家人们,最近住建部扔出个大消息,“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地定钱”,还特意强调要严控预售资金挪用,让项目公司独立担责。这话听着绕,其实全是咱买房人最关心的实在事儿,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
先把这政策说白了。“以人定房” 就是城市里有多少真刚需、多少改善需求,就盖多少房子,别再瞎盖一堆没人住的鬼城;“以房定地” 是根据要盖的房子数量,合理给开发商批地,不盲目卖地;“以地定钱” 就是土地卖多少钱、配套资金怎么用,都得跟着房子和人口需求来。最关键的是后面两句:预售款不能再被开发商随便挪去炒股、盖别的楼,而且项目要是烂尾了,得由具体的项目公司自己担责,母公司别想再甩锅。
为啥突然出这政策?说白了就是之前的坑太多了。咱先看个真事儿,湖南有家叫金石置业的公司,开发产业园的时候,把购房者交的 1274 万预售款偷偷转走,拿去还银行贷款了,还让银行帮忙在系统里造假说钱到账了。这种操作不是个例,前几年房企暴雷的不少,好多都是把 A 项目的预售款挪去盖 B 项目,最后两个项目全烂尾,购房者半辈子积蓄打了水漂。
更气人的是维权还难。以前项目烂尾了,找开发商,开发商说项目公司是独立的,母公司不管;找监管部门,好多地方的监管办法早就过期了,想管都没依据。鄂州有个监管负责人说得特形象,这就像水管漏水,钱在几百个账户里转来转去,监管的人看得见、理不清,最后只能咱购房者兜底。住建部这回就是要把这根漏水管给焊死。
这政策要是真落实了,影响可太大了。先说对开发商的影响,以后想靠 “空手套白狼” 行不通了。以前有些房企拿了块地,收点预售款就敢去拿新地,现在钱进了监管账户,就像装了追踪器,区块链技术盯着呢,敢挪去还债系统立马亮红灯。而且项目公司独立担责,母公司想转移资产跑路?门儿都没有。
对地方政府来说,也不能再靠卖地挣钱了。以前有些城市不管有没有人住,先卖地盖楼,最后房子卖不出去,土地财政也崩了。现在 “以房定地”,人口流入多的城市多批地,人口流出的少批地,资源能用到刀刃上。
最实在的还是对市场的改变。鄂州已经搞了试点,把预售款都放进 10 个公共账户,用 AI 盯着工程进度,钱跟着工期走,该买钉子就给买钉子的钱,去年新增的 1.05 亿预售款没一笔被挪用。以后咱买房,说不定也能像鄂州人那样,扫码交首付、办备案十多分钟搞定,还能实时看自己的钱花在哪儿了。
不过我得说句实在话,这政策再好,关键还得看执行。以前不是没有监管办法,湘潭早在 2010 年就有规定,但后来文件失效了,漏洞就来了。现在虽然说要严控,但会不会有开发商玩新花样?比如把成本报高,从监管账户多套钱?这都得盯着。
还有项目公司独立担责这事儿,得防着开发商玩 “金蝉脱壳”。比如成立个空壳项目公司,注册资金就几万块,真烂尾了赔得起吗?这就得要求监管部门把好准入关,不能让开发商随便成立项目公司。
但不管怎么说,这政策算是踩对了方向。以前楼市像脱缰的野马,开发商瞎盖、资金瞎流,最后风险全甩给老百姓。现在这三个 “以 X 定 X”,就是给野马套上缰绳,让房子回归 “住” 的本质。鄂州的试点已经有效果了,去年二手房交易量涨了 23%,就是因为大家觉得买房踏实了。
说到底,咱老百姓要的不是多复杂的政策,就是买房的钱能真正用来盖自己的房子,烂尾了有人负责。住建部这回的政策,算是说到了咱的心坎上。但后续能不能真的落地,有没有地方敢打折扣,咱还得接着盯。毕竟楼市的坑踩了这么多年,真要拨乱反正,还得一步一个脚印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