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的杏花村,岁月像村口那口老井,波澜不惊。二十五岁的陈山,是村里人人避之不及的 “异类”。爷爷留下的 “地主” 帽子,压得陈家三代人抬不起头。父母早逝,他守着三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在村里活得小心翼翼,连走路都不敢大声喘气。
![]()
那年春天,杏花刚绽,几个穿着蓝布裤、白衬衫的身影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北京来的女知青,像一群金凤凰落进了山沟沟,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人群中,林微尤为显眼。她不似其他知青争抢工分,总爱抱着本书,坐在老槐树下静静阅读。她身形纤瘦,皮肤白净,那双黑亮的眼睛,仿佛藏着整个世界的故事,让村里的后生们看得挪不开眼。陈山却只能远远观望,他深知,自己与她,一个是沾满泥土的草根,一个是云端的明月,注定不会有交集。
命运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林微水土不服,上吐下泻、高烧不退,队里的赤脚医生束手无策,只说这是 “邪病”,只能听天由命。知青点里,姑娘们急得直掉眼泪,而陈山的心也被揪得生疼。每次挑水路过知青点,林微压抑的呻吟声都像小猫的爪子,一下下挠着他的心。他想起爷爷曾读过医书,自己从小耳濡目染也记下了些土方子,一个念头在他心里不断翻腾 —— 用蒲草灰救人!
可他不敢。“地主崽子” 的身份像一道枷锁,万一治不好,赵村长绝不会轻易放过他。然而,当听说林微已水米不进时,陈山一咬牙,在深夜揣着布包,像做贼似的摸到知青点。他学猫叫引出林微的室友,将一小撮黑乎乎的蒲草灰郑重托付:“兑上蜂蜜,三个时辰喂一次,要是天亮还不退烧,就当我没来过。”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冲进夜色,那一晚,他在炕上辗转反侧,满心都是忐忑与不安。
天蒙蒙亮时,陈山准备收拾东西躲进后山,却见知青点的门缓缓打开。林微扶着墙走了出来,虽依旧瘦弱,却有了些许血色。她直直地看向陈山,喊住了准备逃离的他。当林微向他深深鞠躬道谢时,陈山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慌乱得不知如何是好。
从那以后,林微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陈山。他砍柴,她帮忙捡枝丫,即便被划伤也不在意;他干活,她就守在田埂边,及时递上凉白开;他打猪草,她就在一旁安静看书,时不时冲他甜甜一笑。林微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渐渐驱散了陈山心中的自卑。
然而,流言蜚语也随之而来。村民们的闲言碎语像锋利的刀子,扎得陈山生疼。为了不连累林微,他狠下心让她别再跟着自己。林微却狡黠一笑:“你这药,有后劲。它不光补了我的胃,还把我的心给补得,老想往你这儿跑呢?” 这番直白又俏皮的话语,让陈山的心乱了节拍,也彻底捅破了两人之间的窗户纸。
两人开始偷偷来往。林微毫不嫌弃陈山破旧的土坯房,帮他收拾屋子、拆洗被褥。她发现陈山对木工的热爱后,鼓励他尝试制作精美的家具。在她的支持下,陈山一头扎进木工房,日夜钻研。林微则化身他的 “专属设计师”,为他画图纸、找灵感。夜晚,她打着手电来到木工房,念唐诗宋词、读高尔基的《海燕》,而陈山则在一旁,将她的声音、她的身影,一点点刻进木头里。
三个月后,陈山做出了第一把太师椅。虽然不够完美,但林微却兴奋得像个孩子。他们带着椅子跑遍县城,终于在旧货市场卖出了五十块。这五十块钱,是陈山两个月的工分,更是他们美好生活的开端。
有了第一桶金,陈山干劲十足,家具做得越来越好。“陈氏木工” 的招牌渐渐响亮,陈山也从被人瞧不起的 “地主崽子”,变成了人人尊敬的 “陈师傅”。然而,赵村长却多次以 “投机倒把” 为由找麻烦。关键时刻,林微拿着《人民日报》据理力争,用政策和改革的道理说得赵村长哑口无言。
房子上梁那天,陈山当着全村人的面,向林微求婚。婚礼上,陈山给了林微一场风光的仪式,他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姑娘是他这辈子最珍贵的宝贝。知青返城政策下来后,林微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她选择留在杏花村,扎根在陈山的心里。
婚后,林微成了陈山的贤内助,两人齐心协力,将小作坊发展成小工厂,生意越做越大。他们有了可爱的儿女,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几十年过去,陈山头发白了,手上的老茧更厚了,但他们的爱情却愈发醇厚。如今,那个装着蒲草灰的小瓷瓶,依旧摆在床头最显眼的位置。它不仅是一段爱情的见证,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诉说着两个相爱的人如何冲破重重阻碍,携手走过风雨,书写了属于他们的幸福传奇。每当孙子生病,林微着急地问起蒲草灰的土方子,陈山总是笑着调侃:“这药啊,专治各种不服,还能治相思病,后劲大着呢!” 而这 “后劲”,大到足以让他们相伴一生,缠缠绵绵到永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