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报告讯(记者 张华征 桑建伟 通讯员 陈冬侠 刘思雨)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党在基层的执政骨干和党员群众的带头人,其能力素质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效果,也关系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苟堂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本原则,紧抓“头雁培育”关键环节,将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锻炼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通过精准赋能、实践砺炼和聚智引才,不断激发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动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精准赋能,从“履新”到“熟路”,筑牢治理根基
年轻村党组织书记往往满怀热情,但普遍面临经验不足、情况不熟、方法欠缺等现实挑战。苟堂镇聚焦政治能力、履职能力、治理能力提升,帮助年轻党组织书记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局面。南土门村党总支书记徐战举系统处理问题经验不多,走访时接到村民反映强烈村公厕墙面开裂、地基倾斜,早已无法使用。徐战举有重修公厕的决心,但对如何筹集资金、协调矛盾一筹莫展。市委组织部将其纳入重点帮带对象,指定牛店镇助泉寺村、超化镇东店村和平陌镇葛沟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导师帮带计划,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方法。在导师帮助下,徐战举系统学习并规范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商议筹资方案,并带领村“两委”干部逐户做通群众工作。施工期间,徐战举在导师建议下,组织成立由老党员、村民代表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公厕的重建,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实际困难,更让徐战举在实战中迅速掌握了群众工作方法、项目运作流程和矛盾调处技巧,完成了从“新手”到“能手”的关键蜕变。这正是苟堂镇推行“导师帮带制”,助力年轻村党组织书记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成长进步的缩影。
启示:对年轻支书的培养,不能“放任自流”,而需“精准滴灌”。苟堂镇通过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导师帮带机制,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群众工作等核心内容进行传帮带,帮助其缩短适应期,快速提升履职必备的核心能力,为有效治理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砺炼,于“小事”见“担当”,提升服务效能
基层治理效能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解难题上。苟堂镇鼓励和支持村党组织书记从群众身边可见可感的“小事”入手,在解决具体问题中锤炼作风、树立威信、提升治理水平。孙家庄村党总支书记王秋锋发现村部设施老旧,便民服务开展场地过小难以发挥阵地作用。他将村部整修作为“开门第一事”,但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他没有等靠要,而是带领班子成员,一方面精打细算,利用村集体积累投入一部分;另一方面,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自己带头粉刷墙壁、清理环境。自筹资金新建的便民服务中心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平台,王秋锋也通过这件实事赢得了党员群众的初步认可。无独有偶,九龙村党总支书记赵锂鹏将村民反映强烈的夜间出行安全问题放在心上。他积极创新思路,动员本村乡贤捐助一部分,自己和村“两委”补充一部分。在安装路灯过程中,他亲力亲为,协调选址,监督施工,确保50余盏灯都装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当路灯亮起的那一刻,照亮的是村庄的夜晚,更是村民对这位党组织书记的信任与期待。付寨村党总支书记付良博虽多年在外,但一直心系家乡。不仅将在外企业回迁家乡,积极为本地30余名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打通回乡桥梁;还在走访过程中,收到并解决群众反馈村下水主管网不通问题。他面对供水不稳问题,不畏难、不推诿,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勘察,研究确定施工方案,耐心为群众讲解政策,积极协调问题,加班加点赶在汛期来临前,自行出资4万余元修通管道,最终让村民用上了“稳定水”“放心水”。
启示:“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引导村党组织书记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等具体事务,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能够有效提升其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
聚智引才,以“开放”促“发展”,拓宽治理视野
新时代的基层治理,要求村党组织书记具备更宽广的视野和整合资源的能力。苟堂镇注重引导辖区村党组织书记跳出“一亩三分地”,学会借势借力,吸引各方资源参与乡村治理和发展,培育开放型治理思维。槐树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洋深知,村里发展不能闭门造车。他梳理本村在外优秀人才库,主动联系对接。9月25日,他特意邀请本村走出去的成功企业家中强集团总裁于松涛回乡,共同探讨发展大计。会前,李洋做了充分准备,详细介绍了村情、资源优势和发展规划。座谈中,他虚心请教,真诚希望于总为家乡发展献策出力。于总被这位年轻支书的诚意和干劲打动,不仅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植的宝贵建议,还初步达成了助农产品推广的合作意向。这次成功的“引凤还巢”,展现了李洋书记开放的理念和主动作为的姿态,还展现了于总担当守业、反哺家乡的情怀,为村庄发展注入外部活力和智力支持。
启示:培育村党组织书记,不仅要教其处理内部事务,更要引导其树立开放意识,学会运用统战思维,搭建平台,汇聚乡贤、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各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为基层治理引入“源头活水”。
下一步,苟堂镇将持续深化“头雁培育”工程,不断完善选、育、管、用、爱全链条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优化提升,带动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全面增强,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