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孟楠楠/文图
10月10日下午,郑州高新区莲花街小学举行了以“翰墨载道育师者 笔韵传薪润学子”为主题的书法艺术专题培训。全体教师和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了一场笔墨飘香的学习之旅。
![]()
培训邀请了郑州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草书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中国书协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协理事、书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第二届书法小品展监委张宏伟主讲。
以字为舟 渡向锦绣未来
![]()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小书法家们”正襟危坐,稚嫩的脸庞映着砚池的星辉。课程从认识手中的“毛锥”开始——笔杆为骨,笔腹为肉,笔锋为魂,张宏伟娓娓道来毛笔的千年雅称与精妙构造。“为何一管柔毫能书万千气象?”张宏伟通过汉简与楷书的对比演示,揭示了毛笔的奥秘。轻提笔锋,可得西北汉简的顿挫笔法;重按笔腹,能现江淮汉简的简练特征。这支看似简单的“毛锥”,在提按转折间竟演绎出汉字从隶变到楷化的完整历程。
![]()
孩子们在亲手执笔中,既感知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更在笔墨游走间,触摸到了汉简的率真古朴与楷书的端庄法度。这堂启蒙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汉字演变的文化种子。
以笔为炬 照见千秋文脉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钟繇的楷法、王羲之的流云在宣纸上苏醒,教师们以虔诚之心执起如椽之笔,于横竖撇捺间叩问华夏文明的源头。培训现场,墨香与书香交织,张宏伟老师挥毫示范:“一点如桃,一捺似刀,笔锋所至皆是风骨。”教师们屏息临摹,仿佛听见颜鲁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勤学回响,看见苏子瞻“笔秃千管,墨磨万锭”的执着身影。
当最后一方朱砂印章落下,老师们深刻领悟:所谓“字如其人”,正是以笔墨修身、以书道育人的师者写照——每一道中锋行笔,都是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品格示范;每一次逆锋起笔,皆是对“为往圣继绝学”的庄严承诺。
笔墨丹青
![]()
培训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有的反复揣摩执笔力度,有的在宣纸上一遍遍修正撇捺走势,精益求精。张老师逐一指导,强调“心正则笔正”的要义,点拨间令人豁然开朗。笔尖与纸面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如同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一位教育者的初心。
![]()
时光清浅,墨韵留香。培训时间虽短,却如同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漾开了层层涟漪。对教师,这是一次技艺的淬炼与师德的升华;对学生,这是一次审美的启蒙与文化的扎根。相信今日播下的这颗书法的种子,必将在莲小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树,让古老的翰墨艺术,在新时代的校园里,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