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世界地图可能就是个“照骗”高手!格陵兰岛明明只有非洲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却非要在地图上装成和非洲一样大。而这个延续了450年的视觉骗局,正在悄悄扭曲你对世界的认知。
现在开始我们今天的主题:地图如何欺骗我们的眼睛。
面积骗局
很多人相信世界就像地图画的那样,却并不知道,将地球从三维曲面硬生生拉成二维平面的过程中,视觉欺诈程度令人咋舌。
![]()
除了格陵兰岛仅仅以216万平方公里,就敢和3020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大陆平起平坐。还有我们对俄罗斯领土面积是全球所有国家中最大的认知,也充满水分。
这倒不是说俄罗斯领土面积不是全球第一,而是它给人的感觉几乎横跨整个欧亚大陆,大的都有点过分。
但实际面积却只有1700万平方公里,摆在整个非洲大陆面前依然只能算是一个“弟弟”,可是在地图上它却明显比非洲更大更霸气,甚至横行对比都能吞下整个非洲。
![]()
更离谱还是远在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洲,在地图上它总是霸占整个页面底部,看起来比欧亚大陆还要庞大。实际上南极洲只有1400万平方公里,而欧亚大陆却高达5470万平方公里。
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误差,并不是你的眼睛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地图故意“画错了”。没错,不用怀疑就是故意“画错”的。
![]()
航海遗产
这个“地图骗局”的始作俑者就是地理学家墨卡托,而用他这种方法画出来的最常见世界地图就是墨卡托投影法世界地图。
作为一个地理学家,他其实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早在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船长水手们在全球航行时,最需要的就是保持航向准确。于是1569年,墨卡托发明了保持角度不变,强行拉平经线、纬线的投影方法。
![]()
这样做的好处是保持了罗盘方位角与地图一致,船只实际沿恒定罗盘角度航行时,在地图上能呈现为一条直线。
这也使得航海家只需要用尺子画条线就能确定航向,不用频繁计算角度偏差。正是因为这个特点,让墨卡托地图被广泛应用,不仅成为了大航海时代的重要航行工具,更成为了后来全球最广泛使用的标准世界地图。
只是这样的方法,强行将实际要在极点交汇的经线,拉成等间距平行,同时也让原本随纬度增高而变短的纬线,也被统一拉长。
![]()
视觉戏法
这样做最直观的影响就是,纬度越高的地方会被放大的越夸张,这也就是越靠近南北极的格陵兰岛和俄罗斯,以及南极洲会被放大的原因,而以赤道为中线的非洲大陆反而显小的缘故。
墨卡托投影就像给地球表面做了拉皮手术,相当于把橘子皮撕成一瓣一瓣的条状,再强行延展拼成长方形。
其中最不需要延展变形的就是赤道,最靠近赤道部分的地区与实际应该有的大小比例是一比一的,而如果达到南北纬60度左右,比例将变成一比二,相当于面积会放大4倍。在更高的南北纬80度时,比例更是高达一比例六,实际面积将被不正常的放大36倍。
别看这样的误差好像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影响,但无形中却会导致认知偏差,让超过80%的人会高估高纬度国家的面积。
![]()
特别是全球绝大多数发达国家本来就位于北温带,这样的地图投影方法就会让他们看起来更加格外庞大一些,而赤道附近的发展中国家则被严重压缩。无形中更强化了北方主导的潜意识认知。
替代方案
为了纠正墨卡托的失真,地理学家们也发明了各种魔改版的地图。但每一种方法都是在形状、面积、方向和距离这四大要素之间的权衡游戏。
比如彼得斯投影地图强调等积投影,为了保证面积均等,把地图上的大陆拉的又高又瘦,尤其是靠近赤道的地区。
![]()
虽然这种激进的变形强调了全球南方国家的真实大小,挑战了墨卡托投影造成的,高纬度发达国家被放大的认知偏见,但却因为形状扭曲过于夸张而备受批评。
还有古德等积投影,把地球像橘子皮一样剥开,确实极大程度的保留了面积的准确度,也使得大陆部分的形状和面积都保持得相对较好。
![]()
但牺牲了世界的整体性,让海洋和南北极都被割裂,无法用于表示全球性的海洋活动或航线。而最折中的做法就是罗宾森投影,这是一种“看起来舒服”的投影地图。
它试图在形状、面积和距离等各方面取得一个相对平衡,通过人为的调整让整个世界地图看起来比较均匀,如今已经被广泛运用。
![]()
当然最接近地球实际样貌的“地图”,其实还是三维地球仪,虽然它无法平铺使用,使用范围也有限,但却诚实的展示了世界上每一处的大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