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钟听懂一本书,今天我们聊聊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本被誉为“中国人必看的讽刺小说”,问世七十年来始终戳中人心——因为书里那些家长里短的故事,早就说透了我们每个人逃不开的人生难题。
要懂《围城》,先得懂主角方鸿渐。他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那种人:有点小聪明,却没什么大本事;想真诚待人,又总忍不住向现实妥协,最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他的一辈子,就是被一座又一座“围城”推着走,而我们总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
第一座城:留学镀金的虚荣,是我们都戴过的“假面具”
方鸿渐家境尚可,家里花钱送他去欧洲留学,盼着他拿个博士文凭光宗耀祖。可他在欧洲混了四年,换了三所大学,连张正经文凭都没拿到。眼看要回国交差,怕被人笑话,干脆花三十美元买了张“克莱登大学”的假文凭。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为了在亲戚聚会时被高看一眼,刷爆信用卡也要买远超收入水平的手机;看到同事晒高端健身房打卡,自己半年不运动,也慌忙办张年卡装样子;明明没那么富裕,却硬要凑钱买奢侈品撑场面。方鸿渐的假文凭,不过是我们每个人为虚荣搭起的围城——在别人眼里是光鲜的体面,在自己心里却是越勒越紧的枷锁。
第二座城:爱情里的纠结,逃不开“选了就后悔”的怪圈
回国后的方鸿渐,很快陷入了感情的困境。一边是主动示好的苏文纨,带他参加各种饭局,把他当作未来老公介绍给亲友;另一边是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天真又敢爱,方鸿渐一眼就动了心。
可方鸿渐最大的毛病就是“软”:不敢直接拒绝苏文纨,怕伤了对方面子,只能含糊其词;跟唐晓芙表白时,又忍不住坦白自己买假文凭的事,以为真诚能换信任,结果唐晓芙哭着跟他分手。最后苏文纨恼羞成怒,到处散播他的坏话,把假文凭和感情糗事传得满城皆知。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纠结?家里催着相亲的“合适对象”,和自己真心喜欢的人,选哪个都怕后悔;一边是安稳的感情,一边是心动的诱惑,总觉得选了这个就会错过那个。这就是爱情的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找真爱,城里的人又在里面挑挑拣拣,最后把真心都磨没了。
第三座城:婚姻的琐碎,藏着“婚前婚后两重天”的真相
爱情落空后,方鸿渐在朋友介绍下去内地教书,路上认识了同去的孙柔嘉。姑娘温顺懂事,两人旅途中互相照顾,慢慢有了感情。可这份感情里,没有多少深爱——方鸿渐是孤独久了想找个伴,孙柔嘉是觉得他看着可靠,就这样稀里糊涂定了婚,又稀里糊涂结了婚。
婚后的日子却立马变了样。孙柔嘉不再温顺,天天抱怨方鸿渐赚得少,跟婆婆吵架了就冲他发火,还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方鸿渐也没了耐心,一劳累就烦躁,工作不顺就把气撒在妻子身上,天天后悔“当初为啥要结婚”。
他们的婚姻没有大矛盾,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今天谁洗碗,明天谁给家里打电话,后天婆婆又说了什么话。婚前以为爱情能打败一切,婚后才发现,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才是生活的日常。这就是婚姻的围城,进来前向往浪漫,进来后才懂平淡,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选错了”。
第四座城:职场的无奈,是“想逃却没勇气”的困境
除了感情,方鸿渐的职场也是一座围城。他在大学教书时,同事全是“假好人”:有人靠拍校长马屁升职,有人靠抄论文评职称,表面上跟他称兄道弟,背后却到处说他坏话。方鸿渐看不惯,可又不敢反抗,只能私下吐槽,最后反而被排挤,丢了工作。
后来他回上海进了银行,每天干着重复无聊的活,看老板脸色做事,工资还低。他想过辞职,又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想创业,又没勇气也没本钱。每天挤着公交上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心里只剩一个念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吗?”
这像极了现在的我们:在公司受了委屈,不敢跟领导提;看着重复的工作,想辞职又怕断了收入;羡慕别人创业成功,自己却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职场这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找稳定,城里的人想出去寻自由,可大多时候,只能在里面原地打转。
《围城》藏着3个人生真相,读懂少走十年弯路
方鸿渐的故事,看似是他一个人的悲剧,其实藏着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的人生真相。钱钟书用最辛辣的文字,把这些真相摆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完忍不住说:“这不就是我吗?”
真相一:求而不得是常态,得而不珍惜是人性
《围城》里有句经典的话:“一串葡萄到手,有人先吃最好的,有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按理说先吃好的该开心,可事实恰恰相反——留到最后的人还有希望,先吃好的人只剩回忆。
没结婚时想结婚,结婚了又想单身;没赚钱时想发财,有钱了又觉得不快乐;没名气时想出名,出名了又盼着平凡。我们总在追求“没得到的”,可真得到了,又很快没了兴趣,开始怀念以前拥有的。其实,“不满足”本是人性,但别让这份不满足,变成消耗自己的执念。
真相二: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越陷越深
方鸿渐一辈子都在逃避:留学时逃避学习,买假文凭蒙混过关;面对苏文纨的追求,逃避拒绝,最后闹得满城风雨;婚姻里有矛盾,逃避沟通,只会冷战抱怨;职场受委屈,逃避反抗,只能默默忍受。
可逃避从来没解决过问题:假文凭最后还是被揭穿,丢了面子;逃避苏文纨,让他失去了唐晓芙;逃避婚姻矛盾,让两人关系越来越差;逃避职场不公,让自己一直压抑。就像钱钟书说的:“你今天逃避的,明天一定会以更难的样子找你。”
真相三:接纳不完美,才是走出围城的钥匙
《围城》的结尾很耐人寻味:方鸿渐和孙柔嘉大吵一架后,孙柔嘉回了娘家。他一个人坐在空房子里,想起自己的一辈子——留学的虚荣、爱情的失败、婚姻的琐碎、职场的无奈,突然特别迷茫:“我到底在追求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这时他收到朋友的信,邀请他去重庆工作。他看着信,心里有了点希望,可又犹豫:“去了重庆,会不会又进新的围城?”随后闹钟响了,他迷迷糊糊醒来,发现是一场梦。
其实这个结尾是钱钟书在提醒我们:围城从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你觉得被困住,不是环境不好,是你对生活期待太高,对自己太苛刻。如果方鸿渐能接受自己的平凡,不卖假文凭;能勇敢拒绝苏文纨,不拖泥带水;能包容孙柔嘉,好好沟通;能在职场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他的人生或许会不一样。
原来,走出围城的钥匙一直在自己手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生活的不完美。你会发现,那些困住你的墙,其实没那么可怕——婚姻有琐碎,但也有深夜回家时留的灯;职场有无奈,但也有完成工作后的成就感;人生有困境,但也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3个方法,过好自己的“围城人生”
不管时代怎么变,人性的弱点、人生的困境从来没变过。懂了《围城》的真相后,我们该怎么过好自己的人生?记住这3点就够了。
1. 少跟别人比,多盯自己的路
方鸿渐不开心,很大原因是总跟人比:跟朋友比家世,跟同事比职位,跟别人比收入。越比越觉得自己没用,才会为了虚荣买假文凭,为了面子勉强自己。
我们现在的烦恼,很多也来自比较:看到别人买新房,就觉得自己房子小;看到别人换好工作,就觉得自己工作差;看到别人晒幸福,就觉得自己生活糟。可你不知道,别人晒的新房,可能背着几百万房贷;别人晒的好工作,可能天天加班到凌晨;别人晒的幸福,可能也在偷偷吵架。
与其花时间跟别人比,不如专注自己的生活。你不用比别人过得好,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就行:今天多学个技能,明天多赚点钱,后天多陪家人一会儿。盯着自己的路走,烦恼会少一大半。
2. 别逃避问题,先迈出一小步
方鸿渐的一辈子,全毁在“逃避”上。可我们遇到问题时,也总想着“等一等、拖一拖”,结果问题越拖越难。其实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立刻行动——不用追求完美,先迈一小步就行。
工作遇到难题,先花十分钟理思路,哪怕只想到一个办法,也比逃避好;感情有矛盾,主动说一句“我们好好谈谈”,也比冷战强;生活有困难,先查点资料、问个朋友,也比等着强。别觉得一步没用,积少成多就会有改变。就像钱钟书说的:“天下没有偶然,所有偶然都是必然。”你今天迈的一小步,就是明天的一大步。
3. 接纳不完美,和生活和解
我们之所以被困在围城里,就是对生活期待太高:觉得婚姻该永远甜蜜,职场该永远顺利,人生该永远圆满。可现实是,婚姻里总有争吵,职场里总有挫折,人生里总有遗憾。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我们要学会接纳: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自己的缺点,接纳自己的失败;接纳婚姻里的吵架,接纳职场里的委屈,接纳人生里的遗憾。当你能接纳这些不完美,就会发现,围城其实没那么可怕——你不用逃出去,也能在里面过得很舒服。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如果《围城》的故事让你想起了自己的经历,或者有新的感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也可以关注我,未来我们一起解读更多好书,在阅读里读懂人生、慢慢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