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南车辆段检修段修库,有一件特殊的“展品”——车辆钳工李一诺那件印满白色汗渍的工装。这些深浅不一的印记,是36℃高温下的汗水反复浸透、干涸后留下的痕迹,更是他日复一日蹲守车底,守护铁路货车“心脏”的无声见证。
秋日的检修库,没有一丝风能驱散闷热。烈日透过顶棚将热量塞进库区,空气仿佛被煮得发烫,哪怕站着不动,汗水也会顺着皮肤往下淌。而李一诺的战场,在不足1.1米高的车底——他蜷缩着身体,双手托举着沉重的限压阀,正专注地对准阀座调整位置。车底空间狭窄得连转身都困难,每一次抬手、俯身都要格外小心,豆大的汗珠从他额角滚落,砸在工装背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不过片刻,这片湿痕就与周围早已干涸的白色汗渍重叠,又添新的印记。
“这汗渍啊,干了又湿,时间长了就洗不掉了。”李一诺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汗,笑着指了指自己的工装,“但我们外制动班组的人都把它当‘勋章’——每一道印记,都代表着又一次守住了货车的‘心脏’。”他所在的班组,负责检修铁路货车的制动系统——这个被称作“心脏”的关键部位,一旦出现阀体磨损、风缸裂纹等故障,就可能威胁行车安全。而李一诺的工作,就是在高温与粉尘交织的车底,为这些“心脏”排查隐患、修复故障。
每天清晨,李一诺换上这件印满汗渍的工装,戴好头灯、工作帽,推着工具车走向工位。钻进车底的瞬间,他就要同时应对“双重考验”:上方铆工调修车体的锤子声不断,震得灰尘、锈渣落下,有时会迷得他睁不开眼;手里的制动阀体又大又沉,站着抬举都费劲,他却要在蹲姿下稳稳托住,精准安装到位,每天这样的操作至少要重复五六次。遇到风缸裂纹这样的大故障,他还得在车底搬运几十斤重的风缸,汗水顺着衣领往下流,工装很快就被浸得透湿,紧紧贴在身上。
“一天要喝四五大杯水,却没多少机会上厕所——汗都流光了。”李一诺说。即便如此,他和班组工友们从未停下脚步。每年经他们手检修的铁路货车,多达近4000辆,每一辆车的制动系统安全,都离不开他们在高温车底的坚守。而那件印满汗渍的工装,也跟着李一诺走过一个又一个检修现场,见证他从清晨到日落的忙碌。
“苦是真的苦,但看着修好的货车安全驶出,就觉得值。”谈及这份工作,李一诺的眼神格外坚定。那件印满汗渍的工装,是他青春与汗水的载体,更是他守护铁路安全的初心象征。(黄若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