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北溪”事件现在越来越精彩,两个国家居然为“凶手”辩护了起来。去年开始“北溪”案件有告破的迹象,根据多国的调查,锁定了一个乌克兰团伙,美国媒体指控他们才是作案者。但围绕着这件事,现在“引渡”又成了大问题。因为一名嫌疑人逃到了波兰,被波兰政府暂时拘禁。此时总理图斯克却表示,“‘北溪-2’管道的问题不在于它被炸毁,而在于它被修建”。很明显他出于对俄罗斯的“仇恨”,是不愿意对炸毁“北溪”管道嫌疑人动手的。
![]()
因为“北溪”工程是德国的基建,这件事原本应该由德国负责。但波兰总理图斯克在记者会上说,起诉或引渡“北溪”一名乌克兰籍嫌疑人不符合波兰国家利益。所以他最后决定不采取任何措施,由波兰法院作出判决。这也就是说,现在即便是查明了谁是嫌疑人,因为广为人知的“立场”问题,波兰政府在这一事件上不打算采取措施。这即便是触犯了法律,在波兰嫌疑人很可能被无罪释放。
![]()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彼得8日转发了图斯克的帖子,斥责“类似行为不禁让人怀疑,还有什么事物是可以被炸毁却仍被认为是可原谅的,甚至是值得称赞的”。早在2024年9月,西雅尔多就曾批评北溪事件发生两年后,涉事国家的官方调查仍无实质性结果,直言这种情况“可耻”“令人愤慨”,甚至称调查“像个笑话”。在他看来,波兰的最新表态与行动进一步阻碍了调查进程,使得“查明真相”的目标更加遥远。
![]()
更重要的是,匈牙利始终认为,若国家力量参与此类破坏行动,“那就应被视为国家恐怖主义”,而波兰的立场可能导致对事件性质的模糊化,甚至为类似行为提供隐性背书,这与匈牙利主张的“零容忍”态度形成鲜明对立。匈牙利的斥责源于对“规则至上”外交原则的坚守与波兰“利益优先”立场的碰撞。作为欧盟成员国,匈牙利始终强调多边规则对欧洲秩序的基石作用,而北溪管道爆炸作为二战后欧洲最大的能源基础设施破坏事件,其调查进程本应成为践行规则的范例。但在西雅尔多看来,波兰的做法恰恰背离了这一原则——不仅以“管道本身不合理”为由淡化破坏行为的危害性,更以“国家利益”为由拒绝司法引渡,实质是对破坏行为的间接纵容。
![]()
此次外交交锋本质上是欧盟内部两种外交逻辑的碰撞:波兰从反俄前沿的地缘政治立场出发,将北溪管道视为“俄罗斯地缘政治工具”,其处理方式服务于现实利益考量;而匈牙利则坚守多边规则与安全伦理,将事件视为检验欧洲秩序成色的试金石。图斯克明确提出“对欧洲来说,主要问题是管道本身的存在,而非爆炸事件本身”,并直言北溪天然气管道二线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这种将基础设施存在合理性置于破坏行为之上的言论,在西雅尔多看来突破了安全伦理的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