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10年,新疆伊犁河谷在人们没怎么注意到的地方悄然出现了一些很不一样的杂草。
它通过农产品运输、风力传播等途径首次突破地理屏障,在这片以“塞外江南”著称的土地上扎根。
![]()
但是这种野草可不是什么善茬,它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并且生长能力非常强,但凡是它生长的地方,别的植物要是还想长就费劲儿了。
但是当地的民众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它,很快这种杂草就开始在新疆疯长起来。
![]()
6年之后,这种杂草在伊犁河谷已经随处可见了,接下来的2年时间就迎来了集中的大爆发。
当地的民众这才开始广泛注意到这种草,因为它能够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茎干和叶片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影响豆科和禾本科等一些植物的生长。
这就意味着这种草一旦要是长进农田里面那可就不得了了。
![]()
于是当地政府赶紧安排了一批人前来调查,2017年的时候发现集中爆发的新源县已经长了245万亩这样的草!
要知道这种草不仅对生长在农田里面的各种植物有影响,还会导致人患上“枯草热”,患上过敏性鼻炎、哮喘或者是肺气肿。
![]()
所以大家赶紧开始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清理这种恐怖的杂草。
在2016到2018年间,人们清理这些杂草已经清理了/35万亩,但是因为这种杂草繁殖能力太强了,所以这还算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什么样的草这么让人讨厌呢?
![]()
«——【·令人讨厌的草·】——»
这种草叫做豚草,是豚草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150厘米,茎直立且上部呈圆锥状分枝,表面覆盖糙毛。
其叶片具有典型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特征,下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裂片呈狭长条状,形似艾草但叶片更粗糙。
![]()
花期7-8月,雄花序为半球形头状花序,淡黄色花冠在阳光下呈现黄雾状花粉团;
雌花序则藏于叶腋,瘦果倒卵形且坚硬,可随风传播至百公里外。
这种形态特征使其极易与本地野草混淆。
![]()
例如,在伊犁河谷的调查中,60%的受访农户曾将豚草误认为“艾蒿”或“野菊”,导致初期防控延误。
其种子具有强休眠性,可在土壤中存活40年以上,形成持续数十年的“种子库”。
豚草耐盐碱、耐瘠薄,甚至在建筑垃圾堆和石灰渣地中繁衍。
![]()
其浅根系虽无法汲取深层水分,但通过密集群落形成地表覆盖层,抑制其他植物生长。
一棵豚草产籽量800-1200粒,极端条件下可达3万粒。
种子传播依赖风力、水流、交通工具及鸟类携带,其中风力传播距离超100公里。
![]()
在伊犁河谷,豚草4月中旬出苗,7月下旬开花,8月中旬种子成熟。
其开花期与当地玉米抽穗期重叠,花粉通过气流直接污染农作物。
豚草原产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初随国际贸易扩散至欧洲、亚洲。
![]()
1935年,中国浙江首次发现豚草;2010年前后,通过中亚贸易通道进入新疆伊犁河谷。
初期豚草以口岸周边废弃地、公路护坡为据点,通过货运车辆轮胎携带种子扩散。
2015年全疆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显示,伊犁河谷仅发现零星分布,面积不足1万亩,此时其危害尚未显现,但种子库已悄然建立。
![]()
那么这种草有什么危害呢?
«——【·豚草的危害·】——»
首先它会导致植物群落退化:它能通过化感作用释放一些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使本土植物生物量减少85%。
![]()
在新源县草原,豚草群落下土壤氮含量下降60%,导致禾本科植物消失。
而且因为牛羊拒食含苦味精油的豚草,被迫迁移至更远牧场,增加放牧成本。
另外豚草作为甘蓝菌核病、向日葵叶斑病的中间宿主,导致伊犁河谷蔬菜种植区病虫害发生率大大上升。
![]()
豚草花粉是秋季“枯草热”主要致敏原,空气中花粉浓度达40粒/立方米即可引发症状。
长期暴露于豚草花粉环境中,患者肺功能会出现加速的下降,更别说它们的花粉还容易引起人过敏。
所以清理过程中,人们使用了卫星遥感初筛:利用多光谱影像识别豚草群落,这样方便省力。
![]()
秋季的时候深翻30厘米,将种子埋入厌氧层,降低种子的萌发数量。
一旦长出来之后就组织人工进行拔除:组织志愿者清除道路两侧豚草植株。
另外也可以利用一些化学药物除草,比如玉米田播后苗前喷施莠去津,形成5厘米药膜层。
![]()
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动物进行生物防治,当然这要在比较专业的评估之下才能进行。
比如在道路两侧种植紫穗槐,形成3米宽隔离带;利用菊芋高密度生长特性,与豚草进行生存竞争。
或者在在草原修复区混播苜蓿与无芒雀麦,增加本土植物的数量。
![]()
以上防控措施实施之后,当地的豚草数量确实出现了一定量的下降。
但是尽管2018年后伊犁河谷豚草扩散速度有所减缓,但完全根除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因为土壤中休眠种子可能随时萌发,所以需持续监测20年以上。
![]()
而且全球变暖可能扩大豚草适生区,模型预测2050年其分布北界还会出现北移的情况。
豚草入侵新疆的案例,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生物安全治理的复杂性。
从2010年的悄然渗透到2016年的全面暴发,再到当前的系统防控,这场“人草战争”不仅考验着科学技术的边界,更折射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调整。
![]()
未来,唯有通过跨学科研究、跨区域协作和全社会参与,才能在这场生态博弈中守住底线,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
河北省林业草原局《有害植物豚草的防治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4998号建议的答复》2019-9-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