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10日讯 眼下,枣庄市山亭区秋收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与往年不同,今年当地将智能烘干设备主动“请”进秋收现场,精准破解阴雨天气易导致的粮食霉变难题,让秋收效率与粮食安全 “双保险”。
走进枣庄市山亭区富信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的烘干车间,机器轰鸣声中,一台大型智能谷物烘干塔正满负荷运转。其自动化控温、精准烘干的核心优势,不仅省去了传统晾晒的繁琐,更让当地粮食产后处理有了“硬支撑”。
农户刘效荣说:“我们农民种的玉米,就怕连阴天下雨,下雨的时候没有地方晾晒,就会发霉。”
今年,为应对连日来的阴雨天气,切实加快秋收进度、守住“颗粒归仓”底线,山亭区农业农村局主动发力,加大智能烘干设备推广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指导等方式,鼓励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引进先进烘干设备。这些智能设备采用热泵烘干技术,相比传统燃煤烘干设备,不仅能耗降低30%以上,还实现了无废气排放,真正做到了节能与环保 “两手抓”。
枣庄市山亭区富信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轩浩说:“目前有一台大型的烘干塔,日处理能力在200吨左右,主要解决种植户晾晒难、仓储难的问题,进而减少种植户的用时、用工成本,进而增加种植户的收益。”
事实上,传统粮食晾晒的短板一直是制约大规模种植的“瓶颈”——不仅需要占用大量晒场,每亩粮食的晾晒周期还长达5-7天,耗时又耗力,且受场地限制,根本无法匹配如今规模化种植的实际需求。而智能烘干设备的推广,正逐步打破这一局限。
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农村局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崔洪洋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区秋收粮食烘干率已达 65%,较去年提高20个百分点,有效减少了粮食产后损失,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让更多农户和合作社用上专业烘干设备,从根本上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境。”
闪电新闻记者 刘印红 山亭融媒 姚星 张晓月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