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侧,矗立着一座举世无双的城市。今天,它叫伊斯坦布尔。但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曾是君士坦丁堡,而在其缔造者和无数居民心中,它更是新罗马,是罗马帝国不朽的延续。
![]()
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危机四伏。戴克里先的四帝共治将帝国撕裂,而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在统一帝国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个改变世界历史的决定:在古老的希腊殖民地拜占庭之上,建立一座全新的、属于基督教时代的帝国首都。此时,名分之争的种子已然埋下:对西方拉丁世界而言,君士坦丁堡是一座“东方的新城”;对东方希腊世界而言,这里就是“罗马”。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被废黜,罗马城沦于“蛮族”之手。这一刻,对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边的这座城市而言,意义非凡。 东方帝国以唯一正统罗马帝国自居,延续罗马法统与制度。而学者后世称其为 “拜占庭帝国” ,此名称在客观上削弱了其“罗马”身份的宣称。
![]()
西罗马灭亡后,教皇加冕查理曼为 “罗马人的皇帝”,此后其政权逐渐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并立。双方各自以 “罗马” 自居,互相否认对方的合法性。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用重炮轰塌了千年不倒的城墙,征服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城市的名字与命运,再次迎来剧变。“伊斯坦布尔”源自希腊口语“进城去”,指代“那座城”。征服者采纳此名,逐渐取代“君士坦丁堡”。奥斯曼苏丹自称“凯撒”,宣称承接罗马法统。
![]()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凯末尔领导下的新政府坚定地推行世俗化与民族主义改革。作为去奥斯曼化、确立土耳其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官方正式将城市的国际名称从“君士坦丁堡”定为 “伊斯坦布尔”。
“罗马不在罗马”,因为它早已化身为一个不朽的理念,随着历史的浪潮,从台伯河漂洋过海,植根于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终融入伊斯坦布尔的街巷与人民之中,成为一个永远被诉说、被争夺、也被深深怀念的传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