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能源情报
能源央企在执行政策方面总是走在前列。
新华社10月9日报道,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雄安新总部举行升旗仪式,这意味着雄安新区首批疏解的央企中国华能和中国中化正式迁驻雄安。
国庆节前,中国华能和中国中化总部的员工陆续搬迁,并到雄安新总部办公。
中国华能中国中化总部迁驻
中国华能总部及直属单位1000余名员工已在雄安新区进入常态化办公状态。中国中化总部已步入常态化办公阶段,近1000名总部及相关配套单元的员工已在新办公场地有序开展工作。
中国华能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200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销售,实业投资经营及管理。
中国华能雄安新区总部大楼总建筑面积约11.11万平方米,地上部分北侧塔楼26层,建筑高度为130米,另有南侧塔楼9层、裙房4层,功能包括办公、会议、管理中心以及企业展示、配套服务及配建设施等。
中国华能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创立于1985年,是最早的电力企业之一。2002年启动电力市场化改革以来,长期是最大的发电企业。
中国华能注册资本349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包括电源开发、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金融、煤炭、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相关产业及产品的开发、投资、建设、生产、销售,实业投资经营及管理。
截至2024年底,中国华能可控装机超过2.69亿千瓦,累计新能源装机突破9800万千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1%,供热面积达到10.6亿平方米,煤炭产量超1.2亿吨/年。
根据中国华能官方网站的消息,公司拥有57家二级单位、480余家三级企业,5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华能国际、内蒙华电、新能泰山、华能水电、长城证券),职工12.3万人。
目前迁到雄安新区总部的是华能总部及直属单位的员工,占其员工人数的零头。
中国中化大厦设计结构高度约150米,为雄安新区最高建筑,其设计灵感源于白洋淀“金芦苇”造型,顶部塔冠如一朵盛放的“牡丹花”,是中化大厦的“点睛之笔”。2025年7月底,中化员工搬迁的消息就已经在坊间流传。
中国中化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成,2021年5月8日揭牌成立,成立伊始就计划在雄安建设新总部。中国中化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员工22万人。
中国中化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其中,其下属的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中化集团设立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对境内外300多家经营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并控股“中化国际”,“中国金茂”等上市公司,拥有全球员工近六万人。
央企能持续疏解雄安
能源央企中,发电企业的雄安总部已经在建设中,将陆续迁驻。中国大唐2024年8月启动总部项目建设,华电集团2024年10月完成总部基地选址,国家电投子公司2025年8月竞得雄安启动区88.16亩土地,建设国家电投集团雄安基地。
一年前的2024年10月15日,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区办公区举行升旗仪式,正式入驻办公。
中国星网雄安办公楼2024年9月23日竣工交付,随后其总部及4家所属二级公司搬迁,中国星网是第一家正式入驻雄安办公的中央企业。
首批落户雄安新区的疏解央企中,除中国华能、中国中化,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外,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总部项目正在建设中,已进入精装修施工阶段,预计2026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按照规划,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诚通、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将是第二批疏解到雄安的央企。还有更多能源央企总部或相关二级公司在雄安建设基地。
央企在雄安落地扎根,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雄安新区集聚,促进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
央企员工的大规模入驻也将为雄安新区带来人才、技术等优质资源,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活力提升。
经过10年左右的建设,雄安逐渐见到成果。繁华已不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