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奔涌不息,红色精神历久弥新。为赓续红色血脉、熔铸信仰之魂,9月10日至11日,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组织部分年轻干部赴吉林市开展教育培训,实地感悟红色历史,接受深刻的精神洗礼。培训虽已落下帷幕,但干警们将所思所感凝结成篇,现汇聚于本专栏。让我们一同透过这些文字,见证信仰的淬炼,汲取奋进的力量。
铭记九一八 坚守司法心
作者:速裁审判庭 副庭长
刘丽娟
![]()
“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每当这段旋律响起,心底总会涌起对历史的沉重记忆。在这次年轻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走进磐石抗日战争纪念馆、红砬子抗日根据地,又在吉林机器局、吉林劳工纪念馆回望过往,每一处遗址、每一件文物,都与“九一八”这一深刻的历史坐标紧紧相连,让我在触摸历史中读懂苦难与抗争,更让我对“守护”与“担当”有了更真切的思考。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地陷入苦难深渊,而磐石这片土地上,抗联战士用热血扛起了抗日的旗帜。在磐石抗日战争纪念馆里,展柜中锈迹斑斑的步枪,枪托上深浅不一的划痕,仿佛还残留着战士们与敌人拼杀的温度;还有那件缝补了数十次的棉衣,针脚里藏着的,是战士们在零下四十度雪地里,靠草根、树皮充饥却绝不退缩的坚韧。讲解员说,杨靖宇将军带领的抗联战士在极寒环境下,他们秉着“宁死不做亡国奴”的坚定信念,在最艰苦的岁月里,用生命守护着民族的希望。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九一八”事变中流离失所的百姓,想起那段山河破碎的历史——正是这些抗联英雄,用血肉之躯在东北大地筑起了一道精神长城,让“不屈”成为刻在民族骨子里的基因。
![]()
走进红砬子抗日根据地,“九一八”事变后的抗争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泥土混合茅草搭建的营房里,铺着干枯松针的“床铺”、用来取暖的篝火遗址,无声诉说着战士们如何在绝境中坚持;根据地周围的山林里,当年战士们伏击敌人的战壕依旧清晰,每一寸土地都见证过激烈的战斗。这让我深刻明白,“九一八”不仅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更是一曲抗争的壮歌——从事变发生的那一刻起,无数中国人就从未停止过反抗,抗联精神正是这段抗争史中最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名法官,这份对“九一八”历史的感悟,也让我对工作有了新的认知。“九一八”事变告诉我们,守护家园、守护百姓,是每个人的责任。当下的我们无需面临枪林弹雨,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仍需铭记。我们要将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转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而我们的“战场”在法庭,“使命”是守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
这次培训让我收获颇深。今后,我会把“九一八”的历史感悟化作工作的动力。面对数量大、节奏快的速裁案件,以“不畏难、不推诿”的担当提升效率,不辜负群众对“快速解纷”的期待;面对有难处的当事人,多一份耐心与同理心,用通俗的语言释法,用真诚的态度沟通。我一定会铭记“九一八”的警示,从这段历史中汲取力量,铭记先辈的牺牲,接过先辈的精神火炬,以司法为民的实际行动,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来源:南关法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