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架设房梁时,都会烧香祭拜鲁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习俗逐渐固定下来,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必定会祭祀鲁班。人们通过祭祀鲁班,祈求他保佑建筑稳固,并赐予优质的居住环境。
《孟子》中记载,有一位名叫公输子的人,他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这位公输子,就是我们常提及的工匠大师鲁班。鲁班原本不叫鲁班,而是复姓公输,名班。由于他在建筑领域成就卓越,深受人们敬仰,后辈便尊称他为公输子。又因他与孔子一样,同属鲁国人,人们便省略了他的复姓,直接称他为鲁班。鲁班备受推崇,被视为工匠的祖师,人们不仅祭祀他、崇拜他,更将他奉为工匠之神。
![]()
据说,鲁班曾用竹子削制成一种形似鹊的飞行器,能够在天空中翱翔,持续三天而不坠落。历史上还记载了一则关于鲁班的悲剧:他因自身卓越的才干,竟导致父母不幸丧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原委如下:鲁班为了孝敬母亲,减轻她出行时的辛劳,特意制作了一匹可以自行行走的木马。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当鲁班的母亲骑上木马后,那匹木马竟不知去向,再也没有回来。而鲁班父亲的命运更为悲惨。据说,鲁班曾在外地做工,因思念妻子,便制作了一只木鸢,只需骑上去轻敲几下,木鸢便能飞上天空,带他回家与妻子团聚。不久后,妻子怀孕了。鲁班的父亲感到十分奇怪:媳妇怎么会无缘无故怀孕呢?于是,鲁班的妻子便将鲁班骑着木鸢回家的事如实告诉了父亲。有一次,鲁班回家时,父亲趁他不注意,偷偷骑上木鸢,也敲了几下,木鸢随即飞起。然而,谁料木鸢竟飞到了苏州,当地人见到从天而降的人,误以为是妖怪,便将鲁班的父亲活活打死了。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石拱桥,始建于隋朝。建造这座桥的人名叫李春,也是一位历史上的杰出工匠。然而,工匠中有人对鲁班极为推崇,便四处传言说赵州桥是鲁班所造。赵州桥建成后,被誉为最坚固的桥梁。这话传到了“八仙”之一张果老的耳中,他颇不服气,便骑着毛驴,日行千里,来到赵州桥畔,问鲁班:“这座桥能否承受驴的重量?”鲁班答道:“没问题。”张果老说:“如果这座桥在我骑着驴通过后依然屹立不倒,那我从此以后倒骑毛驴。”说罢,便驱驴上桥,刚迈出一步,桥身便开始颤抖。鲁班急中生智,跳下桥去,用双手托住桥身,张果老骑着驴安然过桥。据说,至今桥上仍留有驴蹄的印记,而桥身下也留下了鲁班托桥时的手印。张果老也果然从那以后,倒骑毛驴了。
![]()
关于鲁班的故事流传甚广。相传在宋朝时期,有一条巨蟒横行乡里,吞噬无辜,无人能制。后来,一位勇士闻讯前来斩蟒,不幸被蟒蛇一口吞入腹中。然而,勇士并未屈服,仍在蟒腹中奋力搏斗,最终在蟒蛇体内将其杀死,但勇士也因此献身。为了纪念这位英勇无畏的勇士,乡民们决定建造一座塔,于是请来了两位工匠:泥瓦匠张班和木匠鲁班。仅用三天时间,他们便建成了一座七层八角的高塔。乡民们惊叹不已,认为这两人必是神仙下凡,纷纷祭拜,感谢神人庇佑。
到了唐朝,一些木匠更是将鲁班奉为木工之神。在建房和上梁时,工匠们都会焚香祭拜鲁班。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建造房屋时祭祀鲁班逐渐成为一种习俗。鲁班庙也应运而生,人们在此祭拜,祈求建筑稳固,希望鲁班赐予优质的居所。对于那些以木工为业的人来说,他们更渴望继承鲁班的精湛技艺,建造出坚固实用的房屋,如同鲁班一般。
![]()
每年的六月十三日是鲁班的生日,昔日的木工十分注重尊师重道。每年祝贺鲁班诞辰,都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就是派“师傅饭”。所谓“师傅饭”,其实只是在鲁班的生日那天,用大铁镬煮的白饭,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他们相信,吃了“师傅饭”的小孩子,能像鲁班那么聪明活泼、健康伶俐。以前,在贺诞这一天,总会请一班艺人来唱戏,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非常隆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