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类学者在纽约:诚实比正确更难

0
分享至


最近,学者李明洁出版了两本新书:《神交》与《破坏实验》。《神交》是聚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纸神专藏”的研究专著;《破坏实验》则书写2018年至2023年间,疫情前后纽约“损伤与愈合”。


这两本书看似相距甚远,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李明洁将《神交》和《破坏实验》称为“左脑和右脑”,从中文系到人类学,她认为自己其实没有转型。


语言始终是李明洁关注的焦点:语言就是世界观。她提到纽约的政治正确口号很多时候是一些人嘴上的口红,“扮靓用的”。她警惕过度的政治正确与取消文化,“有人会运用语言,有人被语言运用。”


借着新书出版的契机,专栏作家一把青对李明洁进行了一次专访。而在求学时代,一把青也是李明洁的学生。这一渊源,也让她们的谈话更加松弛而深入。

采写|一把青

从华东师大毕业12年后的夏天,念书时教授社会语言学的李明洁老师出版了两本新书:聚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纸神专藏的研究专著《神交》,以及书写20182023年间,疫情前后纽约损伤与愈合的《破坏实验》。


上学时,李明洁是中文系人气教授。隆冬的早八课堂,她总是风衣长靴神采奕奕登场,同学开玩笑问,“老师你不冷吗?”她笑嘻嘻答,“为了见你也只能这样了”,先锋机敏又不高高在上,故大家都叫她明洁。她早早嗅到流行语对集体记忆的影响,研究20072013年,社交媒体初具雏形时的网络国风;她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讲洋泾浜英语,小组作业到法租界田野调查,比梧桐区citywalk”概念还早十几年 ;她说要掌握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必须先读其生平,真实地活过一遍,走过一遍才算理解



李明洁。

后来她身体力行,从中文系转向人类学,又扭头赴美做起涉及民俗版画的海外汉学研究。她自称上海的雁,在寒来暑往间见证纽约的长夏与飞雪,在馆藏的故纸堆中挖掘百年前东西方民间交流的留痕。她相信写《哲学研究》的维特根斯坦行在天上,而《战时笔记:1914-1917》的作者却活在人间,也将《神交》与《破坏实验》比喻成自己左脑和右脑。


以为她学术写作之余,会撰些轻松随性的异国小品,她却交出对美国种族、性别、移民以及政治正确矫枉过正的硬核反思。正如前作《那是风》中,她亲身深入被视为香港都市高危秘境的低端全球化集散地重庆大厦;正如她为上海提篮桥监狱全国唯一由服刑人员创办的新荷诗社评诗,一做十几年;在纽约,她游走于高大上以外、遍布墙画与移民,饱经风霜的东哈莱姆(eastHarlem街区,结交粉刷匠、建筑商、泳池救生员等被主流叙述屏蔽的普通人,将镜头对准木板封死的奢侈品店、兀自耸立的华尔街铜牛、被移除的罗斯福塑像、呼吁复市的小食店海报。陈丹燕形容这只上海雁,说相信她很希望成为《圣经》中诺亚放出的鸽子,当其他物种还关在方舟的保护板下时,先飞出去看看洪水退了没,树有没有长出叶子。百无禁忌,不破不立,这也的确是明洁。


李明洁与东哈莱姆社区的墙画《有一朵玫瑰在》。


似曾相识雁归来,再见明洁,是在上海锦江青年会。这座1931年落成的大楼,前身是基督教青年会,曾在卢沟桥事变后设立战时服务团,也是鲁迅去世前十余日最后露面的场所。和纽约时代广场一样,人民广场也是某个意义上世界的十字路口,带点纽约带点本土,有西方也有海派,她三言两语拆解层层叠叠的历史,头顶吊灯为她擦了睫毛膏的双眸投下两抹阴影。刘擎说读明洁的文字有身临其境的在场感,仿佛触碰到城市变迁的肌理纹路(texture,作为执教三十年的语言学者,这种肌理付诸日常对话,显得更浑然天成又举重若轻。

同样是1931,在北平,富路特(L.Carrington Goodrich,哥大东亚系和东亚图书馆主要奠基人)太太富平安(Mrs Anne Swan Goodrich在东四牌楼人和纸店买下了店内所有的纸神(Paper Gods),即逢年过节张贴的门神与祭祀活动焚烧的纸马等,并在晚年捐予哥大东亚图书馆,为何罕见地以上位概念纸神来统称命名,成为明洁研究的起点之一。语言就是世界观,她说,更是她贯穿左脑与右脑永恒的底色与武器。

回到那日,八十多年后在青年会,我问及张北海上个世纪的纽约书写,今天看来是否有过时之虞?明洁说起,女儿曾向科技史学者吴以义请教何为重要,对方答,有逻辑和历史两个面向,能对后续产生影响就是重要。我想,明洁的两本书,借其浓重的在场感和深厚的思辨性,放宽时间的绳索,来日回溯,也足以担得上重要


见天地:

语言就是世界观

一把青:将《神交》和《破坏实验》称为左脑和右脑,前者是聚焦哥伦比亚大学东亚馆的纸神专藏的民俗研究,后者你称作带有人类学体温的纽约札记。一静一动,看起来相距甚远,写作的缘起是什么?是有意识地同时进行吗?

李明洁:2017年,我从中文系调到民俗所后想开拓些新领域,做城市比较民俗。和上海能够比较的,纽约是典型案例。恰逢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程健,向我介绍哥大“中国纸神专藏”,我看了那批藏品,坦白说品相不算好,我很委婉地回复程老师,他说当年富路特夫人捐出之际,馆方其实也不太知道它的价值——我说是谁的太太?这句话把我抓住了。当我们说一个东西重要的时候,不仅是事件的重要,同样也是关系的重要。


《神交: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纸神专藏”研究》

作者:李明洁

版本:商务印书馆,2025年6月

1930年,富平安带着三个孩子随丈夫第二次来到北京,次年,她在北京人和纸店买下了店中所有的纸神,是某种意义上对民初北京民间信仰真实状态的“全景实录”,她作为“著名汉学家的配偶”来到中国,以西方女性视角参与百姓的日常崇拜活动,不仅激活主流汉学家在历史主线外被遮蔽的部分,她的逾百岁生平,更串联了深厚的文化网络,所以我觉得这个课题值得做。我倒没有把它看成单纯的民俗学研究,而是跨界又整合的智识游艺,尝试在每个章节放入政治、历史、哲学、人类学研究角度。学科分类是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但尊重材料本身的开放性也很重要。就像面对一堆食材,指定要做成粤菜或川菜,是有些小气的,好的厨师尊重食材。

疫前我还要在华师大教学,唯有寒暑假来回跑,一边做研究一边在纽约生活,我想写一写,也算都市民俗的尝试,所以你看到我前半部分写东哈莱姆的建筑墙画、写民间艺术家,写社区文化的区隔与丰富,每篇都有我的学术关怀在,2020年后,疫情让纽约日常系统崩解,我觉得有必要记录这一切,不得不写。

新京报·书评周刊9月5日专题《纸神》。点击封面可阅读相关专题。

一把青:“纸神国内一般称为门神纸马,纸神作为论题是您首次在汉语世界中使用,您提到纽约东哈莱姆的墙画,一般也只是称为壁画或涂鸦,这样的命名有什么特别意义?您也写到19世纪逃难来美的意大利移民,一砖一瓦建造曼哈顿的卡梅尔山圣母教堂,并凑出一百美元买下圣母塑像替代从家乡带来的纸神,纸神不是中国独有的概念吗?

李明洁:涂鸦(Graffiti)和墙画(Murals),应该做个汉语的区隔。墙画有叙事性,涂鸦是符号性、情绪性的。不下笔谨慎地把它分割开,是学术界的失职。创造墙画概念,因为我觉得人是有自传性记忆的,在社会、群体、历史记忆之外,如何在叙事过程中形成自己?这是叙事身份(Narrative identity)的问题, 墙画的媒介是城市,它连接个体与社群,也是大众以叙事方式表达的主观意志,这样的“自传性记忆”,更是巨大的社区心灵档案馆。

“纸神”相当于广义年画中与神灵信仰相关的仪式用纸品,包括门神纸马。Paper Gods原本是西方人赋予我们的概念。回归到语言学,就像在法国,你很难买到抽象的“面包”,要么是Baguette(法棍)、要么是Croissant(可颂)。对中国人来说,门神、纸马、年画的功效性都太具体,因而没有“神”的概念,借用他者的语言,我们反而能复活并深究“纸神”作为神灵系统及载体的功能——在中西方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概念,启发我们重要的是宗教功能,而非装饰功能,这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几乎从未涉猎,甚至有意回避的。

纸神属于底层民众,陪伴他们离乡背井。因为太便宜,也最容易携带,这是东西方的共性。现在美国华人超市仍有卖纸神的柜台,“焚化”则是中国独有概念,“纸神”通过“纸马”到达天庭,香烟缭绕是神性瞬间的电波,所以“香火旺盛”是重要的,代表天上人间,和神还在沟通,还在被护佑。

一把青:您笔下无论是纽约观察,还是对纸神的整理研究,好像都有一层语言学底色在。

李明洁:因为语言就是世界观,它像一把利刃,进入到别人的语言,你才能知道他的世界观,通过别人的语言,你也可以解释自己的世界观。这就是索绪尔讲的,“没有比较是不成立的”,只有通过a和b的差别才能体现它们的价值,如果没有这种以反面差别构成的关系网,不管a和b的组成是什么都不会产生价值。

最古老的人类学就是语言学,当你到异文化去调研,第一件事是学会它的语言,通过语言来了解人,最早的博物馆学、语言学调查都是人类学的前身,在结构主义的系统中理解命名逻辑,从中文系到人类学,我其实没有转型,我还是要做语言学。


《破坏实验》

作者:李明洁

版本: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5年7月

(点击可阅读相关书评)

一把青:在《破坏实验》中,您反复提及加缪《局外人》,也引述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人只有在某种距离上看待不幸时才能接受不幸的存在。如何拿捏距离,平衡局外人的客观性与局内人的身份?有些感性瞬间,比如房东的葬礼、老华侨的离世,在可以推进情绪时您都打住了,反而到文化与宗教观察上,有过无法抽离的瞬间吗?

李明洁:在一个环境中,有时正好我要熟悉了,我也走了,所以保持他者的陌生感,看待别人的痛苦时,会觉得这个事情跟我有点关系,又没有太大的关系。一旦太有关系,会有主人公意识、会失态,在别人的文化里,则更多是旁观记录思考。这也是我个人的自觉,我是个感性的人,太容易投入感情也意味着危险。

我开过一门研究生课程,叫“叙事与话语分析”,强调非虚构的文本要有三个以上的交叉例证,不能自说自话。总是分析别人,我也要“自己出来写一下”。《神交》的学术写作,我多一个形容词也没有,到《破坏实验》,我觉得矜持是高级的,语言表达要收住,不能让你情感的水泼出去,而是让读者自己泼出去。

房东海伦在我的书中反复出现,从观察对象变成生活中的人。疫情阻隔,她的葬礼无法以她希望的宗教方式完成,其实是时代对她有辜负,我也会觉得对她有辜负,那是感性的边缘,要马上回到理性去。再例如斯蒂芬,他的好朋友911去世,二十周年后,他还那么真挚地怀念这位兄弟。原来觉得很遥远很抽象的崇高与英雄主义,就在身边上演。通过滚雪球式样本获取(Snowball Sampling Interview),在一个又一个平凡人身上看到崇高。


2021年的纽约市公共图书馆,门口的石狮戴上了巨型口罩。

一把青:一个有趣的细节,您为书中的纽约客们安排了各色方言。例如疫下超市设60岁以上长者专场,您写93岁的前美国广播公司NBC总经理大秘抱怨无法由未满60岁的护工陪同前往我是住曼哈顿的呀,一向是吃馆子的。医生也是定期要看的呀,现在可好,不能去了喏,像个上海老太太,这是语言学上的技巧吗?

李明洁:因为他们跟我对话,都带有口音腔调。移植到汉语中进行事件类比,把她塑造成光鲜精致、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上海女人,中文读者很快能理解。我写干粗活的工人,大多是波兰裔,你把他写成河南男人,把意大利黑帮写成东北人,放在汉语的认知模块里,理解一个异邦鲜活的个体。疫情破坏实验来了,纽约含情脉脉的泡沫被戳破,大家流露本我。


见众生:

破坏实验显影剂

一把青:加芬克尔Harold Garfinkel的“破坏实验”指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某些部分引入混乱造成局部失范,从而发现内部规律。您提到加芬克尔反对用宏观破坏来呈现社会规则,所以这本书将疫情视为“破坏实验”未必妥当,为什么还是做了书名?破坏是宏观的但笔下众生是微观的?

李明洁:加芬克尔1954年提出“常人分析法”,是从传统社会学到后现代社会学转变的标杆人物,他反对从宏观政策、社会数据出发,提出要研究普通人的行为处事。常人分析法中,破坏实验的三个条件,包括临时情境、被试者不知情以及没有足够时间以适应新情境。

以纽约这个巨大的原始森林作为实验样本,疫情作为显影剂,丑和美、善与恶坦荡地呈现。当下来说固然属于宏观“破坏”,但如果再过10年、50年,当更多事实浮出水面,以更大的上帝视角来看,它可能也是个小的切口。如果真是“破坏实验”,背后的人性深渊,想起来蛮后怕的,但在这场无人幸免中,普通人的反应又折射出人性微光,每个人既是历史的人质也是证人。


空无一人的曼哈顿下城,只有铜牛兀自耸立。

此处的普通人,我指的不是劳苦阶层,而是坚守岗位完成本分、没有阶级高低之分的每个具体的人,什么教授、博导,我在纽约不也是一个普通的异乡人吗?呼吁复市的比萨店主、粉刷匠建筑商,图书馆里戴口罩8小时工作的职员,他们被主流叙事遗忘,却是城市文明真正的承重墙。政客轻飘飘一句“居家工作”,你可以在家工作,就意味有人不可以在家工作,精英们的愿望未必是不真诚的,但他们一边强调关心民众,一边使唤民众。这个话语其实是羞耻的,是有问题的。

一把青:提到疫情百日后纽约像搁浅的死鲸迎来鲸爆,图穷匕见,人群密集的抗议示威是正确的或是不正确的对黑命贵Black Lives Matter、多元性别与高校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政策矫枉过正的批判,都格外关注语言部分,例如谷歌公司宣布黑名单Blacklist不正确,要说禁止名单Blocklist、官方倡议避免使用有生理性别暗示的他he和她she等。

李明洁:有人会运用语言,有人被语言运用。作为有语言学常识的人,我们要警惕他们为什么这么干,语言修改是有目的性的,他会更改你的思维,甚至是残暴的知识霸凌,但是,一旦举着道德的旌旗抢占高地,很多常识问题都难再讨论了。

你一定要发明新词,它的指称此前是个模糊地带,被定义成型又很快两极化了。这不只是美国,而是普世的问题,对社会现象缺乏let it go(随它去)的淡然处之,思路简单化,急于贴标签,好像贴了标签就是“政治正确”。代价是标签日益空洞,被兑水了,什么东西都往里放,导致概念内核很小而外延很大,这样的概念就不该存在了。

当社会宽容时,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当生活严苛时,人与人光谱就要对得很齐,否则会引发撕裂。我写过工薪家庭的母亲,千辛万苦把儿子供入藤校,‘结果读两年书,回来说全家都犯了罪’,代际间的家庭失和,也许是社会和每代人成长的代价。当多元价值被视为绝对“政治正确”,会以所有人的权利之名压制个人权利,多元价值的理论根基是平等而不是自由。


纽约市府大楼前,“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参与者在集会。

一把青:借用鲁迅批判梁实秋的髦得合时形容“政治正确”浪潮,指纽约的‘政治正确’很多时候是一些人嘴上的口红,扮靓用的,他们为韩国电影《寄生虫》争取奥斯卡,但一辈子也没有住过地下室。但在纽约这样多阶层iconic city(标志性城市)或跨地域文化交流中,会不会也是无可避免的?

李明洁:我觉得不知道穷人生活怎样是没有问题的,但你不要试图为它代言以获得道德优越感,这是丑陋的,不知道本身并不丑陋。我写过一位两次获得美国戏剧界最高奖的编剧,他太太不太喜欢黑人,他指责她是种族主义者(Racist),太太回击,“那你整天为黑命贵游行,你有几个黑人朋友”,把他问住了。他去游行,但言与行有隔,类似的口号还有许多,呼喊时并非真的秉持这样的观念,这时候它就是“口红”。

所以看到自然历史博物馆前的雕像,因为罗斯福总统骑在高大的马背上,原住民和非裔男子簇拥两侧被视作“种族分级符号”而移除时,我对这种取消文化(cancle culture)是非常警惕的,哪怕他是不对的一个人,你还是可以借某种方式留住他,否则以后的小孩可能就不知道谁是华盛顿、谁是罗斯福了。

一把青:就像纸神经历了一轮轮劫难,我们这代人也不知道它的祭祀与信仰属性,只当作普通的一幅画了。

李明洁:在这层意义上,我们是历史的老人,他们是历史的新人,感到既可笑又悲怆。

这从特朗普以压倒性选票卷土重来可见一斑,我强调的是so特朗普,而非because of特朗普。他在第二任期签署行政令,限制19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取得性别转换的(gender transition)医疗程序,在此以前,如果你是位母亲,你的孩子正好在某些州的某些学区,工作人员可以在未经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为中学生提供所谓的“性别肯定护理”来改变孩子的性别,你会冲到学校去理论吗?你会不会想打人?我会,这是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甚至我觉得当我们说特朗普是希特勒的时候,这是个巨大的危险说法,绝不应该出现,这样对牺牲在纳粹暴政下的人缺乏应有尊重。更何况,在大量的人面临生存危机的当下,强调性别多元、种族平等的抽象“口红”,遮蔽真正的问题,实在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见自我:

记下另一种声音

一把青:大量的人面临的生存问题主要是指什么?

李明洁:这是个时代之问,在美国表现得格外清晰。一是AI带来的革命性技术变化,就像蒸汽机、电脑、网络出现时大量人口失业;一是全球化,资本逐利是天性,会引发新的剥削,甚至不是国内剥削,而是跨国性的。身在其中,真正的最高层和最底层反而痛感很小,中间这批人则要开始计较抢夺,因为你不争,就要被别人拿走了。

一把青:在此形容下,当下美国其实与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1920s有些相似?

李明洁:AI就是蒸汽机。这就是时代的浪潮,经过一段时间酝酿百年后又来一遍。你没有看过这么大的浪,但也是历史的必然。在这一点上,我倒是对AI不害怕,上帝太公平了,只有你自己活过一生,哪怕听再多道理读再多书,你还是要自己走一遍才会知道。


面向第五大道的建筑,窗户上被贴上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大字标语。

一把青:不过,关于政治正确取消文化的批评,以及将其视为纽约被损毁的成因之一,刘擎老师在序言中持有和而不同的态度。他认为边缘人被忽视、隐忍伤痛,才造就了往昔的岁月静好,过去有些边缘人群的被迫沉默,并不意味着反过来迫使他人噤声就是正当的。会有何回应?

李明洁:我找刘擎老师写序,也是希望有这样的平衡碰撞。我完全理解刘擎老师,他是在美国上升期学成归来,并始终在翻译美国主流人文社科学者的观点,他代表藤校精英的声音。藤校学者占据舆论场,他们有“精英的傲慢”,不是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书中所谈论的“优绩主义”,而是听不得不同声音:反对就是反智,说出底层人民怎么想就是“红脖子”,这还是一种快速的贴标签。

我不是在批判这样的主张,它也有其自身的学术渊源。美国知识界,受法国哲学影响较大,比如尼采,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体的自由,他们进入高校、在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有过于充分的曝光,他们教年轻人站起来反抗,各种运动就来了。受康德影响的欧陆哲学一派则去了智库,他们看起来没有声音,却引导政府决策,普通百姓的声音有没有?有,多数依靠自媒体,随机且传播不稳定,也是撕裂的原因之一。

出于专业关怀,我希望把另一种声音也记下来,我很坦然,书中的一切都有人证物证,欢迎来讨论里面哪一句话是假的。这里我可以引述云南大学副教授游天龙老师在《破坏实验》书评中的一段话:中文学界的讨论常常不加区分地引用美国和西方概念,如“结构性种族歧视”“男性凝视”等,却忽略历史背景与知识语境。当这些话语已在美国本土遭遇社会基础瓦解与正当性质疑,我们是否还要在中文世界重复那些已经失败,甚至被部分美国人所厌弃的“进步口号”?

一把青:没有哪个城市像纽约那样,带着全世界的伤,写与街边的黑人司机异口同声地慨叹我爱纽约陈丹燕老师也在与的对谈中说,创伤和对创伤的战胜,会让你生出对这个城市的爱护之心和敬意。这本书让我想起乔伊斯(James Joyce)《都柏林人》的,还有就算城市从地球消失,也可以在书中重建的信念感。在写作的当下是否有种使命感?毕竟我们也很少看到中国学者以人类学视角系统性地书写纽约。

李明洁:“伤痛”是重要的,人不是神,你不能脱离肉体,有肉体就有交往,有记忆就有伤痛,你活过的标志是你有没有受过伤,而不是你有多少快乐。无论是个人还是城市,伤痛是永恒的母题,我们无法让这样重大的议题从手边溜走,或者说,我们不敢辜负这样的创伤。

“使命感”这个词有代言感,隐含傲慢与偏见,当你这么说时,你知道你能活着,你的书会流传下去,会觉得自己是个人物(someone)。我有严重哮喘、得了两次新冠,我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还活着,我没有这么高,也没有重建城市的野心。写作是为了克服自己的恐惧、迷惑和不安,接近本能反应,让我知道我活着,且知道别人和我面临同样的困境,聆听他人的困境。鲁迅先生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这也是人类学的关怀所在:通过观察他人,也能理解自己。


宵禁后的曼哈顿苏荷区,一名青年正在防护板上涂鸦。

为什么中国人不去研究纽约这样的一个大城市?而像意大利人亚历(Alessandro Ceschi)《我用中文做了场梦》、美国人沈恺伟(Christopher St. Cavish)《洋盘》,普通外国人笔下的中国观察就可成为畅销书?这与社会的封闭有关,是不是有些病态呢?你很难想象,我这本书在美国大受欢迎,这不可能,我们要承认,当下全球文化矩阵,仍有不全面、不均衡乃至不公平的现象存在,让世界重视我们对别国的看法,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我强调,只要我们足够诚实。社会是复杂的,每个巨大的历史事件,其内部推进的节点是缓慢的,我们先讲事实,把事实描写清楚,每个诚实的片面就算再弱小,都是对谎言的抵抗。我始终相信学术是公器,你要对上天负责,时间会证明一切。不追求“政治正确”,不张贴各种标签,诚实地面对自己,分析看到的现象,承认带有情绪或辩解,包含自尊或自卑,都是诚实的体现,诚实比正确更难。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采写:一把青;编辑:走走;校对:李立军。文中图片为受访者拍摄街景,由受访者提供。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2024书评周刊
合订本上市!

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


了解《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还没买车的有福了!新款奔驰GLC上市,降价增配,带智驾辅助

还没买车的有福了!新款奔驰GLC上市,降价增配,带智驾辅助

米粒说车唯一呀
2025-11-09 13:02:41
男子故意欠网贷64万不还,5家催收公司上门后均摆手:这账没法收

男子故意欠网贷64万不还,5家催收公司上门后均摆手:这账没法收

罪案洞察者
2025-11-03 14:00:25
从歌王到"台独"弃子,余生只剩低保和悔恨

从歌王到"台独"弃子,余生只剩低保和悔恨

未曾青梅
2025-11-08 22:41:20
中国移动员工爆出工资实单,这个数!

中国移动员工爆出工资实单,这个数!

通信头条
2025-11-07 21:55:13
不雅照后续!知情人爆料:女医生已离婚,偷拍者是她另一情人?

不雅照后续!知情人爆料:女医生已离婚,偷拍者是她另一情人?

何慕白
2025-11-08 16:45:51
扬眉吐气!刚当上美国院士,他就携带核心技术回国,西方彻底慌了

扬眉吐气!刚当上美国院士,他就携带核心技术回国,西方彻底慌了

议纪史
2025-11-08 12:20:03
周恩来秘书晚年披露:总理心目中的十大功臣排序,第一名让人意外

周恩来秘书晚年披露:总理心目中的十大功臣排序,第一名让人意外

内向的故事小生
2025-07-18 15:18:00
真正爱过的人,即使不能相守在一起,也值得去珍惜

真正爱过的人,即使不能相守在一起,也值得去珍惜

加油丁小文
2025-09-30 09:30:03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陈若琳恋情真相大白,郭晶晶的话早有预兆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陈若琳恋情真相大白,郭晶晶的话早有预兆

枫尘余往逝
2025-11-04 18:47:49
2025年1-8月全球汽车销量:中国2112万辆,日本超印度,欧洲衰落

2025年1-8月全球汽车销量:中国2112万辆,日本超印度,欧洲衰落

小鹏财经
2025-09-29 10:19:51
“妈妈,你下面怎么有胡子”?妈妈给出的答案,值得我们学习

“妈妈,你下面怎么有胡子”?妈妈给出的答案,值得我们学习

大果小果妈妈
2025-10-23 13:32:33
中国房地产报:北京、上海、深圳等,可以择机全域放开限购

中国房地产报:北京、上海、深圳等,可以择机全域放开限购

六子吃凉粉
2025-11-08 14:41:05
AMD统治CPU市场:月销量占比近84%!9800X3D一款接近Intel全系

AMD统治CPU市场:月销量占比近84%!9800X3D一款接近Intel全系

快科技
2025-11-09 18:30:15
史诗一战!2-0打爆世界第1,26岁美女斩年终冠军 独揽奖金3728万

史诗一战!2-0打爆世界第1,26岁美女斩年终冠军 独揽奖金3728万

风过乡
2025-11-09 06:46:43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高中签率”新股,来了!

新浪财经
2025-11-09 16:34:00
帕克:当教练是为了完成父亲遗愿 波波也给了我建议

帕克:当教练是为了完成父亲遗愿 波波也给了我建议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9 18:51:05
侄子结婚没请我,我回家睡觉,晚上堂哥连打20个电话:没人结账了

侄子结婚没请我,我回家睡觉,晚上堂哥连打20个电话:没人结账了

船长与船1
2025-11-08 09:14:24
1:3到2:4!蒯曼连克王曼昱,网友热议:全运卫冕冠军悬了?

1:3到2:4!蒯曼连克王曼昱,网友热议:全运卫冕冠军悬了?

番茄体坛
2025-11-09 18:14:27
张不开嘴别尬演!廖凡“吃鸡腿”,扯下了假吃演员最后的遮羞布

张不开嘴别尬演!廖凡“吃鸡腿”,扯下了假吃演员最后的遮羞布

陈意小可爱
2025-11-08 05:49:47
悬疑片《回声谷》:看“悉尼妹”与奥斯卡影后朱丽安·摩尔精彩的演技对决!

悬疑片《回声谷》:看“悉尼妹”与奥斯卡影后朱丽安·摩尔精彩的演技对决!

可乐谈情感
2025-11-10 01:01:33
2025-11-10 02:51:00
新京报书评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书评周刊
最专业的书评,最权威的文化
12677文章数 2105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探索风情万种的高级美,优雅与野性并存!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 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

头条要闻

陕西男子打晕妻子误以为已死 将人扔下土崖致其死亡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房产
亲子
数码
时尚
公开课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亲子要闻

宝妈必学,孩子防侵犯能力中的ACM为什么很重要?

数码要闻

内存、硬盘价格暴涨到扛不住!铭凡官宣旗下迷你主机涨价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