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高原上,有个地方叫塔拉滩。2012年,中国砸下3亿要在这片荒地上建全球最大光伏电站。
十年过去了,这里确实出名了,但不是因为发电量有多牛,而是因为满山坡的羊。听起来挺搞笑的吧?
![]()
从荒滩到太阳能基地
塔拉滩在蒙古语里就是"荒滩"的意思,这名字起得真不夸张。这地方平均海拔3000多米,一年到头都在刮风,荒漠化程度高达98.5%,基本上就是寸草不生的那种地方。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刺骨,风沙大得能把人埋半身。
但科学家们看中的正是这里恶劣环境背后的宝藏——每年日照时间接近3000小时,阳光强度足够把人晒脱皮。对于搞太阳能发电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天然的聚宝盆。当时国际上很多人都在看热闹,觉得中国人疯了,要在这种鬼地方建什么光伏电站。
![]()
说干就干,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开始在荒滩上铺开,就像给沙漠穿上了一身蓝色盔甲。工程规模确实惊人,到2022年,整个园区面积达到609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的国土面积还大,年发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够540万人用半年的空调。
按理说这应该是个完美的成功故事,但现实总是比计划复杂得多。光伏板装好了,发电也正常,但新的问题很快就冒出来了。
![]()
意外的"绿色危机"让人头疼
刚开始的时候,为了固定沙土防止风沙,工作人员在光伏板下面撒了草籽。本来想着长点草能防风固沙,结果这些草长得特别猛,完全超出了预期。可能是光伏板的遮挡改变了局部小气候,也可能是减少了水分蒸发,总之这些草就像打了激素一样疯长。
有些地方的草能长到一米多高,直接把光伏板的下半部分遮得严严实实。这下麻烦大了,发电效率大幅下降,好好的太阳能电站变成了"草原电站"。更要命的是,秋冬季节草一枯死,整个园区就成了巨大的火灾隐患,一个烟头就可能引发大火。
![]()
人工割草根本搞不定,609平方公里的面积,就算派一个军团去割草也割不完。而且割完这边,那边又长出来了,简直就是打地鼠游戏。用化学除草剂吧,又担心破坏生态环境,毕竟好不容易有了点绿色,可不能又给毁了。
进口那些高科技的激光除草机器人,一台就要几百万,维护成本更是天价,根本用不起。园区管理人员天天为这事儿发愁,花了几个亿建的电站,结果被草给搞得焦头烂额。
![]()
羊群意外成为完美解决方案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牧民给了意外的启发。有牧民发现自家的羊特别喜欢钻到光伏板下面吃草,而且羊吃草的效果比任何机器都好——既能精准控制草的高度,又不会伤害草根,让草能继续生长。
更神奇的是,羊粪还能当天然肥料,让草长得更健康。这简直就是大自然设计的完美循环系统:草长高了羊来吃,羊吃完了拉粪,粪便肥沃土地让草长得更好,但高度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园区管理人员一看,这不就是天然的生物除草方案吗?赶紧把光伏板的安装高度调整到1.2米,让羊群能够自由穿行,还专门投资建了4座标准化羊圈。这样一来,牧民有了固定的高质量放牧场所,园区有了免费的生物除草工具,真正实现了双赢。
效果立竿见影。到2022年,园区每年能产出11.8万吨优质牧草,出栏5万只"光伏羊"。这些羊因为吃的是光伏板下的优质牧草,肉质特别好,市场价格比普通羊肉高出不少。牧民们的收入也跟着大幅增长,每户每年能多赚5到8万块钱,整个地区一年增收超过6000万。
![]()
当地牧民巴桑就是受益者之一,他现在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光伏板间放羊,羊群数量比以前翻了一倍,年收入增加了四五万元。除了放羊,牧民们还能通过清洗光伏组件、割草打捆等方式增加收入,平均月薪能达到4000元以上。
生态修复的奇迹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光伏+牧业"的模式居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光伏板的遮挡让风速降低了50%,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了30%,为植物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
原本植被覆盖率接近零的荒地,现在植被覆盖率达到80%。数据显示,园区内的鲜草产量是园区外的4倍,曾经的"地上不见草,风来石头跑"真的变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当然,羊多了也带来新问题。如果管理不当,羊群可能会过度啃食,导致草场退化。园区和牧民们一起想出了分区轮牧的办法:把整个园区分成若干个区域,羊群在一个区域吃10天左右就换到下一个区域,给草地留出充分的恢复时间。吃不完的草,用机器割下来晒干储存,作为冬季的饲料储备。
![]()
这种科学的放牧方式让草场越来越好,羊群也越来越壮实。整个海南州通过光伏项目减少了149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园区内还种植了乌柳、沙蒿、柠条等固沙植物,配合草方格固沙工程,形成了多层次的生态防护体系。这些植物在光伏板的保护下成活率超过80%,曾经的荒漠正在逐渐恢复生机。
连海南州成立70周年的吉祥物"南小阳",都是以"光伏羊"为原型设计的,可见这些羊在当地的地位有多重要。
![]()
从嘲笑到学习
当初很多国际同行都在看热闹,觉得中国人在荒滩上建光伏电站是天方夜谭。结果十年过去,这些当初嘲笑的人现在纷纷跑来学习取经。塔拉滩的"光伏+生态治理+生态牧业"模式为全球荒漠化治理和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这种模式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发电量大,更在于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原本被认为毫无价值的荒地,现在成了集发电、生态修复、畜牧业于一体的综合基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
塔拉滩的经验现在正在向新疆、内蒙古等其他干旱地区推广,为更多的荒漠化地区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个"乌龙"变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最好的解决方案就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从荒滩到绿洲,从单纯发电到生态修复,塔拉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华丽转身。那些当初在光伏板下悠然吃草的羊,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意外成就了一个生态奇迹。谁能想到,投资3亿建的光伏电站,最后出名的竟然是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