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宋)李昉輯《文苑英華》卷九百五十五,明刻本(隆庆元年1567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本)
宋州司马先府君墓志铭
孙逖
府君讳嘉之,字某,魏郡武水人也。故属安乐,盖齐大夫书之后。至晋长秋卿道恭,有子曰顗,避地河朔,后世居焉。顗五世孙魏光禄大夫恵蔚,为本朝大儒,自时厥后,不隕其业,公即光禄玄孙也。曾祖孝敏,隋大业中并州晋阳县令,所居之聚,聊设衡关,至疑为晋阳里。祖仲将,皇朝郓州寿张县丞。父希庄,皇朝韩王府典签。自晋阳至府君,四世而传一子,故五服之内无近属焉。
府君四岁而孤,无所怙恃。外祖刘士杰因官居于潞之涉县,府君自少及长,外族焉依,克自激昂,允迪前烈。弱冠以文章著称,因此游太原,涉西河,以观陶唐之风,河汾之间有盛名矣。垂拱、载初之际,始诣洛阳,献书阙下,极论时政,言多抵忤,所如不合,遂投迹太学,托名常调。天册中,以进士擢第,与崔日用、苏晋俱为考功郎中李迥秀特所标赏。久视初,预拔萃,与邵炅、齐澣同升甲科,解褐蜀州新津县主簿,又补河南府缑氏县尉,改王屋县主簿。
府君少好摄生之术,自王屋授诀于司马先生,便欲罢官学道,而官微禄薄,曰疑门无储,宗党孤藐,无所仰给,繇是愿效六百石长吏焉。历洺州曲周、宋州襄邑二县令,秩满之后,遂绝迹人世,屏居园林,怡神太和,以适初愿。居数岁,秩疑长子某拜中书舍人,实掌丝纶。皇上以府君有义方之训,特授朝散大夫、宋州司马,仍听致仕,手诏褒美,亲族荣之。享年八十三,以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四月二十四日弃背于东都集贤里之私第。
府君性聪明而志高邈,学该百氏而不为章句,文穷三变而尤工气质。早有大名,晚从卑位,于是知命之不偶,道之不行,随时委运,澹然无营。而畴昔辈列、平生雅故,当轴处中者多矣,盖未尝跬足而近之,恬于势利乃如此也。然所涖之职,必悉心为政,不以小而易之,人到于今遗爱矣。尔其闺门之教,子孙之谋,猷之必远,诲则无倦,万石不假于诮让,太邱惟闻于遵疑,诱保乂于后,无惭古人。
夫人广平宋氏,蒲州安邑县令斌之孙,滑州司士参军郁之女。淑德贤行,深慈至柔。有子四人,皆著名于词学;有女六人,俱涉迹于图史。非独府君之善训,亦有夫人之内则焉。享年六十,以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先弃背于河阳别业。
逖、遹、遘、迨等,遭天不愸,遗降此鞠凶,创钜以深,荼蓼又集。永惟宅兆未立,精灵未安,犹力尫瘵,尚存余喘,即以府君违世之年八月十二日,迁厝于邙山陶村之西原,合祔焉,礼也。北据冈阜,南瞻城阙,一以托州原之胜势,一以近庭闱之故居。诸孤等亦愿朝奠几筵,暮扫松柏,往来密迩,以置哀怀。
伏惟尊灵安此真宅,小子痛极,岂复能文,泣血书事,言多失绪。其词曰:惟先府君,不隕厥问,克惟厥训。惟先夫人,慈范是经,柔德是程。昊天罔极,曷其报德?敢述旧闻,言岂为饰。
![]()
宋州司马先父墓志铭(译文)
孙逖
先父名嘉之,字某,是魏郡武水县人。(武水县)旧时隶属于安乐郡,先祖大概是齐国大夫(田)书的后代。传到晋朝长秋卿孙道恭时,他有个儿子叫孙顗,因躲避战乱迁居黄河以北,后代便在此定居。孙顗的五世孙是北魏光禄大夫孙惠蔚,他是本朝的大学者,从那以后,家族学业从未中断,先父就是光禄大夫的玄孙。
曾祖父孙孝敏,在隋朝大业年间担任并州晋阳县令,他居住的村落,暂且设置了关卡,以至于被称为“晋阳里”。祖父孙仲将,在本朝担任郓州寿张县丞。父亲孙希庄,在本朝担任韩王府典签。从晋阳令(孙孝敏)到先父,四代都只传一个儿子,所以五服之内没有近亲。
先父四岁时父亲去世,没有依靠。外祖父刘士杰因做官居住在潞州涉县,先父从年少到长大,都依靠外家,他能自我激励奋发,确实继承了先祖的功业。二十岁左右就以文章闻名,因此游历太原,渡过西河,来观赏陶唐时期的遗风,在黄河、汾水一带享有盛名。
垂拱、载初年间,先父才前往洛阳,到皇宫前献书,极力议论当时的政事,言语多有抵触冒犯,所到之处都不合心意,于是就投身太学,以常规选官的身份应考。天册年间,先父考中进士,和崔日用、苏晋一起,特别受到考功郎中李迥秀的赏识。久视初年,参与拔萃科考试,和邵炅、齐澣一同考中甲科,初次做官担任蜀州新津县主簿,又补任河南府缑氏县尉,后改任王屋县主簿。
先父年轻时喜好养生之术,从王屋山向司马先生学到秘诀后,就想辞官学道,但因官职低微、俸禄微薄,家中没有积蓄,宗族亲属势单力薄,没有依靠来供给生活,因此希望能担任六百石俸禄的地方长官。他历任洺州曲周、宋州襄邑两县县令,任期结束后,就绝迹于世俗,隐居在园林中,心神安适在平和之境,来满足最初的心愿。
过了几年,大概是长子(孙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实际掌管皇帝的诏令文书。皇上因为先父有教导子女合乎道义的训诫,特意授予他朝散大夫、宋州司马的官职,还允许他退休,亲手写下诏书褒奖赞美,亲族都为他感到荣耀。先父享年八十三岁,在开元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东都集贤里的私人宅第中去世。
先父天性聪明且志向高远,学问涵盖诸子百家却不局限于章节句读,文章经历三次变化而尤其擅长气韵格调。早年就有大名,晚年却担任低微的官职,从此知道命运不顺、理想不能实现,于是顺应时势、听任命运,淡泊名利、无所谋求。而过去的同僚、平生的好友,身居要职的有很多,但先父从未迈出一步去亲近他们,他对权势利益的淡泊就到了这样的地步。但他在所任的官职上,必定尽心处理政务,不因为事情小就轻视它,人们到现在还怀念他遗留的恩德。
至于他的家庭教育,对子孙的谋划,谋划必定长远,教诲从不疲倦,如同石奋(万石君)那样不用斥责就能使家人守礼,如同陈寔(太邱长)那样只以言行引导子孙,教育保护后代,无愧于古人。
先母是广平宋氏,是蒲州安邑县令宋斌的孙女,滑州司士参军宋郁的女儿。她有美好的品德和贤淑的行为,内心慈爱至极、性情温柔。(父母)有四个儿子,都在文学上有名气;有六个女儿,都涉猎图书史籍。这不仅是先父善于教导,也有先母遵守妇道、治家有方的功劳。先母享年六十岁,在开元十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先在河阳的别墅中去世。
我(孙逖)、孙遹、孙遘、孙迨等人,遭遇上天不仁慈,降下这样的大灾祸,创伤极深,苦难又接连而至。长久以来想到墓地尚未选定,先人的魂灵没有安息之处,我们还强撑着病体,尚存一丝气息,就在父亲去世这一年的八月十二日,把父母的灵柩迁葬到邙山陶村的西原,合葬在一起,这是合乎礼仪的。(墓地)北边依靠山冈,南边眺望城郭,一方面依托州原的优越地势,一方面靠近父母生前的故居。我们这些孤儿也希望早上能到灵前祭奠,晚上能清扫松柏,往来距离相近,来安放哀伤的心怀。
恭敬地希望先人的魂灵在这片真正的安息之地安定下来,我悲痛到了极点,哪里还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含着血泪记录事情,言语大多杂乱无章。铭文是:先父啊,没有辱没先祖的名声,能很好地施行教诲。先母啊,以慈爱的典范为准则,以温柔的品德为规范。上天的恩情无穷无尽,怎样才能报答呢?冒昧地记述过去的事迹,言语哪里是虚饰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