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天我的母亲100岁了

0
分享至

大国老记/文



今天(10月8日)是我母亲100岁生日。时间过得真快啊,母亲去世已经24年了。我母亲出生于1926年10月8日,冥寿100岁。

我母亲是我外婆的独生女。母亲与我外婆那时住在上海南市的江边码头、高昌庙路。现在是世博会的那块土地上,是上海的黄金地段;而在100年前是黄浦江边的一块很荒凉、很荒凉的地方,离上海市中心很远、很远,在我们小时候就感到更遥远、更遥远。

那里有一条路叫“制造局路”,名字来自于清末总督李鸿章在上海办的江南制造局兵工厂。后来在那里的黄浦江边办起了江南造船厂,是国内最大的造万吨轮船的造船厂。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糕糕,吃一饱,睏一觉(沪语“gao ”),外婆叫我好宝宝”。上海的这首童谣明摆着,外婆对孙辈来说是最可亲的。可我们幼小时,就是老城区老屋住得再拥挤,也不敢到外婆家去住,那里太荒凉了。

我去过几次,就记得外婆家是一座一层的瓦片房,老房子里一股霉蒸气味儿,房梁上挂着蛛丝儿,窗棂上是红锈的铁丝网,房后地里长着几株甜芦粟,小水沟流淌的水里有红色的鱼虫。

我尤其怕那里的夜晚。一到夜里,周遭黑魆魆的,万籁俱寂,没有人气,电灯泡也是瓦数很小的,发出一点点惨淡的黄色灯光。我害怕在那里过夜,吵着要母亲送我回老城厢老屋。

我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童年。我外公是个铜匠,靠给人家打金属器皿——水壶、铜吊、锅子等——赚点手艺钱。那时上海赚钱难,他就跟人去了外地谋生,一去不返,再也没有回上海。据后来一起去外地的人说,我外公在外面生病死了。

我外婆就一人带我母亲过日子,她给人家洗涤衣物赚点辛苦钱度日。我外婆个子很矮小,又很瘦弱,后来得了气管炎,老是咳嗽、吐痰。我母亲没有钱给她去医院看病。后来外婆在我读小学时,在我家去世了。

过了很多年,我父亲去世时,我一个表舅来了,他透露我母亲不是外婆亲生的,是外婆领养的。母亲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她非常痛苦。我们安慰母亲说,过去社会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大家一定对你好!

我母亲童年时没有读过书,那时女孩子是不上学的,就在家学点女红、绣花、做衣服、针线活等。她手很巧,绣的枕片、绣片很好看。她给我们兄妹织的毛衣凹凹凸凸,花样很多,我们穿在身上的毛衣,常常会有大人用手捏捏,问:“是你妈织的吗?你妈手真巧!”

我们兄妹四人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用缝纫机做的,她依衣服纸样裁剪衣片,用缝纫机缝制成衣,比服装店买的衣服还好看,还合身。

那时,我们家住在上海老城厢,就是上海从明、清起就筑有的老城的城墙内,一个叫老西门的地方。上海的老城一共有八个城门,城门分别以东、南、西、北与老、小相组合成名字。父母与我们四兄妹共6口人,住在一座近百年的两层瓦顶砖墙房子,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里。

上海老城区人口最密集,住房非常拥挤不堪,我们家6口人住在10来平方米屋里,兄弟三人只能晚上在地板上铺垫被子睡,白天把被子收起来。

我父亲自小读书聪明,考进了国高,这在当时是不容易的。因那时我祖父不在了,我祖母养家困难,父亲就辍学了。后来他由我大伯介绍,去了上海一家外资电影院做职员,时代大变时外资离开了中国,父亲失业了。后来,父亲在政府的失业学习班学了地质勘查专业,在上海地质勘察院工作。在我5、6岁时,父亲被单位安排支内去了成都工作。那时国家规定夫妻两地分居四年才有一次探亲假。

这样母亲在上海一人带我们兄妹四人过日子。父亲每月工资加补贴也就40来元钱,却每月给母亲寄来30元左右生活费。后来,上海街道组织妇女办生产组。我妈参加的是一个做缝纫活儿的生产组,用自己家的一台缝纫机做活儿,生产组每月给几元缝纫机补助钱。她每天蹬缝纫机做衣服类活儿,每月工资28元,记得多少年也没有涨过。我母亲在生产组做的活儿又快又好,那里的妇女都说:“王招娣阿姨做的活儿没得说。”

还有每月的一项收入,是外婆去世后,母亲就把外婆的旧屋出租了,每月向租户收20多元钱房租,还要向政府交几元地价税。文革时说“私产有罪,收房租是剥削”。我母亲怕了,就去政府房管局要求交出私房,也办了手续,把房产证,土地证都交给了政府房管局。

文革后落实私房政策,交出去的房子不还了,因为过去私房是无偿献给国家的,就给个补偿钱。我家就得到了300多元钱补偿款,买了一只9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间祖屋最后成了一台小黑白电视机,这财产账怎么算得过来?后来上海建世博会,高昌庙一带成了世博会场馆所在地。我们兄妹说起那祖屋来,总是无限感慨:“要是祖屋没有交出去,后来征地能拿到多少钱……”

在我中学初二时,兴起了文革运动,高潮过后,上头意识到我们这些娃娃已没有政治可用之处了,而我们随年龄长大需要就业吃饭。那时经济凋弊学生无业可就,只有安排我们到农村与农民伯伯分一口饭吃。于是就有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

我从同学那里听到学校要我们在某日去报名上山下乡。我明白这是要永远离开家乡上海了,而我才十八岁,实在不愿意就这么离开亲人身边。我这一届学生“一片红”,就是百分之百下乡,一个都不能留上海。而我的一个哥哥上一届已留下做了工人,我不可能再留在上海。如果我不走,母亲单位和街道就会给母亲办学习班,再想不通就会停发工资。但我还是不想离开上海,在学校通知大家返校报名的那天,我与一帮合得来的同学一起商量好了,大家不返校去电影院看电影。

同学一起看完了电影,也逛了街,直到晚上11时多了,我想学校再不会找我们报名了,就各自散了回家。我刚走到家门口,却从暗角里闪出一个人影,对我大声喊:“别跑了,回校报名去!”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班主任老师。没办法了,我只得像被抓了俘虏那样,被押送去了学校。

半夜时分的学校森严壁垒,门口由工宣队老师傅把门,学生只有报了名才能回家睡觉。在我的那个班上,班主任老师讲了学生上山下乡的几个途径,要么去江西、云南、内蒙等地插队落户,要么就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我还是不想报名,从教室里逃了出去,找到一间无人的教室,在课桌上睡下了。

正睡得迷迷糊糊时,几道闪亮的手电筒光射来,我被工宣队发现躲在这里不报名,又被抓去了报名现场。一个18岁的小孩就这样被搞到深更半夜,不报名就不能回家睡觉;实在太睏了没办法了,我只得一咬牙,就报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寻思好在兵团有工资拿,有饭吃,不用再由父母来抚养。

转眼就到了出发去黑龙江的那天,临出门前,我母亲哭肿了双眼。我虽年少也知道这一去意味着什么,立马觉得心里非常不好受。我母亲历来不到火车站送行,我父亲出门三十年母亲从来没有到火车站去过,就是怕看车站送行那种刺激的场面。

我哥到火车站送我。那年月每天都有专列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火车一开恸哭的景象天天都有。只有少数人是自愿下乡的,大多数人都是被迫报名的。上海多少知青离开家乡时热泪洒在铁道线上。后来听我哥说,我离开上海后,母亲哭了好几次,直到收到我的来信,母亲心情才好了一点。

我在黑龙江兵团干了8年,后来邓小平恢复高考时,我考上了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我不但金榜题名,还衣锦还乡,人生三大喜事,我赶上了两大喜事。母亲高兴极了,特意买了喜糖在生产组散发,生产组妇女都对来贺喜。

在我读大学时,母亲知道我在黑龙江有了一个恋爱对象,她好几次对我说:“好不容易回了上海,大学毕业就不要再出去了。”我那时不理解母亲的心情,没有怎么把她的话当回事儿。

在大学四年里,我与恋爱对象一直保持了关系。大学毕业时,我们班30多位上海籍学生都有留上海的名额,因为我在文汇报实习时,发表的文章较多,文汇报要我去当记者。

而我考虑如果留上海工作,当时上海很难解决夫妻结婚一方户口进上海的问题,两地生活对我们都是难题。于是我决定回黑龙江,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听说后要我去当记者。由于我离开了上海,我们班就多了一个上海分配名额,有一位外地同学留在了上海。

对我的毕业选择,母亲是默默无言的,没有说过不好,也没有说好。那时我年轻,根本没有一个概念,那就是父母亲会有老的一天;如果不在父母身边,将来如何来照顾父母,尽到自己的责任?到自己真正明白的时候,悔之已晚!

大学毕业后,我的精力都在新闻事业上,很快就有了女儿。那时,母亲已经在上海生产组退休了,还到冰天雪地的哈尔滨为我们照顾了近两年女儿,还把我女儿带回上海养了一些日子。

我女儿六岁时,她到上海念了一年小学,我们夫妇那时还在哈尔滨工作,也是父母亲在上海照顾她的生活。我女儿小学二年级到广州上学,那时我们夫妇已经调到广州工作,母亲不久就到广州照顾了女儿两年多。母亲为我们照顾女儿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我50岁的时候,我的父母亲年老病多了,父亲患了尿血症,母亲也有了不明之病。我觉得自己对父母关心太少了,产生了回老家照顾他们的想法。

2000年的一天,我去了北京,率直闯进大社社长田聪明的办公室。我与田聪明并不熟悉,只是他一次到广东分社了解新闻改革的情况,听了分社领导的汇报,提到我那些年写新闻稿比较多,就对我有了好印象。后来老田到其他分社,到处说:“广东分社老记者在改革中焕发了青春。”

我向老田提交了一个要求调回上海工作的报告,理由是我年轻时两次离开家乡,一次是上山下乡,一次是大学毕业后;年轻时我为国效力,现在父母老了,有病了,请接受我的要求,让我回老家为父母尽孝。

我的请调报告可能打动了老田,他自己小时候在陕西、黄河河套农村生活很苦,考上大学时没有钱,还曾经想放弃了。他很爽快地在我的信批了字,批给了上海分社领导,说对我这样的情况应该予以照顾。

我满心以为可以回老家工作了,谁知道此事出了纠葛,很久还没有调动的消息。仅仅过了几个月,从上海传来了我父母亲先后去世的噩耗,我再不能为父母亲尽孝了,顿时泪流满面,无法自已……

今天是我母亲100岁冥寿,我唯有写文章纪念母亲,把自己的文章当作心香一瓣,尚飨给她。我的父母亲很平凡,平凡得如长江的一滴水,平凡得如沙漠的一粒沙砾。正是14亿如我父母这样的平凡之人,组成了我们的民族、人民、祖国。

回顾自己的人生,我可以说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只有对不起父母;我不欠任何人的恩情,唯有欠父母的恩情,世上最难报的是父母的恩情;男儿膝下有黄金,我不跪其他任何人,唯有跪自己的父母亲!

2025年10月8日

附: 我的父亲

大国老记/文



今天是2019年1月4日,是我父亲100岁冥寿。父亲生于1920年1月4日,按民间的习俗是做九不做十的,所以今天是父亲100岁冥寿。我的父母亲同在2001年去世了,悠忽18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在2001年,父母跨过了百年之际,也跨过了千年之际,是比较难得的。在这世界上有过多少人生存过,跨过百年的人不多,跨过千年的更稀有。但这不过是一个人为的时间概念,与人生真正的价值是没有关系的。

父亲100岁了,相信有灵魂的人会问:不知道他在天之灵可好?不相信有灵魂的我又能够说什么呢?我5、6岁时父亲就离开上海内迁去了四川成都,我18岁上山下乡离开了上海,从此我与父母聚少离多,那以后在一起的日子没有几年。后来我回上海读书,毕业后又再次离开上海。年轻时没有想到父母亲有离开自己的一天。等到这一天真来临时,就有无限的忏悔之心,觉得对父母亲照顾太少了,没有办法补偿了,追悔莫及!

父亲出生的年代,上海已经是一个开埠的大都市,从一个傍海守江、江南水乡的小镇,成了当时远东的“冒险家的乐园”。黄浦江上有小舢板,也有英美的大轮船;市里有华人地界,也有各国的租界;还有刚在上海出现的时髦东西:跑马厅、跑狗场、电影院、百乐门、报纸、电台、电话……有到东方来冒险寻找发财机会的洋人,有替洋人当掮客、买办的国人,有发了财的老板,自然也有在城市底层艰难度日的小市民,在街头要饭的流浪汉和大声喊着“卖报”的报童,有为社会良知大声疾呼的教授、记者……而我父亲最初的职业是电影院职员。

我父亲出生在城市贫民家庭,他自小读书聪明,也考进了高中,这在当时是不容易的。因那时我祖父不在了,我祖母养家困难,父亲就辍学了。后来他由我大伯介绍,去了上海一家电影院做职员,一直到解放大军占领上海他才失业。后来,父亲在政府的失业学习班学了地质勘查专业,在上海地质勘察院工作。在我5、6岁时,父亲在四川成都出差。单位当时按上级要求,要有一个支援内地的名额,正好父亲在外出差,不在上海,于是大家都说:“顾景耕支内最合适了”。在那个年代是不讲人性,不征求个人意见的,如果不服从单位安排就只有再次失业。父亲无奈只得去了成都。

那时国家规定夫妻两地分居四年才有一次探亲假。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人告诉我父亲回家了。我就看到有一个陌生人,低头在那里抽烟,知道那是自己的父亲,便怯生生地叫一声:“阿爸。”后来我会写字了,父亲来信后母亲识字不多,回信都由我来写,我在信的开头用母亲的口吻直呼父亲的名字。

慢慢我年长上了小学、初中,我懂得了父亲独自出远门,挣钱养活一家的不易。父亲那时每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他总要寄回上海二十多元来养家。他信封用后翻过来用浆糊粘了再用,一支牙膏用完了要把牙膏皮拿去卖一二分钱。为了省钱父亲还把烟戒了。后来父亲每次回成都,我都要到火车站去送。我送父亲上了火车,看着火车载着父亲慢慢地远去,我的心上会涌上一股恋恋不舍的感觉。那时我懂得了父子的感情。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政府动员城里人内迁,或者将城市两地分居的人动员出去,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政府千方百计向外迁移人口。我家因为父亲在内地工作,街道就动员我母亲迁徙去成都。由于那时母亲年轻,在街道人员多次劝说下也就同意全家内迁,我差一点就做了四川人。后来因为父亲单位没住房,此事就拖了下来;再后来闹文革了,没有人来管此事,我家就没有离开上海内迁。

相隔二十八年后,当父亲退休回上海时,父母相离年代太久了,生活上发生了隔阂,很难相容相伴。父亲在资源贫乏的内地,养成了节约的习惯,洗脸、洗衣、洗菜等用水省得很,看到别人开着水笼头花花冲心痛得很,就要说话;就是用电父亲也是很省的,床头只点一只瓦数很小的电灯,夏天也只有一只小电扇在他头上方慢慢地转动。而母亲看父亲用水太节约,嫌他洗东西不干净。父亲喜欢吃野味,而母亲吃不惯。这些都造成了日后两老人的不和。我回家看了感觉老人的晚年搞成这个样子,很没有意思。我就是再有能耐也无法改变这个既成的事实,无法把他们劝和。

上海老屋是一间十来平方米的小屋,朝北向,夏天热而冬天冷。北向的窗户正对着一条街,冬天冷风对穿顺着窗缝往屋里钻,更显得冷不可耐了。我们全家六口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后来父亲出远门了,我们兄妹和母亲共五人在这狭小的空间中生活。兄弟三人小时候都是睡地铺长大的,晚上被窝铺在地板上,白天就收起来。

十八岁时我下乡离开了上海。后来,大哥、二哥、妹妹也都有了自己的家,就剩下父母两人在老城区的老街度日。父亲退休后每天喜欢逛街,很少乘电车、公共汽车,就靠自己的两只脚走路。上海人开玩笑把这称为“乘11路电车”,说的是步行的人靠自己的两只脚,就像是“11”这个数字。他常常逛的地方是外文书店、美术书店、旧书店,常爱买点旧书回家。他那时退休工资每月只有几百元,新书、贵的书自然买不起,只能买廉价的旧书。他睡觉的床前、床底下堆的都是多年积攒下的图书。

我下山下乡前,曾给成都的父亲寄去一封信告知此事。那时正是中苏珍宝岛战役后不久,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父亲没有任何犹豫同意了我的选择。后来我大学毕业再次离开上海去黑龙江当记者,父亲也没有反对。他认为年轻人应当多见世面,不要留恋家乡。

还是在我上山下乡时期,我回家探亲。当时政策规定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的,可以到两处地方探望。我那次到父亲成都那里住了几天。我父亲出外工作二十八年,那是我们家人唯一的一次去成都看望父亲。父亲独自住单位的一间小屋,没有厨房,也没有洗澡间,在门外走廊边放一个柴火炉做饭。那时成都缺少燃料,父亲常用木片点火,烧得走廊里满是烟,走廊的墙也熏黑了。看了这些我深感父亲在外的几十年真是不容易。

2019年1月4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中国台北羽毛球名将戴资颖官宣退役:谢谢羽毛球带给我的一切

中国台北羽毛球名将戴资颖官宣退役:谢谢羽毛球带给我的一切

懂球帝
2025-11-07 22:21:05
禁止特朗普绕过国会对委内瑞拉动武议案被否

禁止特朗普绕过国会对委内瑞拉动武议案被否

澎湃新闻
2025-11-07 07:38:04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的统一之战,会以这个名义打响第一枪?

美军上将大胆预言:解放军的统一之战,会以这个名义打响第一枪?

健身狂人
2025-10-27 01:01:13
日本丑女花费2600万整形后的模样对比惊呆众人

日本丑女花费2600万整形后的模样对比惊呆众人

随波荡漾的漂流瓶
2025-11-05 17:25:03
湖南医生17分钟“桃色”事件:他们医术高超,造福患者更应被关注

湖南医生17分钟“桃色”事件:他们医术高超,造福患者更应被关注

汉史趣闻
2025-11-06 09:32:22
瞬间暴涨3倍!上海有人立马出手:好怕抢不到

瞬间暴涨3倍!上海有人立马出手:好怕抢不到

极目新闻
2025-11-05 15:06:20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爸爸去哪儿6个孩子现状:有人进国家队,有人出家,有人出国断联

观察鉴娱
2025-11-04 09:35:35
湖南一村支书因为克扣低保被村民捅死,更多内幕曝光

湖南一村支书因为克扣低保被村民捅死,更多内幕曝光

白马惊天剑
2025-11-06 20:54:41
爆大冷!争冠热门1:3出局,早田希娜剃光头,张本智和大战东道主

爆大冷!争冠热门1:3出局,早田希娜剃光头,张本智和大战东道主

知轩体育
2025-11-07 20:32:41
央视给足全红婵排面!罕见6分钟报道,最后安慰她的那段话封神了

央视给足全红婵排面!罕见6分钟报道,最后安慰她的那段话封神了

甜柠聊史
2025-11-07 11:50:27
分手传闻仅7月,关晓彤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分手传闻仅7月,关晓彤高调官宣喜讯,全网恭喜,终于等到这一天

君笙的拂兮
2025-11-06 14:15:18
媒体人:成都蓉城一年三换董事长,新一任在走流程了

媒体人:成都蓉城一年三换董事长,新一任在走流程了

懂球帝
2025-11-07 17:02:11
嫁老头太羞耻?白宫最年轻女秘书晒合照,把59岁丈夫P得比婴儿嫩

嫁老头太羞耻?白宫最年轻女秘书晒合照,把59岁丈夫P得比婴儿嫩

法老不说教
2025-11-07 19:01:16
炸裂!医生玩这么刺激?湖南副院长眼科主任混乱关系看得令人发麻

炸裂!医生玩这么刺激?湖南副院长眼科主任混乱关系看得令人发麻

阿銍武器装备科普
2025-11-05 23:51:30
郑丽文:“九二共识”可带来两岸和平,国民党将坚定走正确路线

郑丽文:“九二共识”可带来两岸和平,国民党将坚定走正确路线

澎湃新闻
2025-11-08 00:36:03
你敢信吗?全世界只有我们和日本自己,还执着地叫着“天皇”!

你敢信吗?全世界只有我们和日本自己,还执着地叫着“天皇”!

南权先生
2025-11-06 19:35:03
郑丽文主持蓝营中评会,多人缺席,幕后有主使?蔡正元表态亮了

郑丽文主持蓝营中评会,多人缺席,幕后有主使?蔡正元表态亮了

扶苏聊历史
2025-11-06 14:04:35
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AI泡沫”仅属于金融现象

阿里巴巴主席蔡崇信:“AI泡沫”仅属于金融现象

观点机构
2025-11-08 00:42:30
最大直辖市,“黑区”转正!这是好事么 | 地球知识局

最大直辖市,“黑区”转正!这是好事么 | 地球知识局

地球知识局
2025-11-07 18:29:15
HBO的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HBO的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来看美剧
2025-11-07 17:01:50
2025-11-08 01:36:49
大国老记老顾 incentive-icons
大国老记老顾
30年全国媒体老记
29文章数 1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地球的巨眼?亚洲第一铜矿藏190层深渊,能吞下59个西湖!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头条要闻

家长称男婴被两个不满12周岁女孩害死:拿她们没办法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安世中国将很快恢复芯片供应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时尚
教育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这条围巾”才是今年的顶流单品,时髦的女人都有它

教育要闻

多部门出手!成都学子的专属秋假大礼包来了

手机要闻

小米17 Ultra:潜望镜头已清晰!小米17系列:销量已突破200万!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