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红线女,总让人想起那股子岭南戏曲的劲道味儿,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艺术符号,而是活生生从西关胡同里走出来的女人,一生唱了上百出戏,拍了近百部片子,却在私底下,感情上兜兜转转,尝尽了酸甜苦辣。1925年12月25日,她生在广州西关,本名邝健廉,家里排行老幺,外公是须生声架南,舅舅靓少佳玩武生,舅妈何芙莲是花旦,这血脉里就带着粤剧的调子。
父亲邝奕渔早年去澳洲给人浆洗衣服,攒钱回来开中药店,娶了两房妾侍,她妈是其中一个。抗日烽火烧到广州湾,1938年她随家人逃澳门,家道中落,她念书没多久就辍了。母亲拉她去香港,拜舅妈何芙莲学正经粤剧,何芙莲给她起艺名“小燕红”。这丫头天分高,底子厚,1939年头一回上台,演个小角色,观众就觉得这小姑娘有灵气。
![]()
1940年,她跟着舅妈的凤凰剧团回广州湾跑码头,班主靓少凤看她钟情唐传奇里的侠女故事,就建议改名“红线女”,从此这名字就钉在她身上了。1941年夏天,剧团杀到上海,她用新名首演《红楼梦》里的薛宝钗,扮相俊俏,唱腔亮堂,上海滩的看客直呼过瘾。那年她才16岁,戏路子就铺开了。太平洋战争一爆发,香港陷落,她灰头土脸回广州。1942年春天,她跳槽太平剧团,这团是粤剧老将马师曾拉起来的,专演抗日救亡戏。
马师曾1900年生,顺德人,早年中学毕业进戏馆子学艺,去新加坡闯荡,拜靓元亨为师,1923年回广州靠《苦凤莺怜》成名,1933年在香港建太平剧团。红线女进团当二花旦,青春水灵,嗓子珠圆玉润,马师曾器重,巡演广西时她病了,他亲自抓药熬汤。回广州船期误了,她囊中羞涩,马负担食宿,还常来教唱腔,两人就这样近水楼台,1944年她嫁给他,当了二房。
![]()
婚后她在香港生下一女两子,大女儿马淑明后来艺名红虹,也唱粤剧,长子马鼎昌、次子马鼎盛。抗战胜利,红线女的事业直线上升,1945年她在广州等地演《佳偶兵戎》《斗气姑爷》《还我汉江山》,台上她和马师曾搭档,观众眼里的“马红”一对,银幕上她接连拍《野花香》《藕断丝连》《冤枉相思》《刁蛮公主》《梁山伯与祝英台》《六月飞雪》《慈母泪》,香港影院门前天天排长龙。名气盖过马师曾,家底厚实,住进高档屋子。
可私下里,俩人年龄差24岁,生活理念南辕北辙,马师曾大男子主义,爱管东管西,她当二房憋屈。更糟的是,她发现马师曾不忠,流连夜总会,和舞女同居,这刀子扎心。1951年她创“红腔”,回广州贺岁,《一代天骄》轰动,唱腔融京剧刚劲和西洋美声,观众魂飞魄散。1952年她去内地抗美援朝义演,逛哈尔滨大连天津上海,眼见国家变样,心头热血上涌。身边人劝她回内地,她开始收拾,1955年3月3日,两人协议离婚,大儿子随马师曾,女儿和小儿子随她,无财产分割。
![]()
离婚后,他俩台上还合作,艺术默契没断。1955年12月14日,她携儿女抵广州,马师曾也跟上,两人进广东粤剧团。1956年3月文化公园开演,三万观众挤爆园子,演《搜书院》《关汉卿》《拾玉镯》,观众不知内情,还当他们是夫妻档。她挑大梁演现代戏《红旗歌》变体,饰地下工作者,郭沫若改《屈原》她演婵娟,观众耳目一新。1960年马师曾娶上海王姓媳妇,比他小20多岁,外头才晓得红线女性分身。
回内地后,她专注事业,1957年加入广东粤剧团,拜梅兰芳为师,炼“红腔”甜脆圆润娇水六字诀,融合昆曲话剧电影技巧。1961年主演《刘胡兰》,1965年《山乡风云》,1973年戏曲电影《沙家浜》。她参演95部影片,主演200出粤剧,塑造周英、婵娟等经典形象,思想内容跟时代走,影响几代人。
![]()
单身后,她在北京开会撞上赵丹。那是1962年春天,赵丹1915年生,电影明星,早年娶苏青、王人美、黄宗英,三婚黄宗英9年,有三子。黄宗英转编剧,四处采访,回家钻书房,家务没人管,赵丹在家空落,感情淡了。红线女聪明水灵,会写台本唱词,赵丹上心,她也倾慕,两人聊艺术如鱼得水。她比他小9岁,没代沟。赵丹携女赵青、子赵矛去西郊疗养院看她,俩家孩子玩得火热,赵青后来成联络人,她一到北京,赵青打电话,赵丹从上海赶来,三人小饭馆吃饺子。
赵丹许诺婚姻,她等着。赵丹铁心离婚娶她,对儿女摊牌,赵青弟弟傻眼,拉爸袖子说对黄阿姨残忍。赵丹找弟赵冲商量,赵冲现实,提醒孩子多琐事磨人。赵青建议问周总理,周不同意,赵丹念头凉了。1963年秋,她和田汉等人吃饭,电报来:阮玲玉拍不成了。七字双关,一是电影黄了,二是暗示没戏。她盯纸半天,断了联系,把情藏心底。
![]()
赵青在回忆录《我和爹爹赵丹》里写,这段是两个失意人互相救赎,赵丹爱上她后一度同居,迫于压力分手,重回家庭。赵丹女儿赵青说,父亲未与红线女结合,遗憾一生。红线女那边,也当天意,她和赵丹志同道合,有共同语言。赵丹1980年得癌,北京治病,她携女马淑明赶去,想进病房瞧一眼,怕惹误会,忍住。
![]()
赵丹走后,她不想独过。1973年2月9日,她嫁作家华山,本名杨华宁,1920年生广西龙州,比她大4岁。华山早年上海念书,参加救亡被开除,进延安鲁艺,当记者,新中国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任职,成名作《鸡毛信》拍成电影。俩人婚后,华山从北京调广州,进广东作协。
马鼎盛后来在节目说,妈承认这婚没爱意,像责任。1984年华山肝出血,胸椎伤,下肢瘫痪,她推轮椅园中散步,念稿校对,出《我当记者》《谈推广普通话》《青青的海罗杉》。华山晚年握笔不放,她缝布袋挂脖,他睡中也摸着。1985年9月22日华山逝,65岁。她独守广州,大儿子马鼎昌、女儿马淑明本地,小儿子香港,常飞回。
![]()
丈夫走,红线女没闲,1980年主演《昭君公主》,获粤剧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编剧。1985年联合国太阳和平奖。1989年《李香君》。1991年《白燕迎春》获省艺术节特别奖。1997年编导《春到梨园》。2004年粤剧动画《刁蛮公主戆驸马》。2009年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1990年办小红豆粤剧团,带徒弟。2012年香港新光戏院重开,唱《荔枝颂》。
红线女的红腔,脆甜圆润娇水,影响粤剧深远,她从西关丫头到大师,七十年台上不辍,台下坎坷,却总把人情味唱进骨子里。2013年12月8日晚8时40分,心梗发作,省人民医院走,88岁。追悼会上,弟子唱段回荡,她遗像笑靥如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