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7 日,河南平顶山的万先生还在对着刚选好的婚床家具发呆,手机里传来的消息让他从头凉到脚 —— 相恋一年的准新娘要悔婚了。
![]()
“婚纱照上个月刚拍完,酒店交了定金,连三姑六婆都通知遍了。” 万先生坐在空荡荡的新房里,指着墙角的购物清单叹气。从去年经媒人介绍相识,到今年 1 月订婚,他前前后后给了女方 20 万彩礼,外加一套 “四金” 首饰,光筹备婚礼就花了小半年功夫。
更让他窝火的是退钱时的插曲。“女方说可以退彩礼,但得扣 3 万‘拥抱费’。” 万先生以为听错了,直到媒人带着女方家长上门协商,他才确认这不是玩笑 —— 对方说,拍婚纱照时他抱了准新娘一下,这笔钱是 “补偿”。
![]()
三方说法拉锯:老实人、没共同语言与 “事儿多”
“我做媒快三十年,撮合成 1000 多对,头回见要‘拥抱费’的!”79 岁的媒人大爷一说起这事就直摆手。他偷偷透露,女方真正的退婚原因其实是嫌万先生 “太老实,工资太低”,只是没好意思明说。
面对质疑,女方的说法却变了味。“不是因为钱,就是跟他说不到一块儿去。” 准新娘轻描淡写地带过原因,而她的父亲给出了更离谱的解释:“拥抱是那男孩先提的要求,扣钱合理。”
后来在媒人反复追问下,女方家才松口,说这 3 万其实包含了恋爱一年多的 “女方花费”。
这场拉锯战最后以折中方案收场:女方现场退还 170500 元现金,比原本的 20 万彩礼少了近 3 万,算是变相认可了部分 “开销”。万先生虽不满意,但想着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终究点了头。
![]()
法律戳破荒唐:“拥抱费” 站不住脚,但彩礼未必全退
“别说 3 万拥抱费,就算提 3000 都于法无据。” 华律网律师的解读一针见血。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万先生和女方未办理结婚登记,原本符合全额返还彩礼的情形,但现实中会考虑实际支出调整。
这起纠纷恰好印证了最高法强调的彩礼处理原则:既要严禁借婚姻索取财物,也要考虑民间实际情况。女方家以 “拥抱” 为借口扣钱,明显涉嫌借退婚索取财物;但如果确实有恋爱期间的共同开支,法院可能会酌情扣减。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彩礼纠纷并非个例。
就在今年 7 月,湖南邵阳还出现过 “19.8 万彩礼收 9 万媒人费” 的离谱事,最终法院判决媒人返还 6 万,认定其收费超出合理边界。而河南这起事件里,媒人大爷的吐槽更道出行业痛点:“有些家庭借着彩礼漫天要价,把婚姻当成买卖。”
![]()
彩礼乱象背后:风俗变味与话语权失衡
万先生的遭遇,戳中了当下彩礼纠纷的典型症结。环球网此前调查显示,部分职业媒人会刻意煽动女方抬高彩礼,甚至按彩礼金额抽成,导致 “婚姻被高价彩礼裹挟”。虽然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 5 年点名治理高价彩礼,但在一些地区,“彩礼代表诚意” 的旧观念仍根深蒂固。
更耐人寻味的是女方的处境。就像甘肃姑娘筱雅曾吐槽的:“我的婚姻大事,是父母和媒人商定的。” 不少女性在彩礼博弈中看似占据主动,实则成了传统观念的 “提线木偶”,连自己的婚事都缺少话语权。
![]()
如今万先生的新房还空着,那些订好的家具蒙上了薄尘。这场没办成的婚礼留下的,不仅是 170500 元的退款凭证,还有对彩礼陋习的一记追问:当拥抱都能明码标价,婚姻里的真诚又该值多少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