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常说“八月十五看冬寒”,这话到底有没有谱?
![]()
今年中秋刚过,村里几个上了年纪的大爷凑在晒谷场唠嗑。
“你瞧今儿个天儿,明儿个冬冷不冷,早藏在月亮底下了。
”王大爷吧嗒着旱烟,眼神往天上扫。中秋本是团圆节,可老辈人偏把它当“气候风向标”。
![]()
打小听奶奶说,“八月十五冷得怪,三九四九冻死狗”,当时只当吓唬小孩的话。现在才明白,这是古人看天吃饭攒下的经验。
中秋在秋分前后,冷热空气正“拉锯”,像道气候的“分水岭”。要是中秋突然降温,甚至南方下霜、北方飘雪,老辈人管这叫“冷得怪”。
据近30年气象统计,这种年份冬季平均低温天数多12天,极端寒潮概率增3成。
![]()
反过来,中秋还热得穿短袖,30℃往上蹿,老辈人就说“冬季穿单难见雪”。去年中秋咱村最高32℃,结果整个冬天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雪,最低温才-2℃。
还有“八月十五雨淋淋,冬季雨雪满家门”,说的是中秋连阴雨,冬天雨雪多。
前年中秋下了3天雨,结果腊月里连着下了5场雪,房檐冰溜子挂了半尺长。
![]()
最神的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我记着2020年中秋月亮被云遮,转年元宵节真飘起了雪花。这些农谚准吗?
村头气象大喇叭说,中秋是大气环流调整期,天气确实能反映点趋势。可现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多,光靠农谚哪够?
去年中秋大晴天,按农谚该暖冬,结果12月突然来了强寒潮,冻坏了半亩白菜。
![]()
县农业站张技术员说:“农谚是经验,现代气象是科学,俩得一块儿看。
”就像今年中秋,咱这儿白天气温25℃,晚上凉丝丝的,没大冷也没大热。老辈人说这叫“不冷不热冬平稳”,可到底准不准?还得看接下来的天气。
农谚里藏着古人的智慧,是咱农民的“土日历”,但也得信科学。就像种庄稼,老把式看天,新农民看天气预报,俩结合着来才稳当。
![]()
您老家有啥中秋看冬寒的说法?
评论区唠唠,今年冬天咱一块儿验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