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环境网)
转自:中国环境网
仲夏清晨,晨光初绽。我伫立颐和园昆明湖畔,目之所及,朝阳正为万寿山披上一层璀璨金边,成群水鸟舒展羽翼掠过湖面,尾尖轻触碧波,漾开圈圈细碎的涟漪。这一刻,时光仿佛悄然折叠——二十年前,我曾在同一位置眺望,彼时湖面还常漂浮着成团藻类,水质浑浊;而今湖水澄澈如镜,碧波荡漾间,水下植物的轮廓清晰可见。这份跨越时光的巨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三山五园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生动注脚。
回溯2003年“两山”理念提出之初,颐和园的水环境正深陷困境。作为北京城市水系的重要一环,昆明湖彼时饱受周边开发干扰与水质富营养化的双重困扰。监测数据冰冷地揭示着危机:湖体氮磷含量远超标准限值,每到夏季,蓝藻等藻类便大量繁殖,覆盖部分湖面,脆弱的水域生态系统如同风中残烛,亟待拯救。
岁月流转,二十载耕耘换来了今朝新生。一套“生态浮床+水生植物净化+循环系统”的科学治理方案,为昆明湖注入了全新活力。这并非简单的水质改善,而是一场水生态系统的全面重建——漫步西堤,俯身可见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在水中随波轻摇,织就一片生机盎然的“水下森林”;湖岸沿线,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连成带状,既像一道天然滤网吸附污染物,又为鱼虾、水鸟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家园。更令人称道的是,园方深入挖掘历史智慧,借鉴清乾隆时期的水系设计精髓,恢复了部分古代水利设施,让水体重新实现自然流动,自净能力大幅提升,古老园林的生态基因得以重焕光彩。
颐和园的生态变迁,从未局限于围墙之内。最让我动容的,是这座昔日皇家园林正一步步打破边界,与城市空间深度交融。还记得多年前,园西门外曾是杂乱的城中村,如今已蜕变为郁郁葱葱的生态缓冲带,各类具备净化功能的植物错落生长,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绿意,更像一道屏障,对进入园区的空气与水源进行预处理,守护着园林的生态净土。
连接颐和园与圆明园的生态绿道,更是成为市民共享的“生态福利”。每天清晨,这里热闹而有序:老人迎着晨光打太极、练太极剑,年轻人戴着耳机慢跑,孩童在家长陪伴下观察路边的小鸟与花草,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鲜活在此完美交融。这种“园城共生”的图景,正是“两山”理念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佳具象。
站在今日回望,颐和园这二十年的生态变迁,早已超越了一座园林的自我革新,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精彩缩影。这里的变化,从来不只是“治污”那么简单,而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革命——我们终于摆脱了“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从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注重生态保护,从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式开发转向可持续利用,从“人类中心”的片面认知转向“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思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颐和园的蜕变恰恰印证了绿水青山确实能够带来金山银山。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不仅让颐和园的品牌价值与文化魅力大幅提升,更带动了周边文旅、康养等产业发展,形成“生态向好—产业升级—效益提升”的良性循环。而更珍贵的,是这份生态成果真正惠及了每一位市民与游客——清新的空气、澄澈的湖水、多样的生物,这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让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变得可触可感。
如今,颐和园的绿色发展之路仍在向更深层次迈进。智慧公园建设让生态监测迈入“精准时代”,传感器实时追踪水质、水温、生物多样性等数据,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撑;生态修复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针对不同水域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理方案;游客体验也在生态保护中持续优化,增设的生态科普牌、低碳游览路线,让每一次游园都成为一次生态文明教育。作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核心,颐和园正与圆明园、香山等周边园林联动,共同构筑起北京西北部的“生态绿肺”,为城市呼吸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每次离开颐和园时,我总会忍不住驻足回望——万寿山巍峨依旧,昆明湖波光粼粼。二十载光阴荏苒,这片山水不仅见证了一座园林的生态蝶变,更记录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步伐。那一池碧水倒映的,不只是天光山色、亭台楼阁,更有“两山”理念指引下,绿色发展的灿烂光芒。
在“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的特殊节点,颐和园的生态故事为我们带来深刻启示:当人类放下征服自然的执念,以尊重、顺应、保护的姿态与自然相处,自然必将以最丰厚的馈赠回馈我们——那是可持续的美好生活,是代代相传的绿水青山。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又焕发着新生机的山水,正以蓬勃的生命力,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