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鹧鸪天·旧友别
词:陈光平
同窗曾共课书长,蝉声绕耳过回廊。
一朝分袂辞旧里,各自风烟赴远疆。
群渐冷,会成殇,故情难系路茫茫。
莫言昨日交情厚,今岁人生已两乡。
学生时代的教室像一只透明的玻璃罩,将几十颗年轻的灵魂罩在同一片光阴里。我们共享同一张课表,为同一场考试焦虑,在同一节自习课上传递纸条,连窗外的蝉鸣和走廊的脚步声都带着相同的频率。那时的亲密无需刻意维系,共同的环境是天然的粘合剂,同步的节奏让灵魂轻易共振,我们以为这份熟稔会像校门口的老槐树,年复一年长青不败。
![]()
可人生从不是一条笔直的单行道,而是无数条岔路口组成的密林。毕业那天的挥手道别,看似只是暂时的分离,实则是命运埋下的分水岭。有人北上追逐职场星光,在写字楼的灯火里练就了理性与疏离;有人南下经营家庭,在柴米油盐中沉淀出务实与温和;有人固守小城安稳,将日子过成了重复的烟火;有人辗转漂泊,在风雨里磨出了坚硬的铠甲。几十年光阴流转,我们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见的人,悄悄重塑了每个人的认知——曾经能为一首诗共情,后来却为“稳定”与“冒险”争执;曾经能共享一包零食,后来却因“圈层”与“立场”沉默。圈子像同心圆,旧友的圆与自己的圆渐渐错开,需求也从“陪伴”变成了“资源”“理解”“共鸣”,当这些都无法匹配时,亲密便成了褪色的旧照片,只能在回忆里泛黄。
![]()
同学群的热闹总逃不过“三分钟定律”。起初是刷屏的问候与怀旧,有人翻出毕业照,有人细数当年趣事,可话题很快就会卡在“孩子升学”“职场晋升”“投资收益”的分水岭上。你说家乡的变化,久居一线城市的人插不上话;他谈行业的趋势,固守本职的人听不懂术语。几次冷场后,群里只剩下节日的群发祝福和广告链接,再无人愿意袒露真心。同学会更是一场无声的落差秀,有人刻意炫耀,有人沉默回避,曾经平等的少年气,早已被现实的层级磨成了尴尬的距离。不是人心变凉了,而是我们早已不在同一个“语境”里——你珍视的回忆,在他眼里只是无关紧要的过去;他在意的当下,你无法感同身受。
更清醒的真相是,试图用旧关系绑定新需求,本就是对人性的误读。有人握着几十年前的同学情谊,想促成一场商业合作,以为一句“当年你还借过我半块橡皮”就能拉近距离,却忘了对方早已在行业里摸爬滚打,考量的是利益、风险与资源匹配,而非过期的情分。就像枝头的两片叶子,曾经在同一根枝条上摇曳,如今却各自依附不同的枝干,风过时再也不会碰撞出声响。不是对方薄情,而是你们的人生早已“供需失衡”——他需要的合作伙伴,你不是;你期待的旧友,他也早已不是。
其实,所有关系的失散都不是偶然,而是人生轨迹自然分流的必然。我们不必为旧友的疏远而遗憾,也不必为关系的褪色而自责,因为每个人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就像树木的枝叶,终究要向着各自的阳光延伸。真正通透的活法,是接受“同路时珍惜,岔路时祝福”——记得那些共过的好,然后体面地放手,让彼此在各自的轨道上,遇见新的同频者。毕竟,人生不是为了留住过去,而是为了走向每一个当下的“同频”。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