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朱不凡,名字是我爸起的,盼着我能与众不同。可活了 52 年,我这辈子过得最大的 “波澜”,大概就是毕业 30 周年这场同学聚会 —— 一场让我从角落里的透明人,突然变成全场焦点的荒诞剧。
![]()
出发去聚会的前一晚,我翻箱倒柜找了半天,终于从衣柜最深处掏出那件藏了好几年的深蓝色西装。不是什么名牌,就是商场里打折时买的,平时在工地上穿不着,怕磨坏了一直没动。
我现在开了家建筑公司,不算大富大贵,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是常年泡在工地上,皮肤晒得黝黑,手上磨出了老茧,穿再整齐的衣服,也透着股挥之不去的 “土气”。
老婆在旁边帮我熨衬衫,嘴里念叨:“都三十年没见了,还这么重视?当年上学时你不就跟那几个舍友走得近吗?”
我笑了笑没说话。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为啥这么上心。可能是人到中年,总爱怀旧吧。想看看当年坐在我前桌扎马尾的女生现在什么样,想听听当年跟我抢篮球的哥们儿过得好不好,想再尝尝学校门口那家杂酱面的味道 —— 虽然知道肯定不是当年的味儿了。
聚会订在市区一家挺高档的酒店,我提前半小时到了。门口摆着签到台,一个穿着旗袍的礼仪小姐笑着递过来笔和纪念册。
我刚写下 “朱不凡” 三个字,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夸张的惊呼:“哟,这不是咱们班的大才子李建国吗?现在都成李总了!”
我抬头一看,是班长王浩。他还是老样子,中等身材,肚子有点发福,说话声音洪亮,一看就是场面人。
围着他的几个人,我勉强能认出几个 —— 穿西装打领带的是李建国,当年是我们班的班长助理,现在听说开了家外贸公司;
![]()
旁边穿貂皮大衣的是张敏,上学时就爱打扮,现在珠光宝气的,一看就过得不错;还有个挺着啤酒肚、手里拿着车钥匙的,是赵强,当年总抄我作业,听说现在在税务局上班。
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没人注意到我。我悄悄站在旁边,想打个招呼,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算了,三十年没见,人家说不定早就不记得我了。
我自己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服务员递过来一杯茶。我捧着茶杯,看着陆续进来的同学,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有人穿着名牌西装,手腕上的手表闪着光;有人挎着限量款的包,说话时有意无意地把包往身前挪了挪;还有人一进来就掏出手机,大声跟别人说自己刚换了套大别墅,孩子出国留学了。
对比之下,我这身普通西装,手里连个像样的手机都没有(我平时在工地用的都是耐摔的老人机,今天特意换了儿子淘汰下来的智能手机,还不太会用),显得格格不入。
陆续有同学过来打招呼,但大多是扫了我一眼,客气地问了句 “你是?”,等我说出 “朱不凡” 三个字,他们脸上大多是茫然的表情,过了半天才敷衍地说 “哦,想起来了”,然后就匆匆走开,去跟那些看起来更 “有身份” 的同学聊天。
当年跟我睡上下铺的舍友陈阳也来了。他现在头发都谢顶了,穿着一件冲锋衣,看起来比我还朴实。他看到我,眼睛一亮,赶紧走过来坐下:“不凡!可算着着你了!这么多年没见,你还好吗?”
我心里一暖,赶紧点头:“挺好的,你呢?”
![]()
“我还行,在老家开了个小超市,勉强糊口。” 陈阳叹了口气,“你看这帮同学,一个个都混得风生水起的,就咱们俩,还是老样子。”
我们俩聊了聊这些年的经历,聊起上学时的趣事 —— 比如一起翻墙去网吧,一起在宿舍煮泡面,一起为了考试熬夜复习。聊着聊着,我心里的失落感少了点,至少还有人记得我。
可没过多久,李建国端着酒杯走了过来,拍了拍陈阳的肩膀:“陈阳,听说你在老家开超市?正好我最近有批进口零食,要不要跟我合作?保证你赚钱。”
陈阳眼睛一亮,赶紧站起来跟李建国碰杯,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把我晾在了一边。我端着茶杯,尴尬地坐在那里,想插话又插不上,最后只能默默地喝着茶。
聚会正式开始后,班长王浩先上台发言。他拿着话筒,慷慨激昂地讲着上学时的往事,讲着同学们这些年的成就,点名表扬了李建国、赵强、张敏等人,说他们是班级的骄傲。
从头到尾,他没提过我一个字,甚至都没往我这个方向看一眼。
接下来是吃饭喝酒的环节。大家三三两两凑在一起,推杯换盏,聊的不是生意就是人脉,要么就是孩子的成绩、家里的房子车子。
我和陈阳坐在角落,没人过来给我们敬酒,甚至连服务员都很少过来。偶尔有同学路过我们这桌,也是脚步匆匆,仿佛我们这里是什么洪水猛兽。
张敏带着几个女同学过来敬酒,走到我们桌前,只是象征性地举了举杯,说了句 “大家随意”,然后就转身去了李建国那一桌,笑着说:“李总,可得敬您一杯,以后有什么好项目,可别忘了姐妹们啊。”
![]()
李建国笑着摆手:“好说好说,以后多联系。”
看着他们谈笑风生的样子,我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似的,不舒服。我想起上学时,张敏被隔壁班的男生欺负,还是我站出来帮她解的围。可现在,她连正眼都不看我一眼。
陈阳看出了我的失落,拍了拍我的胳膊:“别往心里去,人都是现实的。三十年了,什么都变了。”
我点点头,拿起酒杯抿了一口。酒是好酒,可我喝着没滋没味的。
中途,有人提议玩游戏,让每个人说说自己这些年的成就。李建国第一个站起来,滔滔不绝地讲着自己的公司如何从一个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规模,讲着自己去国外考察的经历,引来一片赞叹声。
赵强接着说,自己在税务局升到了科长,手里管着不少事,以后同学们有什么事可以找他帮忙,语气里满是得意。
张敏则炫耀着自己的老公多有钱,自己经常去国外旅游,买了多少名牌包包和首饰。
轮到我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小声说:“我开了家小建筑公司,不算大,勉强能维持。”
话音刚落,就有人小声笑了出来。有人嘀咕:“建筑公司?不就是个包工头吗?”
我脸上一阵发烫,赶紧坐下,再也不想说话了。
陈阳想替我解围,说:“不凡挺厉害的,能自己开公司,比我强多了。”
可没人接他的话,大家又把注意力转回到了李建国他们身上。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就像个局外人,坐在角落里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同学们互相吹捧,互相交换联系方式,看着他们为了一点利益争得面红耳赤,看着他们脸上虚伪的笑容。
![]()
我突然觉得有点可笑。我本来以为,同学聚会是为了重温当年的情谊,可没想到,变成了一场攀比大会,一场人脉交换会。
中途我好几次想走,可又觉得这样太扫大家的兴,毕竟是三十年一次的聚会。我只能耐着性子坐着,时不时跟陈阳聊几句,打发时间。
陈阳跟我说,他这次来聚会,是想看看当年暗恋的女生。可那个女生来了之后,一直围着李建国转,根本没正眼看过他。“算了,三十年了,人都变了。” 陈阳叹了口气,“以后再也不来这种聚会了。”
我深有同感。如果早知道是这样,我肯定不会来。
不知不觉,聚会已经接近尾声。大家都喝得差不多了,脸上带着醉意,开始互相道别。
就在这时,班长王浩突然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大家先等一下,有件事我要跟大家宣布。”
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着王浩。
王浩笑了笑,说:“今天是咱们毕业 30 周年同学聚会,能这么圆满地举办,多亏了一位同学的大力支持。这次聚会的场地、餐饮、酒水,还有每个人的纪念礼品,所有费用加起来一共 15 万,都是这位同学全额承包的!”
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哗然。
“15 万?这么多?”
“是谁啊?这么大方?”
“肯定是李总吧?他最有钱了!”
“我觉得是赵强,他在税务局,肯定不差钱!”
大家议论纷纷,都把目光投向了李建国和赵强。李建国笑着摆手,说不是他;赵强也赶紧否认,说自己没这么大手笔。
![]()
张敏站出来,笑着说:“难道是咱们班那位女同学?太低调了吧?”
王浩看着大家疑惑的表情,故意卖了个关子:“大家猜猜是谁?”
大家猜来猜去,没人猜对。
这时,王浩突然指向我这边,大声说:“其实,承包这次聚会所有费用的,就是咱们班的朱不凡同学!”
“轰” 的一声,全场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转过头,惊讶地看着我。那些刚才还对我视而不见的同学,那些刚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