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国平曾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
这份从容,藏在对生活的态度里,不是遗忘过往,而是懂得筛选记忆:
记住那些温暖的好事,为心灵积攒力量;看淡那些无意的错事,给生活留些余地;释怀那些遗憾的往事,让自己轻装前行。
这三点,便是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模样。
01
记住好事,是成熟者的 “心灵储蓄”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盯着阴影,便会忽略阳光;你珍藏美好,日子便会充满暖意。
记住好事,不是刻意回避苦难,而是在琐碎日常中,为心灵积攒对抗风雨的力量。
成熟的人都懂,那些藏在记忆里的温暖,会成为往后人生里的 “光”。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写道:“善良的人,总是记得别人的好。”
他曾在采访中提到,小时候家里穷,冬天没有足够的棉衣,邻居大娘总会悄悄送给他一双棉鞋;上学时买不起书本,老师会把自己的旧书给他用。
这些小事,他记了一辈子,也正因这份对 “好事” 的铭记,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善意,即便经历低谷,也能从记忆中汲取力量,写出打动人心的文字。
记住好事,不是要把过往的温暖挂在嘴边,而是将其化作内心的底气。
是记住朋友在你落魄时的一句鼓励,在你迷茫时多了份勇气;是记住家人在你疲惫时的一碗热汤,在你孤单时多了份慰藉;是记住陌生人在你困境时的一次援手,在你冷漠时多了份柔软。
当心灵装满美好,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会变得温柔,成熟便在这份温柔里慢慢生长。
02
看淡错事,是成熟者的 “情绪智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生活中,总会有做错的事、说错的话,或是遇到别人的失误与冒犯。
不成熟的人,会揪着错误不放,要么自责内耗,要么指责他人,让情绪陷入僵局;
成熟的人,却能学会看淡错事,不纠结、不抱怨,用平和的心态化解矛盾。
孔子曰:“过则勿惮改。”
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错误困住。
北宋名臣吕蒙正,刚任宰相时,有人在背后非议他,甚至当面指责他的不足。
身边人替他不平,想帮他追查非议者,吕蒙正却拦住说:“若知其姓名,便会记在心里,反而成了心结,不如不知道,日子才能清净。”
正是这份 “看淡错事” 的智慧,他从不被外界非议干扰,一心处理政务,最终成为一代贤相,深受百姓爱戴。
看淡错事,不是纵容错误,而是懂得 “事过则翻篇”。
对自己的错,吸取教训便好,不必反复自责;对别人的错,若不是原则问题,便少些计较。
就像走路时不小心踩进泥坑,与其抱怨路滑,不如擦干鞋子继续前行。
成熟的人都明白,情绪是有限的,把精力浪费在纠结错事中,只会错过更多风景,唯有看淡,才能守住内心的平静。
03
释怀往事,是成熟者的 “人生减法”
每个人的过往里,都藏着些遗憾:错过的机会、失去的人、未完成的心愿。
不成熟的人,会把往事当作 “包袱”,背着遗憾前行,让日子越来越沉重;
成熟的人,却能学会释怀往事,放下执念,给人生做 “减法”,让心灵轻装上路。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生命并没有价值,除非你选择它并赋予它价值。没有哪个地方有幸福,除非你为自己带来幸福。”
释怀往事,便是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价值。
作家史铁生年轻时双腿瘫痪,曾一度陷入绝望,甚至怨恨命运的不公。
但随着时间推移,他慢慢释怀:他开始用文字记录生活,在书中与自己对话,最终走出了往事的阴影,写下《我与地坛》这样温暖的作品,治愈了无数人。
释怀往事,不是遗忘,而是与过去和解。
是接受那个 “不够完美” 的自己,不再为曾经的选择后悔;是放下那段 “无法挽回” 的关系,不再为失去的人难过;是正视那些 “未能实现” 的心愿,不再为遗憾纠结。
成熟的人都知道,人生没有回头路,只有放下过往的包袱,才能握住当下的幸福,走向更远的未来。
成熟从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对生活态度的转变:
记住好事,让心灵装满温暖;看淡错事,让情绪保持平和;释怀往事,让人生轻装前行。
这三点,看似简单,却需要我们在岁月里慢慢修炼。
感恩生活中那些温暖的好事,感恩那些教会我们成长的错事,也感恩那些让我们学会释怀的往事。
愿我们都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修炼出这份成熟,不纠结过往,不焦虑未来,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如果你也认同这份成熟的态度,不妨转发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从容与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