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首日,上海网球大师赛赛场上,一名女子在“作妖”。
她多次发出满场都能听到的尖叫声,还不停地站起来以各种姿态扭动。
裁判多次警告无效后,安保人员介入劝阻。
她毫不收敛,还对安保人员竖中指、亮证(身份证和儿子的护照)挑衅,并用英文喊叫“I’m not Chinese”“Don’t touch me”。
![]()
“Get out!”上海旗忠网球中心,全场观众齐声高喊。
全场嘘声中,她被安保人员抬离现场,掌声响彻赛场。
从广西乡间小路的“行政执法证”,到上海网球大师赛的“护照”,两起事件相隔不过数月,却顽固显示了某种思维的存在。
在有些人心中,证件成了她们心中的T权通行证。
侯某某的证件来自体制内亲属,谢某某的证件则链接国际身份。
不同的炫耀路径,同一个目标:用证件碾压规则。
谢某某在外国会亮证吗?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网球是一项全球化运动,其观赛礼仪世界通用;谢某某选择在国际赛事上“亮证”,恰恰说明她深谙国内外“潜规则”的差异。
然而,警方通报显示,谢某某并非外籍人士。
谢某某原籍广东广州,2018年二婚嫁给瑞典人,持有瑞典永居证,而中国国籍未变更。
明明是假洋鬼子,还没喝几年洋墨水,就说自己“not Chinese”,这不是真醉,而是“挟洋自重”。
因为真醉的人,本能会说母语;她全程用英文喊叫,反而透露出异常清醒。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知道如何利用“假身份”。
谢某某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生活,充满了对各种名号的追逐。有报道称,她曾在社交媒体上炫耀孩子的外籍身份。
这种心态,如网友所说:内心越自卑,证件甩得越响。
![]()
两位“亮证姐”表明,在某些人的意识中,“证件”是打破规则的利器。
从她们亮证的娴熟手法,以及嚣张气势,很可能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往往结果都是“得逞”的。
被亮证的,要么唯唯诺诺,要么连证件都没看明白就举了白旗。
“亮证女”与“围观者”构成了共谋关系,“亮证”还常会得到某些加持。
在广西亮证事件中,民警曾深夜上门要求删除视频。这种“灭火”思维,客观上助长了T权意识。
这就进一步鼓励和强化了某些人“亮证”的冲动。
中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直到今天,依然不时上演“暖了外宾,伤了至亲”的戏码。
近期,东北某大学给留学生宿舍装空调,而本校学生却热得汗流浃背,只能走廊、操场打地铺。
重庆某大学因为“设备没到位”,将外国留学生安顿在女生宿舍。
![]()
古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现在是“带证的狗就能畅通无阻”。
这个证可以是本子,也可以是人,证的背后就是人。
从“我爸是李刚”到“我丈夫是消防士”,再到“我有外国护照”,T权符号在变,但内核如一。
有记忆的网友,还记得有个“鱼尾”的梗。
几年前在江西,一驾驶玛莎拉蒂的女子孙某涉嫌醉驾被交警查获。孙某以各种理由不配合吹气检测,此外,孙某多次对民警称“叫yu wei过来”。
最终,在交警“你说出任何人的名字都是在害他”的警告下,“鱼尾”没有现身。
但大伙都明白,“证就是法,人就是法”依然是某些地方的规则。
在一个T权思维仍有土壤的社会结构中,“亮证女”们并非孤例,她们就像白骨精,可以“还魂”多次。
好在形势变化了,面对权力炫耀,公众的反应正在发生变化。
在广西亮证事件中,被亮证的司机最初感到“毛骨悚然”;然而,他没有选择隐忍,而是坚持将视频公开。
从“宝马车主掌掴协警”到连续出现的“亮证女”,民众对T权行为的容忍度正在降低。
上海网球赛场观众齐声喊“Get out”并鼓掌支持安保人员,正是这种意识的集体觉醒。
不合理的“证”遇到了“刺头”,遇到了“Get out”。
法律面前只有公民,没有“证件公民”。
《有的人》里早就预言:想骑在人们头上的,人们会把他摔倒。
民众在觉醒,某些人还做着春秋大梦。
谢某某被安保人员抬出赛场的画面,成为一个意味深长的定格:
她挥舞的证件无力地垂下,而全场的掌声和规则的尊严,在这一刻高高扬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