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是买不起房,而是“卖不起”房了。你没有听错,不是买不起,是卖不起了。
什么叫“卖不起房”?简单来说,就是房子现在跌幅太大,很多买在高位的人,首先首付跌光了。你想卖房可以,但有一个前提,你得先把银行剩下的贷款还清了才行。
举个例子,有朋友前几年290万买的房子,现在跌到了150万。他首付三成90多万,贷款接近200万,这几年总共还了30万,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利息,真正还掉的本金只有10万左右,还欠银行190万。
他想卖掉房子,就算顺利拿到150万的房款,还得掏40多万的现金,才能把贷款结清,办理过户。现在的情况就是:首付跌没了,房贷白还了,卖房还得倒贴。这就是“卖不起房”的真相,听起来很魔幻,但却是很多人正在经历的现实。
更让人揪心的是市场现状:一边是卖房潮,比如广州2025年二手房挂牌量突破了20万套,创了新高;但另一边是成交难,100套挂牌的房子,只有13套能顺利卖掉,成交周期差不多大半年。新房市场也不好过,全国待售的商品房数量超过7.6亿平方米,就算不建新的,也得卖两年多才能清完。
为了把房子卖出去,很多人使出了浑身解数,给看房的人端茶倒水,甚至有人自己混成了房产中介,只为尽早卖掉房子。某书上一搜,全是绝望的呐喊,有惠州的博主直接扬言“房子免费送”,更有甚者,还直接贴钱送房,为的都是尽快把这个“烫手山芋”转出去。这些看似离谱的事,背后全都是无奈。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了。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泡沫破裂后,很多房子变成了负资产。滑雪圣地的公寓从一房难求跌到600块人民币一套都没人要,有些房主还得倒贴钱求接手。为什么?因为持有房子要交固定资产税、物业税,越留越亏,不如趁早割肉。
国内的房主也在面临类似的困境:一方面,月供、物业费的现金流扛不住;另一方面,又怕断供影响征信,没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供养一套房子的成本太高,如果房价继续下跌,房子又卖不掉,每年光养房就要亏掉一大笔钱,这就像持有一个不断贬值、还需要持续投入的资产黑洞。万一断供,后果不堪设想。
2024年全年,全国的法拍房量达到了65.78万套,同比大增51.7%。以前被视为“捡漏”的法拍房,现在也遇冷了,毕竟接手不仅要背贷款,还得交税,更怕接盘就套牢。
更让人焦虑的是,“卖不起”的困局在拖累整个市场链条。想换大房子的改善型购房者,旧房挂半年卖不掉,手里没有现金,只能看着心仪的新房叹气。很多开发商想推行“以旧换新”来卖新房,可客户的旧房子没人要,政策最后就变成了空架子。
以前很多人总说,闭眼买房总能涨,但现在的市场逻辑彻底变了。说到底,卖房难、卖不起,根源就是市场逻辑变了:一方面,限购松绑让大量库存房涌出来了,可出生率低了,老龄化来了,00后、10后的住房需求远不如父辈,供需彻底失衡;另一方面,大家不敢买了。2025年上半年,居民收入涨了5.4%,但财产净收入只涨了2.5%,跑不赢房价的跌幅,“买涨不买跌”的人性,让更多人选择持币观望。
更核心的变化是,房子的属性变了。我说了很多年了,以前掏空6个钱包买房,被视为人生投资,但当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变差,只剩下居住属性和沉重的债务时,“卖不起”的焦虑只会比当年“买不起”更让人无措。毕竟,“买不起”只是没有机会拥有,而“卖不起”是连止损都要倒贴钱,这是一种巨大的困境。
所以,你有闲置的空房吗?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