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自晚清辟为商埠以降,市场繁荣,贸易昌盛,服务业兴旺。除了饭店、旅馆、戏院,就数遍及城里关外的大街小巷的浴室。镇江城区的盆汤巷、浴池巷、堂子巷都因为毗邻澡堂浴室而命名。浴室业供奉的祖师爷是“长寿星”。
![]()
![]()
三十年代的行业索引和镇江浴室启事(网络图片)
截止1924年,向镇江商会注册的浴室有30家,大部分集中在城外。镇江“浴业公所”成立于1913年,经理卢锦堂,在小孟湖办公。1924年,浴业公所迁到清真寺街南,称“德润堂”。
过去每家浴室门口往往都悬挂着一盏大灯笼,上写自家的字号。浴室的名号多以“池”“泉”二字居多。如:小码头的潮岸池、山海泉浴室;戥儿巷的清海泉、德安泉浴室;朝阳楼(京畿路4号)的大兴池(曾一度改名人民路浴室);小街中段的万安池浴室;龙江巷里的第一泉浴室;大西路(335号)的福康泉浴室;大西路杨家巷口的浴德池浴室,宝安新街(30号)的双凤池(后改名中华路浴室);宝塔路(4号)的润泉浴室;电力路的中原浴室;西门桥堍的天一泉(后改名健康浴室)。英租界的二马路还有镇江浴室、西苑浴室,三马路有大光明浴室。盆汤巷原来有个大观园盆汤浴室。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的战机轰炸镇江城,银山门一带的英租界成了重灾区。镇江浴室被炸毁后,苏北路招商东巷口又开设了一家新镇江浴室(文革后翻建改名扬子江浴室)。
此外城里的上河边还有小沧浪浴室;千秋桥街(198号)的新发池(后改名解放浴室);中山路(235号)的中泉浴室;中山路(335号)的甘露浴室;南门大街(123号)的又新泉(后改名南门浴室)。
大兴池浴室于1938年开始增设女子浴室,也是镇江最早的女子沐浴场所。
![]()
![]()
大兴池浴室及其老古董 (网络图片)
镇江人对洗澡情有独钟,到浴室洗澡叫“下澡堂子”,又叫“闹海”。一天忙下来到池子里头泡泡,上来躺躺歇息,称做“水包皮”,“小雅”得赛如神仙。
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唯有二马路的镇江浴室冬天有暖气开放。其它浴室都是在地下设置火道(又称地垄),在头池下面锅堂里的大锅烧热的同时,将大量热气通过地垄传送至堂口,以保持室内温度。头池和二池供浴客熏蒸或烫脚丫。头池里的烫水将大池子的水带热起来,浴客一般都集中在大池内泡澡。也有的浴客利用大池子里的回声一展歌喉,清唱京剧或扬剧、淮剧段子。在场喝彩助兴的人越多,唱者的兴致就越高。
凉池里除了可以冲澡、歇凉,还有人专门帮助擦背敲背。上来之后随时都有修脚、捏脚、捶腿服务。修完脚后,浴客可再下浴池洗一次,俗称“二把”,不再收钱。
常规浴室设有雅座、共和厅、普通厅等不同座别,内部设施及服务有别,免费供应茶水,铮亮的铜壶、铜头扠竿、滚热的毛巾是堂口的标配。经常有提篮小卖者进入澡堂,兜售香烟、洋火、芝麻糖、瓜子、生熟荸荠、青果橄榄、青萝卜片、甘蔗水、香干、臭干、茶鸡蛋、五香素鸡。堂口的木屐(sæ)声,服务员的吆喝声,敲背捶腿的节奏声宛如一曲环绕四周的交响乐。傍晚时澡堂门口还有各种摊点,炸白果的和卖炕山芋、回炉干、小馄饨、汤圆的应有尽有。
五十年代中叶,浴室业实行“公私合营”。后来,有些浴室的名称都改成了“健康”“健民”“利民”。浴室大门口改设售筹处,传统的“先洗澡后结账”变为“先买票后入浴”。工矿企业为改善职工福利,每月发放澡票,在全市各浴室通用。再后来,很多单位都自建起职工浴室,下澡堂子的人也大幅度减少。
七十年代时,大市口的京江浴室和长江路上的扬子江浴室属于规模较大的国营浴室。到了九十年代,传统的浴室行业被遍及全市的浴场和休闲沐浴中心取而代之,镇江的老浴室已渐行渐远。2014年,大兴池浴室被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