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5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分钟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前推进美育工作的过程中,许多学校仍面临着一些现实的挑战:如何让美育从“软任务”变为“硬指标”,避免流于形式?如何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技艺模仿?如何构建一个连贯的课程体系,而不是零散的活动拼凑?
这些问题,正是当前中小学在特色美育课程建设中普遍遇到的难点。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为学校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该通知确立了“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的核心任务,旨在让美育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地学校是如何探索和实践,让美育课程真正落地生根的呢?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梳理了一系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典型案例,希望能为更多学校提供借鉴和启发。
1
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破解学段衔接难题
一个好的课程体系,是美育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它能确保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年龄和学识的增长而螺旋式上升。
1.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美育课程体系
依托“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该校构建了覆盖小学至高中的一体化美育课程体系,打破学段壁垒,实现审美能力的螺旋式进阶。
(十二年一体化美育课程内容设置总览 图片来源:基础教育课程)
学校以“育德致美,启智日新”为核心价值观,将美育课程纳入“育·新”课程体系,明确“以美培元,因艺术得自由”的课程哲学。
课程结构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类:显性课程包含基础课程,如音乐、美术、书法等国家课程;拓展课程,如合唱、版画、古琴等社团活动;发展课程,如博物馆研学、科技艺术实验等高阶实践。隐性课程则通过校园环境,即功能性与人文性兼具的景观;心理关爱,例如,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科学规范的课程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营造“时时有美育、处处可审美”的氛围。
(美育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结构图,来源:基础教育课程)
在实施路径上,学校按学段精准设计:小学阶段以感官体验为主,通过行走学习、场馆参观激发审美兴趣;初中阶段侧重探究体验,增设中国画、油画等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分析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高中阶段深化创新实践,开设“央美育新科技艺术实验课程”,让学生借助数字工具进行艺术创作。这种“启蒙—进阶—创新”的梯度设计,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实现了目标连贯、内容衔接。
2.湖南株洲第十八中学:"金字塔式"美育课程体系
该校构建了“金字塔式”美育课程体系,兼顾普及与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美育中受益。
塔基(普及层)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油画、雕塑、书法等全方位模块课程,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择,让所有学生能公平地接受美的熏陶;塔中(活动层)面向全体学生,打造艺术社团活动课程,推进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同时面向有一定美术技能的学生,开设写生、馆校共建等实践课程,提供艺术节、拍卖会等平台,培育表现美的具体能力,满足追求美的兴趣和技能需要;塔尖(专业层)面向美术专业生,开设专业培训课程,推进美术教学,实现从基础课程向提升课程、从技法层面向审美层面的转变,为艺术特长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发展平台。
2
深挖本土文化资源
提升课程文化内涵
美育不应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的土壤。将地方特色、非遗文化融入美育,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感受美。
1.阜阳市多所中小学:非遗剪纸浸润式美育
以阜阳剪纸为代表的地方非遗文化,成为这些学校美育的重要资源。阜阳剪纸历史悠久,兼具北方艺术的简练豪放与南方艺术的纤巧细腻,图案中“龙凤呈祥”“五谷丰登”等题材,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课程开发中,学校构建“三维融合”路径:一是融合学科教学,打造常态化育美课堂。语文课堂用剪纸还原《木兰辞》“对镜贴花黄”的场景,数学课堂以剪纸讲解轴对称图形,历史课堂通过剪纸再现古代农耕生活;二是融合综合实践,开辟生活化美育园地。疫情期间组织“剪纸颂英雄”活动,学生创作抗疫主题作品致敬逆行者;春秋游时开展“剪纸遇自然”实践,以山川、花卉为题材设计图案;三是融合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化美育内容。
阜阳市清河小学等学校还特聘省级剪纸传承人入校,设立“剪纸工作室”,每周开展课程教学,将学生优秀作品装裱成校园文化墙,让非遗元素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课程设计注重学段差异:小学低年级以“故事+剪纸”激发兴趣;中年级侧重“技法+模仿”,教授剪、刻、镂空等基础技巧;高年级强调“创作+表达”,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场景,独立完成主题创作。
2.宜兴市丁山小学:陶文化主题美育
在紫砂文化的兴盛地宜兴,丁山小学聚焦基于陶文化的学校课程建设,推动宜兴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校成立“陶娃紫砂研究院”,系统研究紫砂文化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与美学价值。开发《陶娃学紫砂》校本课程,内容涵盖紫砂原料认知、成型工艺、装饰技法、陶艺鉴赏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校打造了“陶娃艺术中心”,内设多个陶艺工作室,配备专业的制陶工具和设备。学生可以在这里学习紫砂制作的全过程,从揉泥、拉坯、塑形到烧制、上釉,亲身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学校还定期举办陶艺作品展览和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此外,学校还经常邀请紫砂陶艺大师进校园,为学生进行指导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大师,感受大师的艺术魅力。
3
创新“浸润式”教学模式
促进学科跨界融合
美是相通的,美育也不应局限在单一的艺术学科内。通过跨界融合和场景化体验,能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发现美、创造美。
1.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浸润式”整合美育课程
该校以“浸润式”理念为核心,通过设计课程场景、强化课程实践、创新课程途径,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美育新样态。
在课程场景设计上,学校以美学作经纬,造就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构建以“百草园”“会呼吸的路”等为代表的具有自然美学精神的课程空间,以“三味书屋”“梦想艺术馆”等为代表的美育课程场馆,以“学校、班级、社团”等为主体的多层级课程体验场,优化“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
在课程实践强化方面,学校采取了“整合”“跨界”“融合”三大策略。“整合”的美育课程,深度挖掘美育课程中相关联的内容,用“整合+拓展”的思路设计美育综合课程,如“走近大师李叔同”“江南”“早安,森林”等几十门艺术综合课程。“跨界”的学科课程,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以“学科+”的方式,建构了“百草园课程群”,包括“园林诗学”“植物的江湖”“春天的诗会”等几十个主题。“融合”的美育活动,根据不同主题设计,如依据四季特色设计“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系列,根据节日课程设计“科学周”“戏剧周”“诗歌节”等系列,按照成长节律设计“成长礼”“毕业礼”等系列。
在课程途径创新上,学校重视课程与社会的关联,构筑社会化的美育平台。建设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完善共研共育机制,让外部世界的资源成为学习的内容,让美育最终向社会回归,真正实现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
2.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闵行第三小学:“五感”实验室美育课程
该校建立“五感”实验室,以一年四季“花”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全方位感受美、体验美。
在听觉实验室“听花坊”,开展“花与诗歌”课程。学生围绕“如何展示古诗词中的花”,开展“读、诵、创、画、演”活动,体悟诗中的情、志、景。看到桃花,孩子们不再只会说“真美啊”,而是情不自禁地吟诵“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听觉实验室一角 来源:上海教育技术装备)
在触觉实验室“花创馆”,孩子们化身植物研究员。围绕“如何向同伴科普植物的特性”,搜集、筛选、编辑素材,开展植物科普宣讲会。通过触摸植物的叶片、花瓣、枝干,感受不同植物的质地和形态,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触觉实验室一角 来源:上海教育技术装备)
在味觉实验室“觅花舍”,小小“校园营养师”学习“花与调味品”课程。在调查、搜集、展示调味品活动中,完成“是否可以采用天然的材料去制作调味品”这一主线任务,让劳动教育从技能习得走向素养养成。学生们尝试用桂花、玫瑰、菊花等花卉制作各种调味品,如桂花糖、玫瑰酱等,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创造的乐趣。
(味觉实验室一角 来源:上海教育技术装备)
在嗅觉实验室“花香谷”,“花卉小使者”制作香薰蜡烛。探究“花与香薰”的关系,将花卉的美丽与香味永久保留下来。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提取花香精油,加入到蜡烛制作材料中,制作出各种造型独特、香气宜人的香薰蜡烛。
(嗅觉实验室一角 来源:上海教育技术装备)
在视觉实验室“花间集”,学生为花卉制作有特色的植物笔记。老师还鼓励孩子们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探寻天然图画。通过观察花卉的颜色、形状、结构,用画笔记录下花卉的美丽瞬间,提高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视觉实验室一角 来源:上海教育技术装备)
4
联动校家社资源
拓展美育实施空间
美育的天地非常广阔,它不应被局限在校园的围墙之内。联动家庭和社会资源,能为美育注入更丰富的内涵。
1.北京市东城区史家教育集团:公共文化资源融合美育
该教育集团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把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作为美育课的实施之地,拓展了美育的实施空间。
学校与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开展研学活动。在博物馆里,学生们可以欣赏到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风格。通过专业讲解员的介绍,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文物和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美术馆里,学生们可以参观各种艺术展览,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学校还会邀请美术馆的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和指导,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
在文化馆里,学生们可以体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做好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工作,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通过与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合作,学校能够获得更多的优质美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美育活动。
5
专家视角:如何让特色美育课程走得更远?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研制(修订)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少淳
美术教育可分为美术取向和教育取向两类。当重点落在美术上时,即为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强调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发展;而重点落在教育上时,则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更注重通过美术实现教育功能,如人格塑造、素养提升等 。美育的真正目的,是对内的自我提升,是增长对美的认知,是健全人格的培养。美育是一种长期、系统的教育,它不是以培养艺术家为目的,而是让人们获得认知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
特色美育课程不能脱离“以美育人”的核心目标,要避免为了特色而盲目追求形式创新。无论是美育+非遗还是美育+数字化,都应聚焦学生审美感知、审美判断、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让特色服务于育人本质,而非单纯追求表面的亮点。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研究创新团队顾问胡知凡
如何在中小学校更好地落实美育?要教会学生美育的基本知识。由于美育是以艺术教育为主体,艺术知识是构成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教会学生欣赏和体验美。自然界中的各种线条、形状、空间、色彩、肌理的元素,以及所蕴含的平衡、对称、节奏、变化等原则,是构成自然美的基础。中小学的艺术课程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体验其中的美感。要教会学生欣赏和体验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往往会反映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反映艺术家或人类的情感、愿望、理想与幻想。中小学的艺术课程应该着重教会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学会了解艺术家眼中的世界,以及像艺术家一样的思考方式,使他们用一种新的目光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要教会他们专项的、专门的艺术特长。艺术教育需要通过眼、手、身体的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感悟到艺术的魅力。中小学的艺术课程还应该教会学生一些技能,发展学生眼、手、身体的协调能力,最终形成终身的艺术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原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原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
新课标推动艺术教育“从有到优”的转变,将艺术教育对象从少数有天赋学生拓展至全体学生。美育是“托举明天”的美育,尽管美育落地面临挑战,但通过有权之士、有识之士和有志之士的共同努力,美育必将取得辉煌成就。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国家教材委员会艺术学召集人彭吉象
美育具有无功利的功利性与无目的的符合目的性,中小学艺术教育应注重普及。义务教育阶段应培养全科艺术教师,如音乐教师兼授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美术教师兼授美术、电影、数字媒体等,以适应新时代美育教育需求。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广大教师要不断加深艺术与科技紧密联系的理解与认识。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小学艺术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专家刘沛
美育是对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和人文素养的培育,而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通过音乐跨学科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欣赏、创作和表演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综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校长派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2025年11月9日—11日我们在西安不见不散,年度盛会,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扫码报名!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科研能力、论文撰写与成果发表专题研修)
来源|综合自网络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