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英语第三人称单数和名词复数形式都有's'?”近日,天府新区七年级英语新教材研讨活动在天府师一举行,区域教研员、各校教师一起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探讨,深入理解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而在近期,区域八年级数学新教材使用培训会、化学、生物跨学科学科实践活动研讨,及“三度四环”校内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示范课也相继举行。
七年级英语、八年级数学
区域新教材落地实践
在英语教研课现场,天府师一王秀华老师进行了一堂听说课示范教学。她将一张温馨的全家福照片作为课堂导入,在师生互动中巧妙地将本课核心句型操练融入对话,展示出“教、学、练”的有机结合。
![]()
李老师与大家探讨《从“新”出发,向“心”而行》专题,剖析了新教材之“新”:新教材的主题选择更具时代性与先进性,语篇类型更为丰富多元,活动设计则更加明确地指向英语核心素养培育。
天府新区初中英语教研员谭记翠老师也带来《中国语境下基于体认语言学的初中英语本体知识理据体系构建》的专题讲座,并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与指导。
![]()
在数学板块,以《2025年义务教育国家修订教材使用》为主题的八年级数学培训会、成都市“常青树计划”乡村学校“专项扶弱”暨成都市刘兵名师工作室研讨的教学盛会也顺利召开,区域数学老师们热情“打卡”天府师一,激烈切磋。数学教研员刘兵评价,这是一次聚焦教学实践的“精准充电”。
沉浸式跨学科实践课
让优秀实践可记录、可传播
以区域教研活动做纽带,将自身教学实践与区域教研需求紧密结合,天府师一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力争把教师成长、课堂提质与学生发展落到实处,也将自身研究作为案例分享给区域同仁。
![]()
化学教师李玉兰遵循“以模型为引、以模型建构为核、以模型应用为本”的理念,带来了沉浸式跨学科实践课《制作模型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她通过“模型+科学史”激趣奠基,帮助学生连接宏观与微观视角,深刻理解物质的组成与构成。随后,老师们从“跨学科融合的深度”“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三个维度切入,既肯定了课堂亮点,也提出了宝贵意见。
新区教科院化学教研员李小龙手把手教老师们“抓重点”。他提醒大家避免“流水账式记录”“重理论轻实践”等常见误区,让抽象的物质结构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而在生物跨学科研讨会上,唐玲老师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分析,“新教材在目标表述上更强调构建模型、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素养导向;在插图选择上更注重概念启蒙而非现象展示;在活动设计上更强调课外实践与跨学科融合”。
老师们认为,本次研讨会不仅提供了“看课、听课、议课、学方法”的平台,跨学科教学实践从尝试走向深化,也让学科融合真正落地课堂,助力学生核心素养成长。
深挖“三度四环”模式
实现课堂质效双重提升
与此同期,天府师一还举行了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语文、数学、英语等7个学科的13位教师,诠释学校倡导的“三度四环”与有效练评的深度融合,将专注度、参与度、活跃度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
![]()
“教-学-练-评不是四个割裂的步骤,而是一个相互嵌入、持续循环的过程。”示范课前,各学科备课组长牵头,骨干教师带头深耕教材,紧扣“有效练评”,反复打磨教学设计。高燕主任强调,这种精益求精的打磨过程,传递了天府师一教师潜心教研、追求卓越的专业态度。
![]()
“虽然天府和锦江、集团的共同备课周周均有,但近期针对区域与备课组长、骨干教师的教研,可谓全景式呈现了‘有效练评’如何让课堂从‘教得精彩’走向‘学得扎实’。”校长杨军表示,教研会“连轴”有强度,也让10-11月成为了内涵发展月、师生成长月,期望大家明白,教育的质量提升并非偶然,就是源于对教材教研的专注深耕与对每个学生的细致关注,这正是天府师一获得同行与家长青睐的核心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