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讯社青海讯(记者 保积来 通讯员 马正俊)湟源峡的深秋,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峡谷两岸层林尽染,黄叶如金,绿水如蓝,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光、拍照打卡。清晨六点半,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西宁北线路车间扎麻隆工区的院子里已经响起了工具碰撞的金属声。工长余敬成仔细清点着机具,“小卫,检查一下捣固机的油位。”他朝着院里喊道,“今天K34+500那段活儿不轻松,得确保机具万无一失”。
![]()
王小卫小跑着过来,手套上还沾着前一天的油污。“工长,油位已经加到正常值。就是这根捣固棒昨天作业时声音有点异常,要不要备用一台”?
余敬成蹲下身,拉动启动绳仔细听了几秒:“声音有点沉闷,今天得备上一根。小卫,你经验丰富,今天这台机器你负责操作。”
王小卫点点头,递过一个保温杯:“工长咱们先把早饭吃了,到现场可没工夫歇”。
两个小时后,双湟线K34+500路段已被阳光染成金色。线路南侧的公路和树林中,陆续有游客停车驻足。而防护网内,工区职工们早已开始了紧张的作业。
“轨距超标0.5毫米。”余敬成跪在轨枕上,眼睛紧盯着轨距尺的刻度,随着嘴角的喃喃自语,在钢轨上用石笔写标记好需养护的位置。
不远处,王小卫正操作着捣固机进行捣固作业,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这里的道砟有点板结,”他朝旁边的工友喊道,“需要多捣固几下。”
防护网外,游客们完全被秋色吸引。“快看,那边的红叶最美!”一个穿着冲锋衣的游客指着峡谷对面。几个摄影爱好者架起三脚架,耐心等待着理想的光线。他们偶尔会注意到网内那些黄色身影,但目光很快又回到绚烂的秋色中。
十一点半,余敬成看了看表:“收工具,回工区吃饭,下午务必把剩下的活干完。”职工们仔细清点好机具,将设备整齐装车。返回工区的路上,大家讨论着上午发现的问题和下午的工作安排。
下午两点半的阳光更加明亮,峡谷里的秋色愈发绚烂。游客比上午更多了,不少人在树林来回走动,寻找最佳拍摄角度。而线路上,职工们已经开始了下午的工作。
“小张,手怎么了?”余敬成注意到职工张大伟手套下的创可贴。
“昨天紧固螺栓时不小心划的,小伤口。”
余敬成从工具包里掏出新的创可贴:“用这个,防水的好点。干我们这行,手上没几道伤口都不算正式上岗。”他的话引来一阵轻笑,但笑声很快被机器的轰鸣声吞没。
随着秋季气温变化大,钢轨应力发生变化,他们需要重新检查上午调整过的区段。“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张大伟核对完记录后报告,“就是K34+510处的水平还有轻微偏差。”
余敬成看了看表:“现在是五点,天窗还有一小时就要结束,我们必须在这之前完成精调”。
当夕阳将峡谷染成橙红色时,游客早已散去。工区职工们仔细清点工具,确认线路状态良好后,登上了返回的工程车。
回工区的车上,没有人说话。有人靠着车窗打盹,有人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树木出神。峡谷的秋色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只有两条被精心养护过的钢轨,在身后笔直地穿过湟源峡的秋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