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线城市的楼市动作特别多,尤其是广州,9月28号这天直接扔了个公积金新政,缴存人跟配偶的公积金,现在能提出来付房子首付了。
不管是现售商品房、二手房,还是配售型保障房、共有产权房,都能用。
甚至老旧小区电梯更新改造,也能提公积金。
![]()
这政策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买房最愁的就是首付,现在公积金能顶上,资金门槛确实降了不少。
往前数几天,9月23号广州还搞了个会,政府、头部房企、行业专家都来了。
会上回顾了今年1-8月的楼市情况,10多家房企还一起倡议“保质、保价、统价”,线上线下同步推“金九银十”的置业优惠。
本来想觉得这只是常规旺季操作,但后来发现,今年跟往年不一样,一线城市全在松限购、加福利,显然是想借“金九银十”拉一把市场。
![]()
一线城市新政“打组合拳”:北京五环外、上海外环外先松绑
一线城市向来是楼市风向标,今年8到9月,北上深一个接一个放限购,动作特别密集。
北京是8月8号先动的,发了个房地产政策调整通知,里面明确说,五环外的购房套数限制取消了。
符合条件的北京居民,五环内最多能买两套房,五环外想买几套就几套,一开始我还觉得五环外偏,没多大影响。
后来查数据才发现,今年1-7月北京新房成交里,五环外占了80%还多,二手房也超50%。
这政策是精准瞄准了成交主力区,不是瞎发力。
![]()
就拿大兴区一个热门楼盘来说,政策前8月上半月才卖15套,政策后下半月直接卖了32套,去化率翻了一倍还多,买的大多是本地刚需和想改善的人。
北京松绑半个月后,上海8月25号就出了“沪六条”。
之前符合条件的上海居民,全市最多买3套房,“沪六条”之后,缴满1年社保的个人或家庭,外环内购房套数能多些,外环外直接不限数量。
更有意思的是,上海外环外跟北京五环外一样,也是成交主力,今年1-7月,外环外新房成交占了全市近八成。
![]()
9月19号青浦区还加了个“人才绿色通道”,社保没满1年的符合条件人才,也能在青浦买新房或二手房,新房价格还比市场价低5%到8%。
不过即便这样,我发现9月上海外环外新房到访量涨了40%,真正成交的却没多少,转化率才15%,大家还是在观望。
深圳的动作更猛,9月5号跟进的政策,比京沪力度大不少。
深户或者在深圳缴满1年社保的非深户,在罗湖、宝安(不含新安街道)这些地方买房,不限套数,盐田、大鹏新区更直接,连购房资格都不用审核了。
![]()
而且深圳不光放开户数限制,还放宽了户籍和社保要求,周边城市工作的人、外来投资者都能进来买。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的李宇嘉说这可能会虹吸环深圳都市圈的客源,后来看数据还真有点,东莞临深的塘厦、凤岗,9月上旬二手房带看量就降了8%。
至于广州,那更是一线城市里的松绑“排头兵”。
从去年下半年取消限价,到今年5月取消限售,7月放宽外籍和港澳台人士购房限制,9月底直接全面取消限购,再加上28号的公积金新政,一套组合拳下来,力度确实最大。
数据也能看出来,今年1-8月广州新房成交同比涨13%,二手房涨17%,500万以内的房子占了75%,都是刚需和改善群体在买。
![]()
“金九”没达预期?优惠再多,大家还是在等什么?
光松限购还不够,一线城市还在金融上发力,帮买房人降成本。
北京在松限购的同时,还调整了公积金政策,首套房贷款结清后,再买二套房能算首套房,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从60万提到100万,首付比例也降了。
这对想改善的人太友好了,比如一个北京家庭买五环外120平米的二套房,总价600万,公积金额度提了之后,贷款利息能少8万左右,可不是小数目。
上海和深圳则在公积金之外,优化了商贷利率定价。
![]()
现在这两个城市的商贷利率,不再区分首套二套,而是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风险定。
上海作为唯一试点房产税的一线城市,还调减了房产税的收取范围和力度。
广州更直接,公积金能直接付首付,新政后首周,公积金提取业务量环比涨了45%,60%都是用来付首付的,可见大家多需要这笔钱。
市场端也没闲着,房企和平台都在推优惠。
广州搞了个“好房焕新季”,持续到10月31号,200多个优质楼盘参与,还有3万、5万、8万的购房优惠券,不少房企还推“以旧换新”“拎包入住”。
![]()
保利在天河的一个楼盘,“以旧换新”最高补10万,9月就卖了52套,同比涨25%。
北京有“惠民购房节”,部分楼盘直降几万到几十万,还能叠加团购优惠、物业费减免,深圳的房产交易平台搞“周年庆”,送旅游礼包、硬装优惠。
但即便政策和优惠这么多,“金九”的表现还是没达到预期。
中指研究院的张化学说“政策边际效应在下降,购房者观望情绪还很浓”,广州中原地产的黄韬也说“一线城市量价差不多到了底部,‘金九’没预想的好”。
![]()
我查了中指研究院的景气指数,9月一线城市才98.5,低于100的荣枯线,这是近6个月第一次。
而且市场分化特别明显,广州天河区新房去化率70%,从化区才35%,北京五环内二手房均价微涨1%,五环外还降了2%。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主要是大家对房价走势没底,而且购买力恢复得慢。
央行三季度的城镇储户问卷显示,想在未来3个月买房的居民才15.2%,比二季度还降了0.8个百分点。
毕竟买房是大事,谁也不想买了之后降价,观望也正常。
![]()
改善型需求挑大梁,住房回归“住”的本质,“银十”能好吗?
虽然“金九”没火,但有个趋势很明显,改善型需求成了楼市的主要动力。
广州房协的专家黄韬说“改善群体购买力相对较高,而且是‘卖一买一’,加一点钱就行,不用担心里程碑波动的风险,是楼市回升的重要动能”。
我看数据也确实如此,今年1-8月一线城市改善型住房(120-144平米)成交占比38%,比去年涨了5个百分点,广州更是达到42%,居一线城市首位。
这些改善群体买的房子,大多是南北通透还带储物间的,占了改善型成交的60%。
![]()
而且广州取消限售后,二手房里“改善置换”的房源占了45%,这些卖旧房子的人,又会去买新房子,形成了“一二手联动”的循环。
这种模式风险确实低,不像投资那样怕跌,毕竟是自己住,换个更舒服的环境,就算房价有小波动,影响也不大。
另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住房越来越回归居住属性,投资属性弱了很多。
黄韬说“现在绝大部分住房已经剥离了投资属性,只有极少数房产还有投资价值”。
克而瑞的数据也能印证,今年一线城市二手房投资客占比才8%,比去年降了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核心区的二手房,92%都是自住用,短期投资(持有1-3年)的才5%。
![]()
投资属性弱了,租房市场也稳定了。
今年9月一线城市平均租金跟去年差不多,北京、上海的租金波动都在2%以内,没有大起大落。
这其实是好事,房子本来就是用来住的,过度投资只会推高房价,让真正想买房住的人买不起。
接下来就是“银十”的国庆中秋黄金周了,不少专家都觉得,政策和优惠叠加小长假,能撬动一波成交。
中指研究院预测,今年国庆期间一线城市新房成交可能达0.95万套,比去年涨18.8%,二手房0.7万套,涨16.7%,主要还是靠外围区域的政策红利。
![]()
但要是“银十”市场还没明显回温,怎么办?多名专家都提到,一线城市可能会进一步放开外地人口购房限制,甚至核心区取消限购。
不过张化学说“挤牙膏式的政策放松不好,不利于大家形成稳定预期,广州全面取消限购的做法值得借鉴”。
毕竟现在限购区域已经很少了,核心区的新房也没多少,全面放开对市场冲击不会大。
对想买房的人来说,现在该怎么办?我觉得还是得理性,别跟风。
![]()
先想清楚自己是刚需还是改善,需要什么样的房子,再看区域,核心区的房子虽然贵,但配套好、抗跌,外围区便宜,但要考虑通勤和未来配套。
而且现在优惠多,能多对比就多对比,比如广州的“好房焕新季”有200多个楼盘,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总的来说,今年“金九银十”,一线城市的楼市政策很给力,但市场恢复还需要时间。
毕竟买房是大事,大家观望也正常。
不过随着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改善型需求持续释放,再加上后续可能的政策调整,相信楼市会慢慢平稳下来,真正服务于想买房住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