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州网)
转自:扬州网
![]()
通讯员 聂淼 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高宝亮 文/图
“以前河边有异味,窗户都不敢开;如今,傍晚在河边散步,迎着凉风,比城里公园还舒服!”傍晚,邗江区公道镇河西村村民王国斌沿着新民引水河亲水平台慢跑,脚下是平整的步道,身旁是摇曳的芦苇,不远处波光粼粼的河面倒映着晚霞。这幅“人在画中游”的场景,正是公道镇省级生态河道建设的生动缩影。
回溯2004年“水美邗江”工程启动之初,公道镇的河道却是另一番模样。那时,全镇不少河道水草堵塞了河床,淤泥混合着垃圾在岸边堆积,坍塌的护坡让泥沙涌入河中……夏秋交替时节,空气中异味弥漫。“那时候别说散步,连晾衣服都得避开河边的风向。”提及过往,柏树村老党员杨德宽记忆犹新。
![]()
“治水不能‘一刀切’,得照着水利部门的标准,结合每条河的实际情况来。”公道镇定下“一河一策”的攻坚思路,一场生态河道建设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清淤“换血”是第一步。专业施工队带着挖掘机、清淤船进驻各村,对河道里的倒伏杂树、漂浮垃圾进行清理,再用泥浆泵将沉积淤泥逐一清除。为了让河水“活”起来,施工队特意打通水系,引入清澈的邵伯湖水。汩汩清水流入整治一新的河道,村民们站在岸边拍手叫好。
水活了,还要让岸绿起来、美起来。针对护坡坍塌的问题,施工队重建护坡,既稳固了河岸,又为植物生长留出空间;在岸边补植垂柳、紫薇等苗木,铺设连片草坪,还在重点河道旁修建亲水平台,木质栈道延伸至河面,村民们站在台上就能触摸到清凉的河水。“以前河边都是烂泥地,现在有了草坪和步道,孙子经常拉着我来喂小鱼。”在柏树村引水河边,村民李女士望着岸边嬉戏的孩童笑着说。
如今的引水河,不仅成为省级生态河道,还被市水利局评为“最美河道”,成为城市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
为了守住这份“生态景观”,公道镇组建了“专业人员+党员志愿者”的守护队伍,建立了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管护不缺位。72岁的杨德宽主动请缨,牵头成立护河巡河队,带着4名退休老人扛起了巡河责任。每月一次的常规巡河,他们沿着河道边走边干,发现垃圾及时清理,遇到排污苗头立刻上报;要是遇上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巡河次数就会加密,生怕雨水冲垮护坡、带入垃圾。“只要河水干净,我们多走几步不算啥。”杨德宽言谈间满是对河道水质的牵挂。
如今,公道镇河道已焕然一新:共建成34条省级生态河道,总长69公里,6个“幸福河湖”波平如镜,新民引水河等“最美河道”串起全镇的水生态脉络。傍晚时分,河面水鸟翻飞,轻风徐来,新民引水河岸边满是休闲的村民,有人在亲水平台聊天,有人沿着步道慢跑,夕阳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宛如一幅流动的“梦里水乡”图。
“现在的河塘水环境,就是公道版的‘小九寨沟’,到河边转一圈,心里的烦心事都没了!”王国斌的感慨道出了公道镇人的共同心声。
责任编辑:刘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