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文脉绵长。
10月1日,
在这喜迎国庆的美好日子里,
游客市民相聚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共同见证当天“烟火南昌 市井西湖”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提升暨周边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项目
落成揭牌。
![]()
五座雕饰精美仿古民楼落成
作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的关键节点,五座气势恢宏、雕饰精美的仿古民楼在各条街道主入口(船山路接中山路和孺子路口、珠宝街、带子街、棉花街)正式落成。
这五座民楼不仅成为了街区崭新的视觉焦点和城市文化地标,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向市民和游客无声地诉说着“江右商帮”的辉煌历史与南昌深厚的商业文明。新建成的民楼严格遵循明清时期官式建筑法度,根据各条街道宽度不同,采用单间二柱三楼形制、三间四柱三楼及三间四柱五楼的规格形制,规模宏大,庄重典雅。整体以优质石材和木材为主体结构,斗拱层叠,飞檐翘角,展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力与美。民楼正中央悬挂着“船山路”“珠宝街”“带子街”“棉花街”鎏金大字的匾额,笔力雄浑,气度非凡。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民楼上遍布的精美石雕和木雕。雕刻内容取材于传统建筑纹饰,如祥云卷草、狮形龙纹等,每一幅画面都栩栩如生,堪称一件大型的公共艺术品。在夜间,精心设计的灯光系统将点亮民楼,使其在夜色中更显璀璨夺目,与街区内灯火通明的古街老巷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一幅迷人的洪城夜景图。
![]()
![]()
文化点睛,承载历史与精神
这五座民楼绝非简单的“大门”,它是一座有灵魂的文化符号。
其设计灵感源于作为江西会馆辉煌的万寿宫。明清时期,江西商人(史称“江右商帮”)足迹遍及天下,他们所到之处必建万寿宫,作为联谊乡谊、商业议事的场所。这五座新建民楼,正是对那种“敢为人先、诚信为本、合作共赢”的江右商帮精神的现代呼应。
五座民楼石柱上雕刻了精美的楹联,如船山路交孺子路口处民楼左右石柱雕刻“名非天造”“必从其实”,船山路交中山路路口处民楼左右石柱雕刻“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以哲言名句彰显城市性格。棉花街处民楼左右石柱雕刻“棉暖千家”“花开万象”,带子街处民楼左右石柱雕刻“带笑和风兴巷陌”“子衿生气重文房”,珠宝街处民楼左右石柱雕刻“烟火南昌”“市井西湖”,以嵌字联或民俗联的形式彰显街道文化。
民楼的落成,清晰地界定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范围,强化了街区的仪式感和进入感。当游客穿过 民楼 ,仿佛完成了一次从现代都市到历史街区的“时空转换”,能更沉浸地体验街区内的铁柱万寿宫、古老街巷、传统商铺和非遗文化。
![]()
![]()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周边改造全面竣工
西湖区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万寿宫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在船山路、珠宝街、棉花街、带子街、船山路与中山路口分别建设一座民楼,在珠宝街建设一座拱门,融入赣派建筑元素和南昌独有的文化符号,与万寿宫历史风貌相契合,形成全新的游览体验。这一改造,不仅是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扩容后的“新门户”,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桥”。
记者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看到,周边提升改造工程已全部完工,改造区域已全面开放,五座赣派风格民楼与一座特色拱门正式亮相。
据统计,今年1—8月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此次改造将进一步助力景区承接客流、激活消费,为南昌文旅品牌建设注入新活力。预计今年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游客将突破3000万人次,南昌城市会客厅的定位愈加凸显。
以硬件提级、管理提标、
文化提位为支撑,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必将以崭新姿态,
让更多人在这里
读懂南昌的历史文化和城市魅力。
来源:洪观新闻记者 万晓霞/文 杨紫韬/图、视频
编辑:姚西林 二审:刘培堃 终审:毛学文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nc_fabu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