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泰州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2025-2035年)》(公众意见征询)的规划批前公示。
![]()
根据公告
一、规划范围:
东至海陵北路,西至卤汀河,南至站前快速路,北至北侧河边界,面积8.27公顷。
![]()
二、历史文化价值综述:
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泰州北部地区发展的见证之地
因水而生、临水而居,是江淮水乡特色格局的典型代表
因渔而兴、以渔成市,是明清市井气息浓郁的商贸集散地
海陵古村、青砖黛瓦,是里下河传统村落风貌的展现之地
三、功能定位
文化复兴——渔村市井开放活态体验区
民生改善——品质生活宜居宜游幸福地
依托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历史文脉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传承泰州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传统生活街区特色,集传统居住、文化体验、特色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功能街区。
四、功能结构
规划构建“一轴两带五片区”的功能结构:
“一轴”——渔行保护发展轴,
依托街区生活性主街渔行大街形成保护发展轴线。
“两带”——夹河文化体验带、滨河景观带依托夹河及两侧传统风貌街巷板桥河下—砖桥河下、板桥河东—砖桥河东形成夹河文化体验带;依托卤汀河及街区周边的水系景观形成滨河景观带。
“五片区”——传统文化传承区、水村生活展示区、禅修养心体验区、渔村生态休闲区、静雅居民生活区。
![]()
五、保护对象
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对象包括四大类,分别为整体格局、特色建筑要素、特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体格局:保护四面环水,以渔行大街、夹河为水陆带状骨架的空间格局和里下河传统水村肌理;保护以清末民初“泰式民居”风貌为特色的里下河传统水村风貌;保护传统风貌街巷16条。
特色建筑要素:保护市级文保单位11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处、历史建筑11处、传统民居21处。特色环境要素:保护历史河道2条、古桥3座、古树1棵,河埠头、码头6处。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技艺、民俗节庆、民间文艺、民间信仰、民风习俗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与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
六、保护范围及保护控制要求
1、核心保护范围南至原砖桥位置南侧,北至中茅山宫以北,东至村庄东侧建筑边界,西至中茅山宫以西,面积2.78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的保护控制要求如下:
(1)核心保护范围为法定保护界线,应严格保护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
(2)对核心保护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及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本身及其环境均要按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泰州市有关规定进行保护修缮。
(3)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新建建筑严格控制布局、体量、高度、色彩等,体现传统建筑风貌。
2、建设控制地带规划范围内,除核心保护范围以外的区域,面积5.49公顷。建设控制地带的保护控制要求如下:
(1)现有建筑物、构筑物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有严重冲突的,应当进行整治改善,逐步恢复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各类建设活动不得对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坏性影响。
(2)各类建设应严格控制,对需新、改、扩建的建筑必须在建筑高度、体量、饰面材料以及建筑色彩、尺度、比例上与传统建筑风貌协调。
图文来源: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
综合编辑:泰州百晓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