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
![]()
红色文化艺术展
项目背景:从节日到课程的生长点
近期,孩子们对满街红旗和“祖国妈妈过生日”话题兴趣浓厚,“我们可以怎样为祖国妈妈庆祝生日呢?”这一问题点燃其热情。基于此,一场由孩子主导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为国庆节拉开帷幕。他们化身小小发现家,用画笔、巧手和创意,将“中国的厉害和美丽”凝聚成精彩作品,最终共同策划一场“红色艺术微展”,以童心为祖国献上生日贺礼。
项目信息卡
![]()
项目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问题的启动与策划
核心问题: 我们以前办过展览,这次怎样办一个让大小朋友都惊叹的国庆艺术展呢?
解决策略:
项目启动阶段,教师扮演“引导者”与“支架搭建者”角色,通过对比往年幼儿园画展和课程成果影像资料创设认知冲突,孩子们在观察讨论中意识到设计一场好展览并不简单。
![]()
—入项活动:了解画展—
![]()
以前展览照片里,画挂得高低错落像楼梯。
![]()
没错!这样错开,让人不知先看哪幅,真有趣!而且每幅画都有“专属位置”。咦,这幅画下面还有字?
![]()
![]()
![]()
那是画的“身份证”,能说明画的名字和作者。
![]()
我们布展也这样,如果旁边有人介绍就更好了!
![]()
![]()
阶段小结
借助“KWL表格”,孩子们分享已知经验并提出奇思妙想,如“我想知道怎么挂画才最美”“怎么能让来看的人听懂画里的故事”。老师梳理问题,让孩子们明白一场好展览如同搭积木,要搭好“主题、作品、布置、讲解”,探索蓝图就此展开。
![]()
第二阶段:探索与实践
核心问题:展览需要做很多事情,我们小朋友怎么分工合作,才能把展览办得又热闹又漂亮呢?
![]()
面对“展览事情多,怎么办”的难题,教师没有直接给答案,而是引导孩子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他们把所有要做的事都列了出来并热烈讨论,最终将类型进行划分了三个核心小组:红色作品组、设计布展组、宣传解说组。
红色作品组
驱动问题一:国庆节需要展览什么作品才算是“红色”?
面对这一核心问题,孩子们在讨论、调查和整合前经验中提出“红色是英雄的颜色”“是国旗的颜色”。最终将“红色”的内涵从革命精神,拓展到团结的56个民族、文化的璀璨(京剧、国画、国宝)、强大的科技(科技作品)等,这一过程,让展览内容真正源于儿童对“爱国”的多元化、童趣化理解。
![]()
![]()
![]()
![]()
![]()
![]()
![]()
![]()
![]()
![]()
![]()
![]()
![]()
设计布展组
驱动问题二:展览布置在哪里才能让大家都看到?
孩子们行动起来,他们手持纸笔,走遍幼儿园的走廊、大厅、多功能室等公共区域,认真地进行勘察与比较分析,热烈讨论着每个地方的“优点”和“隐患”。
![]()
![]()
![]()
![]()
![]()
![]()
![]()
![]()
“大厅十分宽敞,可小朋友来回走动时会不会碰到作品呢?”
![]()
“走廊是大家每天的必经之路,肯定能被看到,但地方有点狭窄,这该如何解决呢?”
![]()
![]()
![]()
大厅的一部分也可以,这样就避免了被别人破坏。
![]()
这样也不好,我们还要制定观看规则,还要有人执勤守卫才行吧。
![]()
![]()
![]()
最终,经过集体投票,孩子们选定幼儿园大厅的内侧作为核心展区,理由是“这里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他们还共同制定了“眼看手勿动”的参观公约,成功解决了空间与安全问题,确保展览能让所有人看到。
驱动问题三:怎么把作品摆得既整齐又酷?
面对形态各异的作品,孩子们遇到难题,如立体手工作品会挡住后面的画、蛋糕放置位置难定。教师引导他们画设计图,很快有孩子发现“高的放后面,矮的放前面,像排队一样”,此“排队法”成最初原则。接着,他们用积木和物品实物模拟,发现全“排队”太单调。
![]()
![]()
于是,“组合法” 被提出来:“可以把英雄故事和水墨画放一起,变成一个‘英雄角’!”他们还用黏土自制小展台,把小型粘土作品垫高,创造了层次感。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将两个生日蛋糕作为视觉中心,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宣传解说组
驱动问题四:如何设计一张邀请函,让它能“开口说话”,吸引大家都想来看?
设计邀请函时,孩子们回顾红色作品(如中国画、民族服饰、红色故事等),讨论“什么图案最能代表展览”。随后,他们提议用国庆元素制作邀请函,并共同决定添加展览名称、时间和地点等关键信息,实现从“图画”到“信息载体”的升华。
![]()
![]()
![]()
![]()
![]()
驱动问题五:怎样把邀请函送到客人手中,才能确保他们收到我们的心意?
孩子们讨论后,提出可以“放在门卫室自己拿”和“亲自送”的方式,但很快他们否决了自己拿的方式,自发组成“小信使团”,并练习了礼貌的邀请用语:“您好,我们举办了国庆小展览,诚挚邀请您来参观。”
![]()
![]()
![]()
驱动问题六:解说员不只是背诵,怎样才能把本次展览讲得吸引更多人观看?
孩子们围着作品发言,有的要介绍祖国妈妈76岁,有的要逐个介绍作品,还有的想介绍作品详细做法。教师协助他们将零散语言整理成有个人特色的“故事线索”。接着,经集体评议,选出“最大方、声音最响亮”的小朋友主讲,其他孩子补充,形成“主解说 + 后备队员”协作模式。
![]()
![]()
![]()
![]()
![]()
第三阶段:成果与展示
![]()
![]()
![]()
![]()
![]()
幼儿成为展览“小主人”,自由结伴,有的绘制分发邀请函,有的演练讲述作品故事。筹备与开展中,孩子们成功举办“红色艺术微展览”,在真实任务里循环经历分工、协作、解决问题,实现从“小艺术家”到“小策展人”“小解说家”的蜕变,体验集体荣誉感与项目成功的喜悦。
项目反思
本次“红色艺术微展”PBL项目以儿童对“红色”文化的符号化认知为起点,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支持幼儿自主完成分组合作、实地勘展、创意布展、宣传讲解全过程。教师适时“放手”,赋予幼儿决策权,幼儿在解决问题、审美表达与团队协作方面能力远超预期。项目尾声,师幼用K-W-L表格回顾,深化学习反思。实践证明,本次活动有效浸润红色文化,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深度学习旅程,为后续PBL活动提供经验,真正的教育源于信任与赋能。
![]()
来源:广元市树人幼儿园
图片/视频:各班级教师、赵小勤
编 辑:陈 琳
初 审:任茂琳
复 审:冉婷婷
终 审:梁雪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