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桂冠金奖——吴作人比利时岁月作品与文献系列展(第一期)”开展见面会在苏州吴作人艺术馆举行。此次展览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吴作人艺术馆承办,苏州市名人馆协办,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支持。该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
![]()
展览现场
20世纪30年代,吴作人从巴黎转赴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深造。此次展览共展出百余件吴作人的作品与文献资料,正是这段历史的珍贵注脚。
泛黄的手稿、工整的课堂笔记、习作中的炭笔线条,以及那件象征求学硕果,并被授予“桂冠”称号的油画作品《男人体》,共同勾勒出一位年轻艺术家在异国文化中的攀登轨迹。尤为难得的是,这些跨越近一个世纪的资料,历经战火与动荡,仍能幸存至今,使得我们窥见早期中国留学生在接受西方教育时的思维路径:既有对技法的吸纳,也有以东方视角对异质文化的审慎抉择。
![]()
![]()
![]()
展览现场
“这是一次学术性很强的展览,不仅展示了吴作人的创作和成就,更展示了他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深造,将西方可取的艺术教学制度、方法和观念带回国内的探索。”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说。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郭红梅从艺术传播角度表示:“吴作人艺术馆举办的这次展览是个人艺术馆展览的典范——持续立足馆藏,深入进行个案研究。更难得的是,他们将专业的学术研究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吴作人学习油画的目的是将它带回祖国,这种想法决定了徐悲鸿、吴作人这样的人必然成为民族责任的承担者。”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吴宁表示。
据此次展览的策展人、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吴作人艺术馆副馆长陶鎏霞介绍,该展览系吴作人比利时岁月作品与文献系列展览的首期,后续还计划推出第二期和第三期。围绕此次展览,吴作人艺术馆还策划了一系列配套的公共教育活动。除了当天下午的讲座外,还有以“吴作人的学院桂冠奖作品《男人体》分析”“吴作人与留欧艺术学生”为主题的两场讲座。
![]()
“艺为人生”美育课现场
当天下午,“艺为人生”美育课“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的学制与传统”专题讲座在吴作人艺术馆开讲,朱青生与吴宁围绕主题展开对谈。讲座通过对吴作人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情况的考证,为研究中国引进写实方法、现实主义观念和至今采用的学院教育、评价和方法溯源提供参考。
据悉,本展览将持续至2026年4月12日。
部分展出作品
![]()
《画室内》(巴思天画室) 吴作人 布面油画 1934年
![]()
《静物》(个人画室第一张习作) 吴作人 布面油画 1932年
![]()
《男人体》(金奖)吴作人 布面油画 1931年
![]()
巴思天赠送吴作人的《女画家肖像》 布面油彩 1930年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殷 铄、刘根源
校对 | 安亚静
初审 | 殷 铄
复审 | 冯知军
终审 | 陈 明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6年出版43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58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