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孙淑玉 通讯员 李成修 马瑾
轻风拂面时,有人却被涕泪交加缠上;美食上桌时,有人却因红疹频发难享口福……如果你也常遇这些场景,或许正被过敏“盯上”。本期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医在身边”栏目邀请烟台毓璜顶医院变态反应科邢海燕副主任医师,一起拆穿过敏的“小秘密”,学会和它和平相处。
过敏不是“体质弱”,而是免疫系统“敌我不分”的过度防卫战。那些原本无害的物质(比如花粉、尘螨、牛奶),被免疫系统误判为“敌人”,进而发起猛烈攻击,引发各种不适;而这些被“错怪”的物质,就是我们常说的过敏原。
过敏原藏在哪?这些“导火索”要警惕
过敏原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主要通过吸入、食入、接触、注射4种方式“发难”,常见类型可分为4类:
吸入性过敏原:过敏人群的“隐形刺客”,其中花粉更是季节性过敏的“头号公敌”——春季树木花粉、夏季禾本科花粉、秋季杂草花粉,轮番引发不适;还有藏在床褥、沙发、地毯缝隙里的尘螨,卫生间、地下室等潮湿角落滋生的霉菌,以及猫狗等宠物脱落的毛发、皮屑,甚至它们的唾液,都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食入性过敏原:多藏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有牛奶、鸡蛋、小麦、花生、坚果、大豆、鱼类、贝类,过敏体质人群需重点留意。
接触性过敏原:接触皮肤就可能引发反应,比如金属饰品、化妆品、染发剂,还有医用乳胶等。
注入性过敏原:多为“突发诱因”,比如青霉素、头孢类注射药物,以及蜜蜂、黄蜂等昆虫的蛰咬。
![]()
邢海燕(右)为患者解读治疗方案
过敏症状有轻有重,从局部到全身都可能“中招”
过敏反应没有“固定套路”,症状可轻可重,轻则局部不适,重则危及生命,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呼吸道:最常见的是过敏性鼻炎(鼻塞、流涕、打喷嚏、鼻痒)和过敏性哮喘(咳嗽、喘息、胸闷、呼吸困难),二者常同时出现,被称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眼部:眼睛红肿、发痒、忍不住流泪,尤其花粉季容易发作。皮肤:长出风团、丘疹或红斑,伴随明显瘙痒,越抓越难受。消化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由食物过敏引发。严重过敏反应:最危险的“警报”,发作快、进展急,可能出现皮肤潮红、喉咙发紧、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血压骤降、头晕、意识丧失,一旦出现需立即急救。
四步科学管理过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掌控”
对付过敏不用慌,掌握“识别-回避-治疗-脱敏”4步,就能从容应对:
精准识别:锁定过敏原“元凶”。不要凭“经验判断”,需结合症状+专业检测——比如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血液特异性IgE检测,或在医生指导下做过敏原激发试验,精准找到让你过敏的物质。
主动回避:减少接触是关键。这是预防过敏最直接的方法:尘螨过敏者定期清洗、暴晒床品;花粉季尽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护目镜;食物过敏者严格忌口,吃饭前看清食材表;接触性过敏者避开可疑饰品、化妆品。
对症治疗:药物帮你控症状。症状发作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缓解:抗组胺药能减轻瘙痒、流涕等轻中度症状;激素可控制严重的皮肤或呼吸道反应;而肾上腺素是抢救严重过敏反应的“救命药”,过敏高危人群需遵医嘱备好。
对因治疗:脱敏治疗能“治本”。这是目前唯一可能改变过敏疾病进程的方法,适合尘螨、花粉等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或哮喘。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提取物的剂量,让免疫系统慢慢“适应”过敏原,从“过度攻击”变成“坦然接受”,最终减轻甚至控制症状。虽然疗程要3-5年,却能实现长期有效,避免症状反复。
如果发现自己或家人频繁出现过敏症状,别硬扛、别乱用药,及时到正规医院变态反应科(过敏科)找专业医生,做科学诊断和治疗,就能摆脱过敏困扰,安心享受每一个季节、每一顿美食。
![]()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