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薛源
不到两岁的娃,却得了八次肺炎,次次住院,备受高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折磨,却一直找不到明确病因。直到最近,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为他做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时,终于“破案”——本应该“各走各路”的食管和气管却连通了,食物或消化液经常“走岔路”到气管,引起反复肺炎。武汉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已联手为果果成功实施手术,修补了瘘口。11月3日,孩子康复出院。
![]()
果果出院前,专家到病房看望果果(通讯员张祖国 摄)
病因成谜:
一岁多的娃反复肺炎8次
“孩子肺炎反反复复,我们一直以为是体质弱。”果果(化名)家住湖北某地,妈妈无奈地说,自果果5个月大起,全家人的生活就围着医院转。孩子总在病,次次都是肺炎,出院后没几天又复发了。最严重时,孩子因呼吸衰竭进了重症监护室,把一家人吓得够呛。为了找到病因,他们跑遍了省内大医院,病历和影像片攒了厚厚一摞,却总是失望而归。
半个月前,果果因为肺炎又住进了当地医院。在医生的建议下,父母带着果果还有一沓厚厚的检查资料,找到了武汉儿童医院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陆小霞教授。看着果果父母期待的眼神,陆小霞教授询问了孩子的病史,仔细查看了以往所有影像检查资料,并请放射影像科主任彭雪华一起阅片讨论。
“1岁11个月因‘肺炎’住院八次,这肯定不是普通的肺炎。”陆小霞分析道,“孩子的部分肺部有特殊变化表现,孩子肺炎总是集中在右肺上叶后段和双下叶背部,而且可见磨玻璃影,支气管壁增厚,部分肺组织可见蜂窝样改变。这些征象提示肺部改变为间质性病变。简单地说,就是肺部组织受到长期刺激后出现了一些纤维化的迹象。”她解释,间质性肺炎原因很多,对于儿童来说,反复的隐性吸入,比如因为吞咽问题或胃食管反流,导致少量食物或胃液进入肺部,是一个需要重点排查的常见因素。
“破案”关键:
支气管镜找到隐蔽“漏洞”
为明确诊断,10月17日,医疗团队为果果安排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艳丽将直径仅2.8毫米的超细电子支气管镜,经果果鼻腔缓缓探入气道,细致排查。当镜头行进至气管上端、距声门约2厘米处时,一个微小的凹陷褶皱引起了王艳丽的注意。
她将支气管镜小心探入,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支气管镜竟通过这个“凹陷”,进入了食管!
孩子老爱发生肺炎的根源明确了:“食管气管瘘”,即食管与气管之间存在异常通道,是一种由胚胎发育异常导致的疾病。
“正常的食道和气道应该是完全分隔的,食物和水在吞咽进入食道时,气道就会封闭起来,保证空气和食物‘各走各路’,避免呛咳。”王艳丽解释,而孩子的食管和气管是连通的,如同非法的“近路”,使食物误入气管和肺部,引发感染。
既然有“漏洞”,为什么孩子呛咳症状不明显呢?王艳丽分析,果果的情况较为特殊,他的气道瘘口位置高于食管瘘口,如果孩子进食后保持站立位时,不太会发生呛咳。
但一旦改变体位转为平躺,食管内积存的液体如唾液、反流的胃液,或是未能完全咽下的水和食物,这些带有细菌的液体就可能悄无声息地经瘘口“滴入”位置更高的气管瘘口,进而进入支气管和肺部。而且,由于孩子瘘口位置隐蔽,稍不留意就容易被漏诊。
“补漏”成功:
多学科协作手术解决病根
确诊后,果果被迅速转入该院心胸外科准备手术。医务部随即组织呼吸内科、心胸外科及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会诊,鉴于瘘口位置较高,通过颈部小切口即可“补漏”。
术中,借助支气管镜再次精确定位瘘管位置后,心胸外科手术团队经患儿颈部小切口,仔细分离气管与食管间的粘连组织,逐一缝合瘘口,在完整保留气道和食管结构的同时,也避免了周围重要血管与神经的损伤。
![]()
果果手术中(心胸外科供图)
孩子术后转入心胸外科监护室,术后护理是食管气管瘘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其间,因其气道分泌物较多,医护人员细心照顾,帮他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防肺部感染,在他们的密切监护下,孩子最后成功脱离了呼吸机;术后一段时间,果果需要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医护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与营养液温度,以减少对其消化道的刺激,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及时排查出血、瘘口复发等风险。
术后一周,果果复查食道造影检查,恢复顺利,拔除胃管后逐渐经口进食。困扰果果的肺炎问题,终于得到彻底地解决!
果果父母说,“知道结果后,我们是又心疼又庆幸。一想到孩子之前遭了那么多罪,就心疼得不行;但好在终于找到了病根,我们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慈善救助:
让小家庭重拾生活信心
出院前,陆小霞医生与呼吸内科护士长李文清等人一同前往探望果果,他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望向大家,面色红润。“小家伙明显长‘好’了呀!”陆小霞医生逗着果果。
![]()
出院前,呼吸内科、心胸外科医护和社会服务部等工作人员看望果果(通讯员张祖国 摄)
孩子的顺利康复,给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带来了希望。过去一年半里,因反复住院治疗肺炎,家里的积蓄几乎耗尽。面对后续治疗费用,果果父母不得不发起爱心筹款。李文清护士长得知后,不仅积极帮助扩散求助信息,还第一时间联系了医院的社会服务部。
在社会服务部医务社工的帮助下,果果家成功申请了武汉儿童医院、湖北省慈善总会的“阳光宝宝”救助基金和“武汉儿童医院紧急医疗救助项目”,顺利渡过难关。更让果果父母感动的是,医院还为他们申请了该院“微慈善”项目中的“爱心餐”,每天都有热腾腾的免费饭菜送到病房。
“各位医生、护士长不仅救了孩子的命,还关爱温暖了我们家庭,他们不仅是孩子健康的守护者,更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果果家长出院前,还送来一封“超长加大版”感谢信,致谢全体医护。
“祝福孩子以后健健康康,越来越好!”医务人员为果果送上祝福。
重获健康:
呼吸内镜“破译”儿童呼吸道畸形
陆小霞提醒,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复杂,家长一旦发现类似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有条件的医院就诊,必要时通过支气管镜检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诊治。以果果为例,正是由于及时确诊,他才得以康复,未来能和正常孩子一样成长,也避免了肺纤维化等不可逆损伤。
“儿童呼吸道畸形如同孩子体内的‘复杂暗道’,要‘破译’它,需要多学科协作与长期管理。”陆小霞介绍,依托呼吸内镜平台,背靠多学科的强大合力,武汉儿童医院构建了早期识别、精准诊断与系统干预的集成技术体系,形成闭环诊疗管理体系,让孩子们重获健康呼吸。
据悉,这一创新项目不仅突破了临床治疗瓶颈,还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技术体系,未来可同质化输出至基层医疗机构,从而降低患者外转率、减轻家庭负担,惠及更多儿童。该项目入选武汉市首批“强基技术”名单。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