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OL 3610
国庆出行高峰将至,对于许多特殊需求家庭来说,旅程不仅是轻松游玩,更是孩子走向广阔天地的重要一课。
然而,孩子情绪失控、身体不适,乃至走失等意外风险,都可能让出行充满挑战。
我们与几位常年带孩子远行的父母聊了聊,将他们积攒的经验与智慧,凝聚成了这份节假日出行指南,分享给各位家长——
整理 | Kido
编辑 | Zoey
图 | 网络
![]()
出门先放下“玻璃心”
三宝妈妈认为,要平安远行,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平复自己和孩子的焦虑。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才能应对旅途中各种突发情况。
三宝妈妈是双胞胎兄弟轩轩和辕辕的母亲,轩辕患有自闭症伴随重度发育迟缓,弟弟则是nt孩子。从轩辕两岁起,她就坚持每年带孩子们出门旅行。
早期,兄弟俩社交问题极为突出,在户外一看到其他小朋友就闹着走,家门口来外人就哭。
在无数次“出师不利”后,三宝妈妈总结出了她的出行原则:“带自闭症孩子出门就不能玻璃心,没事干嘛精神内耗自己!”
![]()
在一次候车室排队检票时,轩辕最喜欢的液体沙漏不慎摔碎,孩子当场情绪崩溃,而火车即将启动。
在这“惊险10分钟”里,三宝妈妈没有空泛劝慰,而是立即采取行动:
安全优先,抱住孩子防止受伤或乱跑走丢;
满足具体需求,立刻承诺“回家妈妈就给你买,买一个更大更漂亮的”;
最后转移注意力,把孩子连拖带拽上了火车后,立即打开手机购物页面,让孩子挑选颜色,用“选颜色”和“下单”的动作冲淡失去沙漏的悲伤。
面对孩子“啥时候买?几天是多久?”的无数追问,她耐心一遍一遍解释快递和时间的概念,直到孩子的不满情绪被期待所取代。
如果说三宝妈妈的经验是关于处理突发后果,那么淘淘妈则致力于解决焦虑根源。
![]()
淘淘是一名对环境变化极度敏感的孩子,任何脱离日常作息的活动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情绪问题。对他而言,旅行最大的风险在于对陌生环境和流程的“未知”。
淘淘妈的应对方式是:将这种未知彻底分解、可视化。
第一次坐飞机去外地,淘淘妈提前一个月就开始了密集的预习工作。她为淘淘量身定制了一套视觉社会故事,内容涵盖去机场要做什么、怎么过安检、飞机上应该保持安静等每一个流程。
她甚至在家里用椅子排成一排模拟飞机座椅,用玩具箱模拟安检流程,让淘淘多次练习。
这种情景预演和视觉支持,将高风险、不可预测的公共场合流程分解成一个个清晰、可控的步骤,大幅降低了孩子因焦虑诱发的情绪失控。
![]()
在旅行中干预
当孩子能够在旅途中保持基本稳定后,旅行对于谱系孩子的意义便开始了——
最好的干预,往往发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由孩子本身的兴趣所驱动,旅行正是这样一个理想的训练场。
桐桐妈妈深知这一点,她在旅途中,为桐桐开启了长达十年的干预。
桐桐在2岁10个月时被确诊为中重度自闭症,4岁前无语言,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喜欢抓人脸。
她第一次带5岁的桐桐跟团去韩国旅行,那几乎是场灾难:孩子饮食刻板、不肯走路,整趟旅程只剩下疲惫和劳累。
![]()
在干预没有起色,家庭关系又陷入危机后,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桐桐开启了不做攻略的自驾之旅。
她一个单亲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在省外,心里完全没谱,但最终心一横:“那就试试吧。”
这一试,就是十年。她们驾车驰骋在广袤天地,去西藏待20多天、新疆40多天,北到漠河、南到厦门,“几乎跑遍了语文课本上的城市”。
旅行,成为了桐桐最好的干预:
● 打破刻板,建立现实连接:桐桐从一个在旅途中一步都不肯走的孩子,逐渐爱上了这种移动的生活。她亲眼看到了书本上提到的地理名词,亲身体验了不同地域的人文风貌。
● 内在驱动力的转化:桐桐对地图、对地理有着天生的兴趣。妈妈顺应她的兴趣,将每一次旅行都变成了一次“深度研学”。桐桐现在已经能够自己做旅行计划,查路线、选景点,并且顺利考上了高中。
● 情绪与社交的蜕变:在自然广阔的环境中,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安抚。十年间,她从一个无语言、有攻击行为的孩子,蜕变为一个能够主动管理情绪,在陌生环境中保持稳定状态的青少年。
这段漫长的自驾路程,是她和桐桐走出焦虑和内耗的出口。孩子找到了自己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完成了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探索的转变。
正是无数次成功而稳定的出行经验,才为桐桐的深度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基础。
![]()
特殊家庭假期出行指南
如果缺乏充分的准备,以及强韧的心理素质,带谱系孩子外出,无异于“花钱找罪受”。
因此,我们总结了以下假期出行干货,希望让孩子开开心心地玩,大人安安稳稳地陪。
1. 防走失、避危险
●定位设备:出门在外,必须为孩子配备带有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或专业追踪设备。
●身份信息可视化:如果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应在衣服上缝上联系卡、佩戴ID手环、胸卡等,清晰标注姓名、联系方式及自闭症情况,以便走失后能得到最快最准确的帮助。
● 环境预判与规避:溺水是自闭症儿童面临的主要致死风险。出行前要提前规划路线,预判水边、大型游乐设施等可能诱发行为的刺激环境,并提前规避。
家庭户外活动应避开水边,游泳池须围栏、安全门报警。游泳训练体验须在穿衣服状态中进行,强化对现实操作的认知。
2. 提前沟通与情绪管理
● 可视化行程:尽量避免触发孩子情绪的“易爆点”。出行前,应详细地告知孩子行程、交通工具、要看的景点和可能发生的状况(如排队、等待等),用视觉支持或社交故事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携带安抚物:随身携带孩子熟悉的玩具、毯子、或特别喜欢吃的安全食物,作为情绪安抚的有效工具。
●双人协同监管:固定一位成人近距离陪护儿童,即便短时间离开也须确保替代者紧密接替。
●灵活应对刺激环境:若遇刺激环境(如大型游乐设施、人潮拥挤处),及时引导孩子至安静区域,用熟悉的玩具或食物安抚情绪。
3. 衣食住行细节准备
● 住宿:
○ 独立房间: 无论是民宿还是酒店,务必保证有一个独立的房间,让孩子感到不安时有空间进行放松和自我调节。
○ 熟悉物件: 记得携带或及时购买一次性床品,以免卫生条件不佳导致孩子过敏;如果孩子安全感弱,在外睡眠不好,可以携带他自己熟悉的物件作为安抚。
○ 兴趣驱动住宿: 可以定孩子喜欢的主题客房,比如有帐篷的儿童房、恐龙主题房等。如果孩子不爱出门,可以选择附带儿童游乐设施的度假酒店,即便不出酒店也能有多样的体验。
● 交通:
○ 自驾优先: 如果孩子还比较小,或者影响他人的行为比较多,建议尽量自驾,保障旅途自由度。
○ 公共交通的“小纸条”: 必须乘坐飞机、高铁等公共交通时,建议自备小纸条,简单写明孩子的情况,在必要的时候递给乘务员、司机或工作人员,寻求他人的理解。
○ 减轻负荷: 如果孩子大运动较弱,不愿意走路,容易累,在外面尽量第一时间乘坐车辆,能有观光车的,就少走路,以免因此产生不愉快。
● 餐饮:
提前查看餐厅攻略,确认是否有孩子能吃的食物。如果景点内没有餐厅,需要自备充足的食物,特别是孩子高度刻板的“安全食物”,以防因饮食不适而引发情绪问题。
4. 走失危机应对
● 冷静回忆信息:如果孩子走失,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仔细回想孩子走失时的各种相关信息,比如地点、穿着、样貌、年龄、走失前五分钟的活动等。
● 及时报警并提供信息:立即报警,提供近期清晰照片、衣着特征及兴趣偏好,加快搜救效率。
● 找社会组织帮忙:尽可能发动多的人寻找。从小区群、居委会、志愿者组织到各种民间救援力量,都要把信息扩散开来。
![]()
养育谱系孩子,是一场对耐心与智慧的长期考验。孩子们需要引导,而父母也需要外界多一份理解与包容。
旅途中的每一次尝试,无论长短,都是孩子走向更广阔世界的重要一步。国庆假期在即,愿每一个家庭都能从容出发,平安归来。
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