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难得君
曾经,雷军是互联网上最闪亮的那颗星。
人们叫他“雷布斯”,他的嘴,更是被戏称为能点石成金。那一句句“厚道”、“感动人心”,不知道温暖了多少米粉的心。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风向变了。网络上开始流传一句话,原本是送给蔚来李斌的,“因为一个人,讨厌一个品牌”,如今,这话也悄然贴在了雷军的身上。
![]()
李斌张狂到令人恶心。他说过“保时捷的工厂肯定比不上江淮的工厂”,也说过“不明白为什么还有人买油车”。这些话,让他带着蔚来亏损超过千亿,朝着更深的深渊滑去时,似乎也不冤。
雷军呢?
他一直是以谦逊、勤奋、厚道的形象示人的。他为车主开门,合影让出C位,给武汉大学捐了13个亿,每年都举办一场掏心掏肺的年度演讲。他几乎塑造了一个完美企业家的模板。小米品牌能迅速积累起海量的好感度,雷军的这个人设,功不可没。
然而,人设越高,摔得越狠。
转折点,恐怕就是2025年3月29日,那场发生在安徽高速上的惨烈事故。小米SU7碰撞、爆燃,三条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事故本身是悲剧,但事故发生后,小米和雷军的应对,却让许多原本抱有同情和期待的人,心里开始发凉。
公众期待的,是直面问题的勇气和担当,而他们最初得到的回应,似乎总隔着一层纱。
![]()
紧接着,“绿化带战神”的调侃不胫而走,各种关于小米汽车质量的视频开始在网络上弥漫。
信任的裂缝,一旦产生,就很难弥合。
直到2025年9月19日,小米宣布召回11.7万辆SU7。这本该是展现责任心的机会,但官方的说法是“功能优化”、“提升体验”,试图用一次轻描淡写的OTA升级来掩盖。
直到权威媒体揭底,那个召回编号里的“S”和“I”,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这是存在安全缺陷,并且是监管部门调查后强制执行的召回。
时间线更是耐人寻味。问题早在3月就已露头,为何拖到9月,在监管介入后才行动?
这难免不让人将那场夺命车祸与这次的召回联系起来。彼时的事故通报显示,车辆处于辅助驾驶状态,系统预警到碰撞,只有短短2到4秒。这够吗?
9月25日,雷军站上了他熟悉的年度演讲舞台。
他说他“很生气”,生气别人说小米是“组装厂”;他说要“直面问题”、“逆天改命”。演讲依旧精彩,PPT依然华丽。
但台下和屏幕前的观众,心态已经变了。
人们开始计较他是不是全程盯着提词器,眼珠子都没抬起来过十秒。他说“供两个大学生压力很大”,本可能是想拉近关系,却被解读成卖惨。他引以为傲的营销话术,如今被嘲讽为“岳不群的化身”。
![]()
资本市场是最诚实的。
事故后,股价跌了;演讲后,市值更是蒸发了上千亿。微博热搜还在,但点进去的评论,已经从不合时宜的“请愿生产卫生巾”,变成了“能不能把这个天天上热搜的企业家封杀掉”。
从阳春三月的人生巅峰,到金秋九月的千夫所指,不过短短半年。这场景,何曾相似。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2016年。那一年,六小龄童老师也因为网友的集体怀旧,被捧上了神坛。微博粉丝暴涨,一言一行都被奉若圭臬。任何不同的声音,都会遭到围攻。
可短短两年后,同样是这群人,用剪辑过的“灵堂卖片”等视频,将昔日的“美猴王”打成了“过街老鼠”。
![]()
为什么?为什么互联网的爱与恨,可以如此轻易地翻转?
一百多年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他的《乌合之众》里,早就把这事儿说透了。
首先,个性和理性消失了。融入群体,就像找到了安全的港湾,人们宁愿放弃独立思考,用智商换取归属感。大家说雷军好,那他就完美无瑕;大家说雷军坏,那他就一无是处。
其次,群体的感情变得极端而简单。他们不善于推理,却急于行动。爱就要捧上天,恨就要踩下地。没有灰度,只有黑白。
再者,暗示和传染的力量大得惊人。群体中的人,就像被催眠一样,容易接受简单的暗示。一个“绿化带战神”的绰号,比一万字的技术分析报告传播得更快。
然后,偶像的作用至关重要。雷军当初能封神,靠的就是他“劳模”、“厚道”的简洁形象,通过年度演讲等途径不断重复,感染了大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群体需要的是信仰和幻觉,而不是真理。他们需要一个崇拜的对象来获得情感满足,同样,也需要一个打倒的对象来获得道德优越感。
理解了这五点,再回头看雷军的遭遇,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封神之时,正是群体需要科技英雄的幻觉。小米颠覆手机行业,雷军白手起家的故事,他亲民勤奋的形象,完美契合了大众对创新、奋斗和性价比的渴望。他说什么都是对的,做什么都是好的。那是“善”的极致。
倒神之际,不过是群体需要新的负面靶子来维系幻觉。当车祸、召回、质疑这些“不合时宜”的信息出现,打破了原来完美的幻象时,群体感到了不安和背叛。
为了快速找回确定性和归属感,最简便的方法就是集体转向,将昔日的英雄妖魔化。
此时,他过去所有的优点,都可以被重新解读为“伪善”。“厚道”成了“营销”,“谦逊”成了“虚伪”,“能言”成了“欺骗”。这就是“恶”的标签。
这就是勒庞点出的残酷真相:群体可以在一夜之间改变态度,昨天的英雄就是今天的罪人。
而且,他们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往往是“善恶同因”,你因为同一个特质被捧上天,也会因为同一个特质被踩下地。
![]()
雷军强大的营销能力和个人IP塑造,在小米崛起之初,是吸引铁杆粉丝、杀出重围的利器,那是“善”因。
但当企业进入更复杂、责任更重的汽车领域,当产品本身的安全与可靠无法完全支撑起被营销吊高的期待时,这种过于依赖个人光环的“饭圈营销”,就成了巨大的隐患。
昔日的米粉有多狂热,幻灭后的反噬就有多猛烈。这就是“恶”果。
所以,这对所有企业家,对所有依赖个人IP的品牌,都是一记响亮的警钟。
醉心于经营个人IP,把企业品牌牢牢绑在个人形象的战车上,固然能在初期获得惊人的速度和粘性,但这无异于在火山口上跳舞。你享受了“乌合之众”将你推上神坛的荣耀,就必然要承受被同一股非理性力量拉下深渊的风险。因为群体的情绪,如风似浪,变幻无常。
企业的根本,终究是产品,是技术,是安全,是可靠,是那份对用户生命和财产敬畏的、沉甸甸的真诚。
营销话术再动听,个人魅力再耀眼,在冰冷的产品缺陷和血淋淋的事故面前,都苍白得如同一张废纸。套路得来的信任,如同沙土筑成的堡垒,潮水一来,轰然倒塌。
只有真正的真诚,把安全置于销量之上,把用户的生命置于股价之上,把事实的真相置于公关话术之上,才是穿越迷雾、赢得长久信任的“必杀技”。
可惜,这个最简单的道理,往往在最喧嚣的时候,被遗忘得最彻底。
而在这场盛大的网络狂欢背后,那三位在车祸中逝去的女大学生,她们的家人该是怎样的悲痛?那些因为信任而购买了问题车辆的用户,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这些真正重要的问题,反而在一片喧嚣声中,被轻易地忽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