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开州区赵家街道紧扣“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要求,深度融合数字化手段于基层治理全流程,精准聚焦农村道路安全巡查、重点群体服务、城乡人居环境治理三大核心领域。通过智能任务派发、实时数据监测以及闭环事件处置,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的“自上而下”模式向“上下联动”转变,治理方式也从“人力驱动”逐步升级为“数智赋能”,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智治”:让应急预案“活”起来
赵家街道辖区内农村道路纵横交错,总里程达328公里,覆盖23个村(社区),其中高速路转盘、园区交叉路口等重点路段多达11处。以往,依赖“人海战术”的巡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因人力不足导致巡查覆盖存在盲区,巡查效率低下。“过去,每天要耗费大半天时间才能巡查几条村道,光是填写纸质台账就占据了一半时间,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街道执法队员回忆起过往,满是感慨。
近年来,赵家街道将“141”基层智治平台拓展至道路安全领域,构建了一套“一张图管理、全要素感知、智能化响应”的先进治理体系。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全街道道路实现精准标注,把南山森林防火通道、临水临崖路段等38个风险点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平台还接入违停乱放、车流量监测等12类数据源,当暴雨、大雾等极端天气触发红色预警时,系统会迅速自动生成巡查任务,并精准推送至就近巡逻人员的手机端,同时规划出最优巡查路线。
“现在,我们的预案真正‘活’起来了。”街道执法队员一边演示执法终端上的操作界面,一边介绍道,“就像近期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返乡人员大幅增多,我们利用重点路段的AI感知摄像头,在车辆违停一分钟内就能自动喊话劝离,若超过规定时间,相关信息会立即上传至手机平台。这样一来,我们从接到消息到赶赴现场处置,平均耗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处置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据统计,今年以来,平台已自动触发应急预案217次,道路隐患处置时效从平均36小时缩短至8小时,效率提升78%。
从“人力驱动”到“数智赋能”:治理模式“新”起来
在重点群体服务方面,赵家街道针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8类特殊人群,创新推出了“五色管理”机制。通过整合民政、卫健、教育等多部门数据,为487名重点人员建立了详细的电子档案,系统依据健康状况、服务需求等维度,自动生成“红-黄-蓝-绿-紫”五色标签。
“红色标签代表高风险群体,系统会每日推送关怀提醒。”街道社事办主任介绍道。以帅兴社区独居老人张婆婆为例,她因患有脑梗被标记为“红色”。近日,社区服务人员发现她连续2天出门,立即向平台和社区医生推送预警。工作人员迅速上门,发现老人身体不适后,及时联系医院开通绿色通道,成功避免意外发生。
在城乡人居环境治理领域,街道通过部署151个智能摄像头,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网络。当系统识别到游摊散贩、垃圾堆积等异常情况时,会自动生成事件并推送至责任网格,现场处置完毕后即可结案。
今年以来,平台累计处置环境问题1323件,整改率达到100%,街道也因此获评“重庆市人居环境示范乡镇”。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治理效能“提”起来
“数智赋能不是简单叠加技术,而是对治理体系的系统性重塑。”赵家街道党工委书记表示,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街道构建起“街道统筹-村社联动-网格响应”的三级治理架构,将原先分散的业务系统整合为“一张网”。
在机制创新层面,街道建立“事件上报-智能分拨-处置反馈-考核评价”全流程闭环。网格员通过手机平台上报问题后,系统根据事件类型、地理位置自动匹配处置部门,并设定2小时响应、24小时办结的时限要求。处置结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倒逼责任落实。
数据显示,平台运行以来,街道跨部门协作事件处置效率提升75%,重复投诉率下降45%。“过去群众反映一个窨井盖问题,可能需要打三四个部门电话,现在通过平台一键上报,系统自动派单给市政、交通等责任单位,谁拖延、谁担责一目了然。”园区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表示。
数字赋能下的赵家街道,基层治理正在变得更精准、更高效。技术赋能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更重塑了治理理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上游新闻 谭柯 实习生 张一诺 通讯员 陈林 刘镇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