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兴国七年七月,汴梁城,高怀德死了,五十七岁。
这个曾经挟父突围、单骑破阵的名将,最后死在自家府邸,不是战死沙场,是病死床榻。
他的人生,从三十五岁那年的一场酒宴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壹》——
二十岁的赌命
后晋开运元年,戚城, 高怀德刚满二十岁, 辽军南下,他父亲高行周率兵迎战, 辽军围得很死,援兵不来,史书上只写了四个字:"被围数重"。
![]()
什么叫数重? 就是一层又一层,像铁桶一样。
高行周是后晋名将,官至节度使,封齐王,这样的人要是死在戚城,后晋的北方防线就塌了,高怀德主动请战, 他父亲看着他,没说话。
二十岁,还是个孩子。
但高家是军人世家,祖父高思继号称"白马银枪",在五代十国时期打出来的名号,到了高怀德这代,不能丢人,左右射箭,纵横驰突。
史书上的八个字,背后是高怀德一路杀进去、一路杀出来。
他挟着父亲,冲出重围,辽军追了一阵,没追上,朝廷赏赐:珍裘、宝带、名马,高怀德这个名字,军中开始传开了。
战功是一回事,救父是另一回事。
前者让人佩服,后者让人动容,这是高怀德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也是他最后能凭本事证明自己的时刻,显德七年正月初三,陈桥驿。
天还没亮,军营里就乱了, 将士们在议论,要拥立赵匡胤。
高怀德那时候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手里有兵,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拥立新帝,就是背叛柴宗训, 背叛一个七岁的小皇帝,但五代就是这样。
![]()
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皇帝,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没一个朝代超过二十年。
都是兵变起家,都是禅让收场,高怀德见过太多了, 他父亲高行周历仕三朝,跟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都是见风使舵。
不是没原则,是原则就是活下去。
正月初四清晨,赵匡胤被拥立为帝,黄袍加身,高怀德也在人群里,也在喊万岁,赵匡胤记得这份功劳,建隆元年,高怀德升任殿前副都点检。
赵匡胤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燕国长公主,成了高怀德的妻子。
驸马都尉,这个称号,对高怀德来说,是荣耀,也是枷锁, 皇帝的妹夫,听起来风光, 但在五代十国这种乱世,皇帝的亲戚,往往死得最快。
——《贰》——
三十五岁的结局
建隆元年四月,李筠叛乱, 高怀德奉命平叛,大败李筠于泽州,九月,李重进又反, 高怀德再次出征,平定扬州,两次叛乱,都是禁军将领, 赵匡胤看在眼里。
![]()
他自己就是通过兵变上台的,他最清楚,禁军的威胁有多大。
建隆二年七月,汴梁皇宫,赵匡胤请客, 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这些手握兵权的将领,全来了,酒过三巡。
赵匡胤突然说:"我贵为天子,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
这话说得很重, 在场的人都愣了,赵匡胤接着说:"谁不想要富贵?有朝一日,有人以黄袍披在你身上,拥戴你当皇帝。纵使你不想造反,还由得着你们吗?"
这话说得更重,石守信跪下了,高怀德也跪下了。
"臣等愚昧,请陛下指示一条生路。"
赵匡胤说:"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累积金钱,买些房产,传给后代子孙。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第二天,石守信称病辞职, 高怀德称病辞职, 王审琦称病辞职。
兵权,就这么交出去了, 没有流血,没有杀戮, 赵匡胤赏赐很厚,金银财宝,田地宅院,应有尽有,高怀德改任归德军节度使。
听起来还是很高的职位,但实际上,再也回不到权力核心了。
这一年,高怀德三十五岁, 正是一个武将最黄金的年龄, 经验丰富,身手不减, 但他的军事生涯,从此结束。
![]()
高怀德开始学音律,拿惯了刀枪的手,拿起了笛子。
这不是爱好,是发泄,史书上说,他"洞晓音律,故声伎之妙,冠于当时", 什么叫当时之冠? 就是比宫廷乐师还精通, 一个武将,研究音乐研究到这个程度。
不是天赋异禀,是实在没事干。
高怀德还沉迷射猎,史书上说,他"好射猎,尝三五日露宿野次,获狐兔累数百", 三五天不回家,在野外露宿,一次打几百只兔子。
这不是打猎,这是发疯。
更夸张的是,史书还记载:"或对客不揖而起,由别门引数十骑从禽于郊。" 家里来了客人,他看都不看,转身就带人去打猎了。
这哪里是驸马都尉的做派? 这是纨绔子弟的做派。
但高怀德不傻, 他知道,只有这样,赵匡胤才放心, 沉迷音律,沉迷射猎,花天酒地,不问政事, 这才是功臣的活法,石守信积累钱财,成了首富。
高怀德放纵自己,成了废人,他们都是在演戏, 演给赵匡胤看,演给天下人看。
——《叁》——
四十七岁的转折
开宝六年秋天, 高怀德加拜同平章事,这是宰相级别的荣誉,但也是这一年冬天, 燕国长公主去世了,高怀德失去了妻子,他失去了和赵匡胤唯一的血缘纽带。
![]()
驸马都尉的称号,也被废除了。
史书上没有记载高怀德的反应, 但从此以后,他更少露面了,开宝九年,赵匡胤暴死, 史称"烛光斧影",到底怎么死的,没人知道。
赵光义继位,成了宋太宗。
高怀德又活了六年,六年里,宋太宗对他还算不错,加任侍中,加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高怀德病了, 宋太宗派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志去看病。
皇帝派人看病,这是恩宠,但也说明,高怀德真的老了。
太平兴国四年,北汉之战, 宋太宗御驾亲征, 高怀德也在军中,整整十八年了, 从建隆二年杯酒释兵权,到太平兴国四年,高怀德终于又回到了战场。
但这次不一样,他不是主将,他是装点。
宋太宗需要老臣的资历,需要开国功臣的名号, 需要高怀德站在那里,证明这是一次君臣同心的出征,北汉灭了, 高怀德改镇曹州,封冀国公。
![]()
又是一次赏赐,又是一次恩宠。
但高怀德心里清楚,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这是最后一次上战场,也是唯一一次不能打仗的战场,太平兴国七年七月,高怀德死了。
追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号武穆。
武穆,意思是威武刚毅,布德执义, 这是对武将最高的评价,但讽刺的是,岳飞后来也是这个谥号,两个武穆,两种命运。
一个是被解除兵权后郁郁而终, 一个是被陷害冤杀后千古留名。
——《肆》——
英雄迟暮
高怀德的墓在河南巩义,墓前立碑,书"宋渤海郡王·武穆高公墓",从二十岁戚城救父,到五十七岁病逝床榻, 三十七年,高怀德活成了两个人。
![]()
前半生,他是战场上的猛将, 挟父突围,攻城破寨,屡立战功。
他证明了高家的血统,证明了白马银枪的名号,后半生,他是音律里的废人, 沉迷笛子,痴迷射猎,花天酒地,他装成了一个纨绔子弟,装成了一个无害的驸马。
但这一切,都是从三十五岁那场酒宴开始的。
王夫之后来评价说:"石守信、高怀德之流,非有韩信、彭越倔强之质,分节旄,拥镇牙,谈笑尊豆,兵符立释。"
意思是,这些人没有韩信彭越那种桀骜不驯。
一场酒,兵权就交了,但换个角度想, 他们交出兵权,活了下来,他们没有造反,也没有被杀, 他们的子孙,也都得以善终。
这是聪明,还是悲哀?
高怀德用二十一年的时间,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死在三十五岁那年, 死在那场杯酒释兵权的酒宴上。
![]()
后来的五十三岁北汉之战,只是一场回光返照。
他站在那里,不是为了打仗, 是为了证明,他还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将军,太平兴国七年七月,高怀德去世,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马革裹尸。
他死在府邸,死在床上,死得像个富家翁,不像个战场将军。
这就是高怀德的一生,名门之后,开国驸马, 却因杯酒释兵权,郁郁而终,宋朝重文轻武的国策,就是从这场酒宴开始的。
高怀德们交出兵权,换来和平,但也埋下了隐患。
没有强大的武将,如何抵御北方的辽国? 没有能打的军队,如何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些问题,高怀德生前没有答案, 宋朝三百年,也没有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