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可能都有自己催吐的经历,抠嗓子眼、压舌根,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猛地泛起恶心,一股裹挟着食物残渣又酸又辣的“混合物”逆向冲出……虽然很多人表示,胃里不舒服时吐出来会好一点儿,但是从医学上讲,频繁或不当的催吐方式本质上违反了人体摄取食物的流动方向,很有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急性胃痉挛、消化道出血等严重症状。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唐成祥主任就曾经接诊过这样一位患者:老张(化名)吃鱼时被一根鱼刺卡喉,他没怎么放在心上,也没有选择到医院去请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取刺,而是自己在家反复催吐(?!)试图通过食物反流将鱼刺从喉咙里冲出来……果不其然,老张不仅没有吐出鱼刺,反而在一次次猛烈的“土法催吐”下出现胸部的剧烈疼痛,憋闷气喘,控制不住干咳;同时消化道内也伴有强烈灼烧感。情况紧急,家人呼叫120急救将老张送进了医院。
检查结果令老张和家属都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反复催吐居然造成了——急性气胸+食道破裂
微创修复:内镜下食管穿孔修补术
通过行胸腔闭式引流,唐成祥主任快速缓解了患者的急性气胸症状,接下来就需要通过消化内镜解决患者的自发性食管破裂。迅速下镜后,老张食道内的情况全部暴露在内镜视野中。唐成祥主任很快定位到食管破口处,使用金属夹、缝合器及生物胶封闭瘘口,同时用足量生理盐水冲洗食道内的食物残渣,防止后期感染扩散。一系列内镜操作完成娴熟,唐成祥主任及其内镜团队成员全程配合默契,所有环节紧密衔接。
唐成祥主任在采访中表示:“对于这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非常考验医师在紧急环境中快速下镜、快速定位瘘口并快速修补的能力,手和心态都要稳。同时我们的内镜团队配合也日臻默契,术中精准协作,术后精细化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在规范的基准线上做到更高效、更优质。”
催吐误区:自行频繁催吐要不得
催吐,在临床上也称“催吐疗法”,是指使用药物或物理方法诱发呕吐的治疗性操作,临床上常用来对急性食物中毒或服毒患者进行紧急治疗,是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监督下进行的诊疗手段。但是因为其简单的操作易行性,很多人会在家里自行催吐,甚至让催吐成为一种“可怕的习惯”。有些人在酒桌上为了彰显“海量”,会不停地把喝到胃里的酒吐出来;有些女生一边追求“白幼瘦”身材,一边又抗拒不了美食的诱惑,会选择先吃进去,再吐出来。这些自行频繁催吐的做法,无疑会给身体埋下定时炸弹。
自行频繁催吐的五大危害:
01消化系统严重受损催吐时胃酸逆流,会腐蚀食道黏膜,引发食道炎、食道溃疡,长期可能导致食道狭窄,吞咽时出现疼痛或梗阻感;同时会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急性胃炎、胃出血,还可能导致贲门撕裂,出现剧烈腹痛和呕血。
02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
呕吐会大量流失钾、钠、氯等电解质,引发低钾血症,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严重时可诱发心脏骤停;也可能出现低钠血症,引发脑水肿,出现头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03代谢与内分泌紊乱
长期催吐会导致身体代谢率下降,引发营养不良,出现体重异常、乏力、贫血等问题;女性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男性可能出现睾酮水平降低,影响生殖健康。
04牙齿健康不可逆受损
胃酸反复接触牙齿,会溶解牙釉质,导致牙齿表面脱矿、出现斑点、敏感,还会引发龋齿、牙龈萎缩。牙齿损坏后难以修复,影响咀嚼功能和外观。
05心理与精神问题加剧
催吐常与焦虑、抑郁、进食障碍(如暴食症)相关,频繁催吐会形成“暴食—催吐”的恶性循环,加重心理负担,导致自我认知扭曲,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精神疾病,影响社交和日常生活。
唐成祥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
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对于消化内科的消化道出血,各种肝炎、胆管炎、胰腺炎、肠道疾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小肠疾病的诊治,对于双气囊小肠镜、磁控胃镜、胶囊内镜的操作、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止血、小肠息肉切除等小肠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水平。尤其对胃石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对内痔、直肠黏膜脱垂的肠镜下无痛治疗在省内外达到领先水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