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岑巩县的山里头有个叫马家寨的村子,村里九成以上都姓吴,每逢祭祖就排成一列,穿一样的布衣,按辈分跪在地上磕头,老人们总说咱祖上是从北方来的,可到底打哪儿来,为啥来,谁也没去细问,直到八十年代,有位学者在村口瞧见一块石碑,上头刻着吴门聂氏之墓,这才把三百年前的事儿给翻了出来。
![]()
康熙年间,吴三桂兵败后自尽,孙子吴世璠上吊死了,清廷下了灭族的命令,云南吴家的老宅被推平,族谱烧了个干净,连刚出生的娃娃也没放过,可就在昆明陷落前,吴三桂的二儿子吴应麒带着母亲陈圆圆,混在逃难的人群里,一路躲进了贵州的深山里。
![]()
陈圆圆不是戏文里那种靠卖笑过日子的女子,她带着吴应麒逃命时,身上只揣着半页族谱和几件旧衣,从前在秦淮河上吃香喝辣的人,硬是在山里搭起防身的工事,教寨子里的人挖地道、练刀法,把“吴”字改成“启华”,墓碑上刻的是“聂氏”,骗过外人,后来族人慢慢跟苗家通了婚,可每到冬至,还是压着嗓子念一句“大周遗嗣”。
![]()
马家寨的规矩怪得很,外人看不懂,村里不许人出去当官,孩子满月得喝加了土的米汤,舞龙灯也比别处多一套动作,2010年有游客拍下祭祀的场面,几十个人跪在青石板上,供桌上放着褪了色的黄缎子,主持的老人念完祭文突然停了,最后几句是满语,他自个儿也不懂啥意思。
![]()
直到现在,村里还说着“三不传”,不传真名,不传兵器,不传墓地在哪,可山外的人早盯上了,九十年代挖出的墓碑写着,吴应麒的后人清朝时搬过好几次坟,棺材上刻着乾隆年制,寨子当中的王家刀舞,一查,跟明末吴三桂亲兵的练武图谱差不了多少。
2016年,贵州的旅游部门在村口立了块“吴氏宗祠”的牌子,村民不高兴了,族里老人连夜把牌子拆了,小声说,我们早不是什么皇族了,只是,不敢忘,如今马家寨住着将近两千人,族谱没人写,全靠老人一口一口背,哪家孩子背不出自家七代祖宗的名字,就得跪在祠堂里。
历史的缝隙里总有些没人提的事,一个被灭了族的家族,改了姓,跟外人通婚,装出别的规矩,悄悄把血脉留了下来,最后在深山里活成一种说不清的东西,不是贵族,也不是普通人,就卡在传说和真事中间,像一口气,没散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