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个国家烈士日前夕和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有机会与七岁的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温钦尧一起缅怀他的太爷爷——老红军、老八路温凤山。
温同学告诉我,这个名字并不是太爷爷的父亲给他起的,而是参加革命后部队首长帮他取的。他参加革命应该并不只是吃不饱饭,因为他的爸爸、哥哥、姐姐都已经在他前面投身了革命。太爷爷跟着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走上了那条改写四万万中国人命运的长征路。那时的他,还是个少年。然而等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的那一天,一家人只剩下了太爷爷和他的妈妈。这大概就叫做前赴后继吧!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不久,温凤山和战友们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当时他是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三营九连副连长。
![]()
温凤山1955年授衔时的留影
交流中,温同学又说:“在平型关战役关键的老爷庙战场,敌人的重机枪击中了太爷爷的右腿。于是,从20岁起,他留下的脚印永远是一个深、一个浅。我觉得英雄不该是这样,但爸爸告诉我,这才是英雄。爸爸强调,那深深浅浅的脚印,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探索,更是近代以来每一个爱国者、革命者和中国军人留下来的。”而温同学自己的感悟是,“抗战中那一代中国人的创伤,都是靠时间抚平的,其中也包括战火硝烟中归来的军人。太爷爷似乎不太爱与家里人分享他的当年,或许他更期待的,就是我们的今天——他心中的未来。”
为了了解太爷爷和那个时代的英雄们,今年暑假,在父母的支持下,温同学专门前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祭奠太爷爷。我正好因以往的研究和调研,对三四三旅战绩有所了解,尤其在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调研山东抗日根据地时,了解到一批平型关战役中的伤残英雄晚年奋斗在山东单县。
![]()
温同学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寻找太爷爷的抗战足迹
根据曾经的调研纪录,我告知温同学平型关伤残英雄们,尤其是三四三旅勇士,即他太爷爷生前战友的晚年概况。山东菏泽市单县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多老红军从山西转战到以单县为中心的湖西地区。战争年代,他们在湖西老乡家养伤时,乡亲们将他们视如亲人,精心照料,军民结下了生死情谊。解放后,老红军们扎根单县,为报答乡亲的恩情,始终保持红军本色,与当地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富饶的家园。
![]()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浮龙湖景区 图片来源:东方IC
单县朱集镇张寨村在抗战期间是湖西(微山湖以西)军分区的中心,被誉为湖西的“小延安”,多位老红军曾在此战斗、生活。改革开放后,张寨村修建了一座红军亭,记载这些老红军在单县战斗生活半个多世纪的事迹,也表达单县人民对他们的敬佩与怀念。
![]()
强盛时期的湖西革命根据地区域图
我所记录参加平型关大战的三四三旅老红军有:
朱树,原名朱祥材,出生于1909年,江西赣县人,1932年参加革命。1934年参加长征,在中央纵队当战士,挑运总部文件到陕北。抗战之初参加平型关战役,后任115师686团营长。退伍时间1942年,伤残等级评定为二等,退伍安置在单县朱集乡张寨。身经百战的他始终保持红军本色,乐于助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先后购买的自行车供全村急用,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全村骑”。
张树英,出生于1910年,江西宁都县梅江镇刘坑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红军改编时任685团连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在战斗中两处负伤。1946年7月退伍后任单县郭堂区副区长,后因故调任村长,他二话不说就到村里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单县还比较落后,他住的王小庄乡想先修路再致富,但根本没有修路资金,他把这事当成自己要办的事,进京找自己的红军领导和战友求助,争取到30万元修路资金,帮助当地群众修了一条致富之路。
宋金标,出生于1913年,山西洪洞县人,1936年参加革命,曾任连长。参加平型关大战后,又在家乡山西参加抗战一年多,后随部队东进山东到湖西地区抗战。1942年退伍,伤残等级二等乙,安置在单县朱集乡张寨。解放后任张寨村支部书记,虽腿部因伤行走不便,照样带领群众架桥修路、下地劳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常将政府优待票证让给急需群众。1959年5月,宋金标被选为复员军人先进个人。
张登科,出生于1918年,山西宁乡人,1936年参加革命。退伍时间1951年,伤残等级二等甲,退伍安置在单县机关招待所。张登科抗战时参加过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羊山等战役等,多次负伤、立功,曾任115师686团连长。1952年负责修建湖西抗战烈士纪念塔,1955年任单县煤建公司经理,1956年任县招待所所长,1966年离职休养。
高锦文,出生于1917年7月,山西孝义县杜村乡西梁庄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曾任连长。退伍时间1944年,伤残等级一等,安置在单县朱集乡张寨。他参加过平型关大战和1939年8月1日的梁山战斗,腿部等多处负伤。到地方工作后,他组织群众搞生产、拥军拥属,1950年任石村乡乡长。1953年因脑部残存弹片压迫神经丧失说话能力,后到张寨村生活。尽管生活不便,他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地处处想着群众,群众有困难总是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赢得群众的尊敬和爱护。1990年清明节,高锦文一早穿上军装,到湖西革命烈士陵园陪伴牺牲的战友大半天,当晚溘然长逝。
![]()
温同学制作的红色基因传承小海报
上述五位参加过平型关大战的老红军和八路军英雄的晚年记录,或许可以回答温同学的问题——英雄是什么样子的。正如一句歌词所概括: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
作者 | 王泠一(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
编辑 | 黄佳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