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的王阿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下厨。她常说:“菜没点酱油,哪能有味道?”无论是炒青菜、煮面条,还是红烧鱼,总要洒上一勺浓油赤酱。直到最近,体检报告上的异常让她心头一紧。
医生发问:“您平时调味是不是很重?”王阿姨急了,难道吃了几十年的酱油,真有问题?更让她诧异的是,同伴老李近年胃不太好,医生第一句话也是:“这4种调味品,能少碰就少碰!”一直被认为“烹饪灵魂”的酱油,真的有隐忧?我国癌症的高发,和厨房里的日常调料有关,是真的吗?本文就来揭开这些容易被忽视的调味“陷阱”,以及它们与健康之间的微妙联系。最后一个建议,十有八九的家庭都中招了,你有没有忽视?
![]()
酱油真的会增加癌症风险吗?专家怎么说
很多人觉得,酱油那么常见,吃再多也不会有事。其实,这种想法并不完全对。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人数持续上升,2022年新发病例数超过437万例,成为世界关注焦点。在诸多致癌的可能因素中,日常高盐、高添加剂的调味品摄入,也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酱油,作为最普及的调味品之一,本身并不是致癌物。但它长期大量摄入,的确会带来健康威胁。首先是高盐问题。WHO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5g,而中国产酱油平均每百毫升含盐约15—18g。习惯性多放酱油,相当于变相摄入了大量食盐,增加了高血压、胃癌等疾病的风险。另外,部分低质量酱油可能含有3-氯丙醇、苯并芘等杂质和致癌物质,如果长期摄入,对胃肠道健康极为不利。
权威研究表明,中国胃癌发病率长期居全球第一,约占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的一半。医学统计发现,每增加每日盐摄入1g,胃癌风险会提升8%~12%。调味品滥用,正是被忽视的致病细节之一。而很多家庭尤其喜欢的深色老抽,还可能因过量焦糖色添加剂而增加健康隐患。
![]()
4种“高危”调味品,建议合理控制量
医生普遍指出,以下4类厨房调味品,不宜长期、大量摄入,建议大家格外留意:
1、酱油
无论生抽、老抽,咸味和调色都有赖于高盐和添加剂。有的低价产品还存在防腐剂和含氨类杂质超标的问题。建议每日酱油摄入不超过两大勺(约15ml),并确保选择正规大厂生产的酱油。
2、蚝油
“鲜味神器”蚝油,每百克含盐可达13~20g,有的配方还加入味精、增鲜剂。不少家庭烹炒青菜、炒肉都离不开蚝油,忽略了“叠加含盐”问题。过度依赖蚝油,会让每日钠摄入骤升,增加血压与肾脏负担。
3、辣椒酱、豆瓣酱
这类发酵制品含盐极高,有的品牌每百克含盐20g以上。此外,为了增强口感,部分市售调料还加了过量防腐剂和色素,为肠胃带来长期刺激。不仅易引发消化道炎症、溃疡,更有研究显示腌制、烟熏调味品参与促进消化系统肿瘤风险提高。
4、复合风味粉/调味包
如火锅底料、烧烤撒料、方便面调味包,高盐、高油、高味精,是“三高”代表。化学合成香料和防腐剂的长期积累,未知健康后果巨大。不少肠胃敏感人群,长期食用后出现胃胀、反酸、消化不良等问题,甚至被证实“促癌”风险增加。
![]()
长期“重口味”,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短时间多吃点盐、酱油也许无大碍,但长期高盐、高添加剂摄入,身体会发生“隐形损伤”,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
1、胃肠道癌变风险显著上升
2022年,《柳叶刀》子刊发表多中心研究,发现高盐饮食人群的胃癌风险比普通人高28%。我国消化道癌症高发区居民,大都重口味、爱腌制。部分劣质调味品中亚硝酸盐等致癌杂质在体内叠加,或导致细胞DNA损伤和肿瘤始发。
2、高血压、心血管病负担加重
中国慢性病中心数据显示,超60%高血压患者日常调味品用量明显超标。高钠聚集导致血压上升13%~15%、中风概率增加约22%,直接增加心脏和大脑卒中风险。
3、肾脏、消化系统压力大
肾病防治专业指南建议,相关调味品的摄入如果未能严格控制,高盐食物会使肾小球负担大大提高,肾功能损害隐患增大。而调味包、辣酱等往往伴随过量油脂,加重肝脏代谢压力,促发脂肪肝、转氨酶升高。
![]()
做好这几招,让口味和健康兼得
医生建议,重口味也能适当调整习惯,保护脏器健康、防癌于未然:
1、逐步减少盐和酱油的使用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日钠摄入量≤2g,约合食盐5g,酱油两勺以内。建议烹饪时主打“少盐多香”,可通过葱姜蒜、香草、柠檬等天然调味,既提鲜又避免过量添加。
2、挑选正规品牌,关注配料成分
选购时务必看清产品标签,品质优先、无不明添加剂是第一原则。特别是酱油,应选择天然酿造、无防腐剂和焦糖色添加的产品,更有保障。
3、少用复合调味包,适时尝试原味饮食
偶尔吃火锅、快餐可以,但不要依赖底料或味粉全部调味。逐渐适应“原汤原味”的自然鲜美,让味蕾找回对天然食材的敏感,对身体大有裨益。
4、学会分餐和清洗蔬果
分餐制减少交叉污染,餐前蔬菜可用清水多次浸泡、减少残留。“无盐饮食日”每周体验一次,渐进式追求健康饮食习惯,不必一蹴而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