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46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0分钟
当前,我国正全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科学素养”明确列为时代新人的核心素养,并着重强调“加强科学教育,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要求深化科学教育改革,强化实践育人,并特别提出要充分发挥科学教育领航者引领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科学教育负责人作为学校科学教育生态构建的核心领导者,其跨学科视野、课程规划能力、资源整合效能及创新实践水平,直接决定了学校科学教育的质量、活力与未来。为精准赋能学校科学教育队伍,系统提升其战略规划与领导执行能力,有效破解上述难题,推动学校构建“模块化、特色化、可生长”的科学教育体系,特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本次为期半年的科学教育领航者专业素养与领导力系统提升研修项目。
本项目紧密对接国家科学教育战略需求与科学教育领航者核心职责,依托顶尖科研院所、科技名校、杰出科学家及资深教育专家等优质资源,精心设计“政策研习+前沿洞察+案例剖析+实践浸润+行动研究+导师伴航+成果发布”的深度研修模式。旨在通过系统化的理论研修、沉浸式的标杆校考察、聚焦真实问题的项目式学习以及持续的专家指导,助力参训学员深刻把握科学教育发展趋势与政策精髓,显著增强跨学科课程整合与体系构建能力,有效拓展并活化运用优质科技资源的路径,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最终成长为能够引领学校科学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卓越领导者。
一、组织单位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科普教育专委会
中科科技培训中心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
二、培训对象
全国中小学分管科学教育、科创教育负责人、科技主任(副主任)、骨干教师,以及有志于提升科学教育领导力的中层管理干部。教育行政部门科学教育负责人,预计50人。
三、培训周期
2025年10月—2026年6月
四、培训目标
(一)深化跨学科整合能力
通过系统研修,学员将深化对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及跨学科融合本质的理解,掌握将科学、技术、工程、人文、艺术等多元领域知识有机整合的核心方法论,并能够有效运用该方法指导本校科学课程的创新设计与跨学科教学实践,提升课程的综合性与时代性。
(二)构建特色化课程体系
学员将系统掌握科学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的顶层规划逻辑与实施路径,重点提升“基础普及、兴趣拓展、特长培养、创新研究”四阶模块化课程的开发、资源整合与动态评估能力,最终能够主导设计并推动实施符合本校实际、具有鲜明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三)打造科教融合生态
学员将显著提升识别、链接与整合校内外优质科技资源(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普场馆等)的策略与技能,学习构建并维护稳定高效的协同育人机制,从而有效建立并持续优化校内校外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科学教育生态网络。
(四)实现行动转化与持续发展
在导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学员将结合本校科学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高质量完成具有实操性的特色科学课程模块建设方案并通过成果汇报会进行展示与论证。同时,建立并融入跨区域的专业学习社群与交流平台,确保个人专业能力的持续精进,并将所学所获转化应用于本校科学教育实践,带动教师团队成长,形成校内示范引领效应。
五、培训特色
(一)小班化深度互动机制
本培训限定每班30人规模,通过精细化分组与高频率互动设计,确保每位学员获得充分表达、深度交流及个性化指导的机会,最大程度激发经验碰撞与问题解决效能,实现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共创”的研修质变。
(二)精准化遴选与需求匹配
实施“问卷筛查+专家面试”双阶遴选机制:报名阶段通过科学教育现状诊断问卷筛选潜在学员,再由教育专家团队面试评估其校情适配度与发展潜力,最终锁定兼具改革意愿与实践基础的学员群体,保障培训内容与学员真实需求的高度契合。
(三)双线融合研修模式
采用“线上奠基+线下攻坚”混合式设计:线上阶段聚焦政策理论研习、前沿科技讲座与任务发布;线下阶段集中开展沉浸式工作坊、实验室考察、名校参访与实战推演,通过数字平台实现任务追踪、资源共建与社群答疑,兼顾系统性与灵活性。
(四)模块化能力进阶课程
课程体系按“认知升级→设计重构→生态构建→引领辐射”四模块螺旋进阶:
模块1:政策前沿洞察(科学教育政策解读、科技趋势前瞻);
模块2:课程体系重构(跨学科整合逻辑、模块化开发、评价设计);
模块3:科教生态融通(资源图谱绘制、校企协同机制设计);
模块4:行动领导升华(成果汇报、教师赋能策略、辐射推广路径)。
逐模块生成校本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核心组件,最终形成可落地的校本科学教育系统解决方案,驱动领导力螺旋式跃迁。
(五)三导师闭环赋能体系
优化导师结构,建立三类导师协同指导机制,实现精准赋能:
由院士、科学家担任科学导师:聚焦科技前沿引领,解读国家科技战略与创新趋势,拓展学员科学视野与创新思维;
由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担任课程导师:聚焦课程体系与跨学科整合,指导模块化课程开发、教学评价设计与素养落地路径;
由名校长、教研带头人担任实践导师:聚焦校本落地与教师协同,提供学校特色建设、资源对接、团队赋能等实操策略。
三类导师全程参与,分阶段协同指导,确保学员在理论提升、课程重构与实践转化三方面获得系统支持。
(六)成果显性化与区域辐射
举办成果展示会暨区域“科学教育创新峰会”,组织方案路演与专家认证,将优秀成果纳入区域资源库,授予“科学教育领航者”认证并组建跨校宣讲团,实现经验从个体沉淀到区域推广的生态级辐射。
六、培训形式
(一)学员遴选与导师分组
双维遴选:
学员报名后,首先完成线上《科学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诊断问卷》,涵盖学校科教基础、资源短板、特色定位及个人能力自评等维度,聚焦跨学科整合、课程体系化、资源协同三大核心能力缺口进行初筛;通过初筛者进入专家面试环节,深度考察其改革意愿、顶层设计思维及实践转化潜力。最终根据学员学段、地域科教资源禀赋及发展痛点,精准匹配“理论+实践”双导师组合。
(二)线上培训
每期一天,共三期
依托线上平台,围绕“政策前沿-课程重构-生态融通”三大模块,精选授课专家作专题报告:以线上工作坊形式结合案例拆解与工具演练,强化学员课程整合与模块开发能力;组织专家答疑会,针对学员提交的校本问题清单进行诊断式指导。每期设置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任务闭环,强化输入-内化-输出的线上深度学习。
(三)线下研修
每期二天,共三期
深入科学教育示范区域,开展沉浸式研修:
通过院士及科学家报告获取科技前沿洞察,参与学术论坛与顶尖研究者对话,实地参访科技名校、重点实验室及科普场馆,持续学习输入;
以任务为驱动,组织主题工作坊,运用团队共创法分组开发课程模块原型或资源对接方案,并安排导师现场评审反馈;每日设置结构化复盘会,提炼可迁移经验,推动认知向行动方案转化。
(四)成果展示与辐射
以“一校一案”为终局产出,学员在导师指导下,融合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洞察,形成《校本科学教育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区域“科学教育创新峰会”平台进行成果展示:以主旨演讲呈现方案顶层逻辑,以展板+手册形式汇编实操工具展示课例;由科学家、教育政策专家、名校长组成评审团,从创新性、可行性、辐射性三维度评选优秀方案纳入区域科教资源库,并授予“科学教育领航者”认证。同步组织获奖者开展跨校巡讲、结对帮扶,实现从个体方案到区域生态的层级化辐射。
七、培训成果
学员完成全部研修任务并经考核合格后,由教育科学出版社、中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专委会、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联合颁发结业证书,认证“科学教育领航者”。
同时以“诊断-规划-辐射”为成果主线,聚焦科学教育体系重构,输出三项标志性成果:
成果一:校本科学教育系统解决方案
学员在导师全程指导下,深度融合线上政策理论与线下实践洞察,产出《校本科学教育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包含四大核心模块:基于校情诊断的科教资源图谱分析、覆盖“基础普及到创新研究”的课程体系开发路径、校内外科技资源协同机制设计、分年度实施计划与动态评估指标,形成兼具战略前瞻性与实操落地性的科学教育改革纲领,为学校提供可执行、可监测、可生长的科教升级蓝图。
成果二:科学教育创新实践成果汇编
精选学员《校本科学教育系统解决方案》精华章节,整合培训生成的跨学科课程设计工具包、国内科技特色校案例库、校本科教攻坚项目实践报告等关键资源,正式出版《科学教育创新实践成果汇编》。汇编按“政策导航-课程重构-生态融通-课例示范”逻辑编撰,系统凝练科学教育前沿方法论、工具模型与实践范式,成为区域教育管理者与教师的常备工具书,实现经验从个体沉淀到区域共享的转化。
成果三:区域科学教育领航峰会暨成果展示汇报
举办“科学教育领航峰会”,设置三重辐射引擎:组织学员以主旨演讲路演校本解决方案核心逻辑,由院士与教育专家评审认证并授予“区域科学教育领航者”称号;集中展览优秀课程模块设计、学生科创作品及资源对接图谱等实体成果;促成方案入库区域资源平台、经验跨区推广、生态长效共建,为区域科学教育发展注入系统动能。
八、培训计划
2025中小学科学教育领航者高级研修班培训计划
(注:课表内容为拟定参考计划)
九、报名须知
(一)报名人员请联系工作组人员索要可编辑报名表,审核合格后将发送确认通知;
(二)活动收取费用 4980 元/人,食宿交通费用由学员自理,食宿由工作组统一安排。
汇款账户名称:中教启行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汇款账号:110061307018800010440
开户行: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西三环支行
(三)欢迎扫码报名,扫码后会有工作人员于3日内与您联系
十、延伸服务
项目结束后,将持续为学员及所在学校提供多层次、常态化的延伸服务,全面助力科学教育生态的深化与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
校本科教咨询:组建由高校专家、科研人员与名校长构成的咨询团队,定期深入学员所在学校开展“一对一”入校指导。通过实地观察、座谈交流与专题研讨,针对性诊断在学校课程建设、资源整合、师资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定制化改进方案与实施路径,确保科学教育改革举措有效落地。
区域生态共建:积极推动学员校际间结对共建,建立“区域科学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依托联盟定期举办资源互通、经验共享、合作教研等活动,共同开发区域特色科教项目,打造优质科教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形成校际联动、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区域科教新生态。
科普资源开发:联合科技企业、科研院所与科普基地,围绕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工程技术等领域,共同开发校本化的科普读物,推动优质科普资源走进课堂、融入课程,支持学校开展常态化、趣味化、探究式的科学实践活动。
暑期科学基地研学活动:每年暑期组织开展科学实践基地专题研学,遴选国家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科技馆、气象台站、生态保护区等场所,设计以项目式、探究式学习为主线的研学课程。学员可带领学生团队参与实地观测、数据采集、实验操作与课题研讨,深度融合科学研究真实过程与科学教学,拓展师生科学视野与实践能力,培育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
通过系统、持续且深入的专业支持,有效推动学校科学教育从课程建设、资源整合到师资培育、文化营造的系统性提升,构建科教育人良性生态。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科研能力、论文撰写与成果发表专题研修)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