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合研制第六代战斗机的“未来空战系统”(FCAS)项目正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2025年9月,法国达索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里克·特拉皮耶公开表示,若德法无法就合作条款达成一致,法国将独自推进六代机研发。这一表态将法德两国在军工领域的深层矛盾彻底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
FCAS项目自2017年由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前总理默克尔共同启动,被视为欧洲防务自主的核心象征。该项目旨在2040年前打造一款集无人僚机、作战云和下一代战机于一体的空中作战体系,以取代法国“阵风”和德西两国的“台风”战机。然而,三国合作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利益分配矛盾公开化
争议焦点集中在工作份额与核心技术主导权上。法国达索公司凭借“阵风”战斗机的成功经验,要求在新战机研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甚至提出分配80%的研制份额。这一要求遭到德国空客公司的强烈反对。德方认为,作为项目平等创始国,德国企业应获得对等话语权,而非沦为“技术打工仔”。西班牙则夹在中间,试图争取更多产业链分工,但始终难以调和法德两国的根本分歧。
![]()
达索公司CEO特拉皮耶多次抱怨合作效率低下:项目决策需三国一致同意,而各方常以“技术保密”为由相互掣肘。例如,在关键的子系统中,达索仅拥有三分之一投票权,导致每一项技术路线争议都需耗费数月谈判。德国则指责法国“霸占核心设计”,拒绝共享隐身材料、人工智能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
历史重演?欧洲战机合作的“魔咒”
![]()
这并非欧洲首次因战机研发内讧。上世纪80年代,法国因设计理念分歧退出“欧洲联合战斗机”项目,独立研制出“阵风”,而德英等国则合作推出“台风”。如今,FCAS项目似乎正在重蹈覆辙:法国强调航母舰载型战机的需求(为其新一代核动力航母PA-NG配套),而德国更关注陆基型号与北约核共享任务的兼容性,西班牙则希望战机适配两栖攻击舰的短距起降。目标差异使得技术方案难以统一。
更微妙的是,德国已在为合作破裂准备后路。2022年,德国宣布采购35架美制F-35战机,2025年又考虑增购15架,总数达50架。尽管德国政府声称这只是“过渡方案”,但F-35的核任务能力足以满足德国近期需求,削弱了其对FCAS的紧迫感。此外,德国被曝与英国接触,探讨加入其“全球作战空中计划”(GCAP)的可能性。
![]()
单干?法国的底气与困境
法国达索公司高调宣称“具备独立研制六代机的技术实力”,并非完全虚张声势。“阵风”战斗机的成功证明法国拥有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其新一代航母PA-NG的设计也已明确兼容六代机起降。然而,六代机研发成本预计超过千亿欧元,而法国国债占GDP比重已高达112%,独自承担如此庞大的项目极具风险。
![]()
分析人士指出,特拉皮耶的强硬表态更多是谈判策略,旨在迫使德国让步。但德法互信已严重受损:德国总理默茨要求“在2025年底前解决分歧”,而法国则暗示已启动备用方案,甚至考虑联合意大利等国产能替代德国参与部分子系统研发。
![]()
FCAS项目的僵局折射出欧洲防务合作的深层困境——政治口号难以弥合国家利益之争。若项目最终破裂,欧洲将面临战机研发能力碎片化:法国转向“单干”,德西另起炉灶或依附英美体系。而中美第六代战机项目正快速推进,欧洲可能再次错过一代航空技术迭代窗口。这场千亿欧元的豪赌,结局或将决定未来50年全球空中力量的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