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萧山有个妈妈发帖求助,表示自己现在连二年级数学都看不懂了,问为何“7+7+7=3×7” 居然被判错。无独有偶,另一个家长也表示辅导孩子作业时,“3 个盘子每盘 8 个水果”,写了 3×8,也被打了叉,结果都一样,顺序调换怎么还被扣分了呢?
![]()
其实很多80后的家长应该还记得,当年在学习乘法应用题的时候,每份数和份数顺序写错了确实是要扣分的,老师会在课堂反复强调讲解。但是后来可能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降低难度,一度对于份数和每份数的顺序不做强调,只要运算结果是对的,就可以算正确。
现在又开始要求份数和每份数顺序不能错了吗?眼看网上争论越来越大,出版社都出来回应了,说乘法算式的顺序是 “约定俗成”,得按 “每份数 × 份数” 来写。可家长们更糊涂了:这知识点怎么能说改就改呢?这到底是在教数学,还是在考文字游戏?
![]()
按照现在二年级新教材要求,乘法算式必须 “相同加数在前,个数在后”。比如 3 个 8 相加,得写成 8×3;4 个 9 相加,得写成 9×4。以前两种写法都算对,现在不行了。
这样一来,辅导孩子作业的宝马可遭了罪,有妈妈吐槽:“去年教老大 3×8 还对呢,今年教老二就成错的了!”
90后都记得清清楚楚,老师明确讲过“”3 个 5 相加可以写成3×5”,而70,80 后的妈妈却表示:“不对啊,我上学那阵儿,就得写 5×3,还分乘数和被乘数呢,跟除数被除数一样的严格。”
![]()
图片
有家长觉得这也不必太较真了,数学讲究的是逻辑和结果,没必要非要纠结顺序,就像买 3 斤苹果每斤 8 块钱,算 8×3 和 3×8 有区别吗?老板也不会少收我一分钱啊!
面对家长的质疑,老师们也有苦说不出。包老师坦言,不是故意要跟孩子 “过不去”,而是新教材强调 “算理优先”,得让孩子先明白乘法到底是啥意思。出版社的回应也印证了这一点,说乘法算式的顺序在 “具体情境里意义唯一”。就像网友举的梭子蟹例子:3 只 5 两的和 5 只 3 两的,总重量都是 15 两,但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 前者是 3 只大蟹,后者是 5 只小蟹,给孩子讲明白这点,才算真懂了乘法。
![]()
现在新教材又把 “顺序” 捡了回来,看似是 “开倒车”,实则是教学理念的升级。以前侧重 “会算”,现在更侧重 “懂理”。在刚学乘法的阶段,用固定顺序帮孩子对接生活情境,更容易建立数学思维。
有家长发现一个 bug:乘法表背的是 “三八二十四”,没分谁在前谁在后,可写算式却要较真,这不矛盾吗?其实乘法表是为了计算方便,跟 “算理理解” 是两码事,等孩子学了乘法交换律,就不用再纠结顺序了。
教孩子数学,当然不是为了让他们死记 “谁在前谁在后”,而是要让他们明白数字背后的逻辑。就像那个梭子蟹的例子,孩子能说出 “3 只 5 两和 5 只 3 两不一样”,比单纯写对算式更重要。
![]()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乘法算式,可以写上单位。3 个盘子每盘 8 个水果,写成 8 个 ×3 盘 = 24 个,谁在前谁在后一目了然,还能帮孩子建立 “量 × 份数” 的概念。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 “让孩子懂数学”,而不是 “让孩子背规则”。家长别太焦虑,毕竟咱们当年学的 “老规矩” 也没耽误算账,等孩子明白 “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知道每个数字代表啥意思,顺序也就不是事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